更新时间:2023-12-30
杨玉英(1901~1932),女,字石癯,化名杨斯萍、石英。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于金匮县胶山(今无锡东北塘乡)坝头村。中共早期妇女干部,革命烈士。12岁时,父母双亡,指腹为婚的男孩病死。由此被乡间封建势力视为“克父母,克丈夫”的“不祥之人”,遭受欺凌。在继母帮助下,刻苦自学,考入竞志女校。民国16年毕业后,她在城内崇安寺小学任教。在新-影响下,加入中国国民党。当年3月,任无锡妇女协会常委……[详细]
|
冯金妹(1908~1931),女,又名冯岳蓉,俄文名尤琳娜。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生于无锡县(今属无锡市)前洲塘村。中共早期工运、学运干部,烈士。出身农家,6岁丧父。15岁时,随姐到上海纱厂当童工。民国14年(1925年)春参加纱厂同业总-,经受考验,被吸收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五卅”运动中,参加反帝大-,与英国巡捕搏斗,多处受伤,在姐妹们掩护下脱险。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沪东区委……[详细]
|
陈唯吾(1904~1930),又名恩和,化名曹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出生于江阴城内西横街。烈士。民国13年(1924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一师范。民国16年在上海由罗亦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共青团江阴县委宣传部长,当时公开身份是小学教师。同年冬,他奉钱振标派遣,去上海购买武器,并机智地运回乡间,参与江阴县农民武装-。民国17年春,陈兼管江阴城区党的工作。在农民-中,他派出工人同志参加,并由……[详细]
|
陈叔璇(1900~1929),字明岿,排行第五,被称为陈老五。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出生在江阴周庄陈家仓一个没落地主家庭。中共早期党员,烈士。在上海东亚体操学校读书时,受“五四”运动影响,积极探索革命真理。民国12年(1923年)去无锡西河头艺芳小学当体育教师,积极参加-等反帝-。民国1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担任国民党无锡区党部执行委员。民国15年冬,参加中共上海……[详细]
|
薛宝润(1859~1929),字醴泉,以字行。清咸丰九年(1859年)生于江阴县(今江阴市)马镇北渚。民族资本家。15岁去上海在同乡人开设的颜料号当学徒。满师后,自设咸康颜料号,专销德商颜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获厚利,积资白银达300万两。大战爆发后,受德商委托代管谦信、礼和洋行的所有业务和存货。因颜料货源断绝,价格猛涨,他又获利白银500万两,成为上海巨富。他先后将资金投向工业,清光绪三十年(……[详细]
|
安友石(1905~1927),乳名小敏,号钟云。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生于金匮县(今无锡市)安镇泽上村。中共早期农运干部,烈士。少时在张泾桥县立第五高等小学读书,毕业后先后在安镇、东亭及苏州阊门等地小学任教。民国15年(1926年)春末,到广州第六期农-动讲习所学习。同年夏,经同届学员杭果人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9月结业后回沪担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农-动特派员和中共无锡独立支部委员,在无锡开展农……[详细]
|
糜文浩(1901~1927),又名仲苏。清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十二日(1901年9月24日)生于无锡县(今无锡市)玉祁新桥村。中共早期党员,烈士。民国4年(1915年)在石塘湾县立第六高等小学毕业,考入苏州省立第二甲种工业学校应用化学科,在校期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投入到反帝反封建洪流中去。后因家贫中途辍学,即到无锡堰桥胡氏小学任教,后又任自己家乡小学的负责人。民国12年2月,与长兄、中共党员糜文溶……[详细]
|
史纪常(1875~1922),字曜五。清光绪元年(1875年)年生,宜兴县(今宜兴市)官林镇人。清末中举,赴奉天任知县等职。因聪明练达受到东三省总督徐世昌的赏识。民国后,史历任东三省特派交涉员、奉天省政务厅厅长等职,因维持国体、平反冤狱而官声甚嘉,被民众誉为“青天”。民国11年(1922年)年被任命为黑龙江省省长。……[详细]
|
余听鸿(1847~1907),字景和,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生,宜兴人。他早年至武进孟河天宝堂药店学徒,潜心研读《内经》、《伤寒》、《神农本草》等医古籍,入名医费兰泉门下为徒,专攻中医内科。36岁时至常熟虞山镇开业行医,渐至远近闻名。他著有《伤寒论翼注》、《外症医案汇编》、《诊余集》、《余听鸿医案》等,卒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详细]
|
薛福辰(1832~1889),字振美,号抚屏。生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祖居金匮县(今属无锡市)西漳寺头,后迁城内前西溪。清末外交官薛福成之长兄。幼习经史,喜读内经、本草等医书。清咸丰五年(1855年)中举,授工部员外郎。10年后,任职李鸿章幕府。公余自习医书。穷思极研,历时五六载,医术高明。光绪六年(1880年),慈禧太后患重病,薛福辰由李鸿章等保荐,于当年六月二十三日应召入宫为慈禧治病。……[详细]
|
周家楣(1828~1887),字小棠、筱塘,清末大臣。清道光八年(1828年)生于宜兴县(今宜兴市)城镇。他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历任四川乡试主考官、顺天府尹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左副都御史、吏部左侍郎等职。卒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著有《周筱塘文集》等。……[详细]
|
王旭高(1798~1862),名泰林,别号退思居士,以字行。清嘉庆三年(1798年)二月一日生于无锡西门外坝桥。名中医。幼读经史,博闻强记,12岁从舅父高秉钧(疡科名医)学医。读医书,随诊病,必求其所以然,得真传。学医10年后,嘉庆、道光年间,先以疡科问世,后又致力于内科,求治者甚多。他治病认真,诊断细心,处方果断,常有创新之见。挽救危病,每奏奇效。他出诊,一般先去贫家,后再去富家,认为大凡贫苦人……[详细]
|
-旋(1768~1840),字仲纶。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生,宜兴人。清散文家。他为县学生员,终身未仕,笃好古文,景仰当代各古文大师,乾隆五十八年入京求师,从桐城派鼻祖姚鼐学,遂成桐城派重要作家之一,著作颇多,名闻天下。他的主要作品编为《初月楼文钞》、《初月楼文续钞》计18卷,又有《闻见录》及其续录共20卷、《三吴旧闻录》10卷等行世。-旋卒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详细]
|
高秉钧(1755~1829),字锦庭,号心得。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七月生于无锡北门笆斗弄。清“心得派”中医外科名医。幼读经书,清代太学生,议叙县佐。后弃儒从医。随范圣学、杜云门学医。对《灵枢》、《素问》探索多年,而对张仲景、李东垣、朱丹溪、张景岳诸先辈著述,无不倾崇参究。素心耿直,贫病者求治不取酬金。临症常以内治法处理外科疾患,首创用温病方的“紫雪丹”、《局方》的“至宝丹”及“犀角地黄汤”等……[详细]
|
屠绅(1744~1801),字贤书,一字芴岩,号磊砢山人。清乾隆九年(1744年)生,江阴璜土西贯村人。世业农,幼孤,勤奋好学,13岁即为县学生员。乾隆二十八年中进士,官云南师宗县知县,迁甸州知州。嘉庆二年(1797年)任广州通判,嘉庆六年以候补在北京得暴疾卒。他酷慕汤显祖,与洪亮吉、黄景仁(仲则)等为诗友。其小说内容荒诞,文字古涩艳异,晦其义旨。所著小说有《蟫史》、《-内外琐言》,杂说《鄂亭诗话……[详细]
|
夏敬渠(1705~1787),字懋修,号二铭。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生于江阴城内。诸生,清学者。崇信程朱理学,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礼乐、兵刑、天文、医学、算数之学。秉性耿直,不避权贵,一生落拓。好游历,足迹遍历燕、晋、秦、陇,继而假道蜀、黔,自湘浮汉,结交海内文士。即归,屏绝仕进,著书以终。著作甚富,有《唐诗臆解》2卷、怪诞小说《野叟曝言》、《纲目举正》4卷、《医学发蒙》、《全书约编》、《……[详细]
|
储大文(1665~1743),字大雅,清康熙四年(1665年)生,宜兴县人,清学者。他早年好学,以文章著名,康熙六十年在京会试第一,中会元,授翰林院庶吉士,不久辞官还乡,在“画中楼”设学教门生。雍正年间(1723~1735年),储应邀赴山西纂修晋志,完成后回乡隐居,几达20年,钻研经史百子、佛书道藏各种学问,作《存研楼文集》,编《玉井金梅集》等。……[详细]
|
储欣(1631~1706),字同人。明崇祯四年(1631)生,宜兴人。他性嗜读书,博览经史,中举后未出求仕,以教授乡里终其一生,善作散文,有《在陆草堂集》10卷传世。他对唐宋散文作过全面整理,取“八大家”之说,添入李翱、孙樵而为“十大家”,辑成《唐宋十大家全集录》,计51卷,流传海内,后《唐宋文醇》即本于此。他又辑成《唐宋八大家》、《左传》、《国策》、《国语》、《史记》等选集行于世,以便后学入门之……[详细]
|
计六奇(1622~1687),字用宾,号天节子,别号九峰居士。明天启二年(1622年)生于无锡兴道乡(今前洲、玉祁一带)。历史学家。家境贫困,早年寄读塾馆。19岁起随岳父杭济之就读于洛社,后又在母舅胡时忠处读书。曾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十一年两次乡试,不举。从此无意科举仕进,在无锡、苏州、江阴等地坐馆教书,以认真而闻名乡里。他为把明清之交的社会巨变记录下来以寄托故国之思,约自康熙二年(166……[详细]
|
黄毓琪(1579~1648),字介之,号大愚。明万历七年(1579年)生,江阴人。明末抗清名士。天启元年(1621年)贡生,好学有盛名,痛恨魏忠贤逆党,同情东林党人,于崇祯二年(1629年)加入复社。清军大举南下、南京弘光朝覆灭后,他积极从事抗清活动,于明唐王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在舟山起兵勤王。次年兵败,他亡命常熟,又往泰州,在一僧寺内为清军捕获,坚贞不屈,于清顺治五年殉节于南京狱中……[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