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湖南 > 岳阳 > 岳阳县历史人物介绍2

岳阳县历史人物介绍2

更新时间:2023-12-30

  任培生(1906~1959),别号佩绅,岳阳县人。黄埔军校第五期炮科毕业。湖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经济科、陆军大学第十一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连、营、团长、副旅长。民国35年任陆军总司令部第五署第一处少将处长。37年9月授陆军少将军衔,任第二十五军副军长。1949年8月17日在福州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获释后返乡定居。……[详细]
  周鳌山(1884~1959),岳阳县筻口镇人。肄业于岳州金鹗书院;清废科举后,被选送入湖南陆军速成学校学习,后赴上海入江苏法政专门学校,在校加入同盟会,学会了日文。毕业后先在临湘教书,后任南县中学及附设师范班教务长、岳州地方自治公所所长、岳州府中学堂学监兼法政教员。辛亥革命前夕,任湖北协统黎元洪的秘书,曾劝说黎起义。后赴长沙协助焦达峰、陈作新起义。民国1年被选为国民党湘支部文牍主任干事,兼任长沙……[详细]
  刘炳藜(1900~1958),别号乙青,岳阳县鹿角镇人。北京师范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历任中华书局、国立商学院和暨南大学交通学院教授。民国26年创办《前途》杂志社,宣传抗日。27年,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兼《中央周刊》社社长。29年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设计委员,后调任青年远征军某师政治部主任。抗战结束后赴美考察,在美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9年回国,参加开国大典,被选为民革中央候……[详细]
  彭一湖(1887~1958),名蠡,字忠恕,笔名伊甫,岳阳县公田镇人。幼时寄读于岳州金鹗书院。清宣统元年(1909)考入湖南公费去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经济学,参加同盟会,三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任上海《晨报》。民国2年得湖南都督谭延闿资助,再度赴日深造,8年回国。10年,受聘任省法制编纂委员会委员、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14年,离开一师筹办晨光大学,任校长。16年应陈铭枢邀请,任广州政治分会建设委员……[详细]
  冯子愚(1880~1958),岳阳县张谷英镇人。1915年底,将自己居住的一栋大屋卖去一半,所得钱财全部捐献给李绍广、殷之辂护国军。20年代,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马列主义的传播,他由信仰民主主义转变为信仰共产主义。参加革命后,不但不要任何报酬,而且还把剩下的田产全部卖掉,用于革命事业。1926年,芭蕉乡成立农民协会,当选为农协常务委员;1927年当选为渭洞区农协会常务委员。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邓振声(1882~1957),字瑾珊,晚号沌庵,岳阳县麻塘镇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考入湖南时务学堂,二十九年乡试中举,后进京受业于太傅陈宝琛门下。宣统二年(1910)应殿廷会试,授内阁中书。辛亥革命后,被公推为巴陵临时事务所副所长兼教育科科长。民国1年后历任雷家市、衡阳市及省河厘金局局长,常德产销税局、税务局局长多年。31年后弃政从教,执教于湘乡县立一中、国立十一中、省立一中等学校。抗日战……[详细]
  李澄宇(1882~1955),原名李寰,别号瀛北,字瀛业,笔名洞庭,今岳阳县筻口镇人。湖南优级师范毕业后改入湖南讲武堂。清宣统三年(1911)创办《岳阳日报》,代表民意,赞成共和,在湖南新闻界颇有影响。因对政事讽谏、抨击过多,被当局查封。后历任岳阳、华容、长沙等地中、小学教员。民国3年任湖南省政府督办参战事务处秘书。11年任-江西行营秘书,授少将军衔。曾随参谋长李烈钧北伐。后历任湖南省政府秘书、湖……[详细]
  任震(1881、~1954),号祐震,字祗存,岳阳县筻口镇人。清末四川武备学堂毕业,任四川营务处帮办、东三省总督署参赞。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加入华兴会,留学日本,入东京振武学堂,加入同盟会。三十二年,萍、浏、醴起义爆发,任回国响应,在岳州被捕。一年后获释,去武汉办报,宣传革命。曾数次回岳州策动军队起义,均遭失败。1911年武昌起义,受命押运枪械到湖南,任军政府岳州分府司令官。后立宪派发动政……[详细]
  陈小平(1877~1952),本名陈煊,岳阳县五垸乡人。清末,曾任甘肃省临洮县代理知事;回岳后,任县商会职员。民国6年任岳阳商会副会长,9年任会长。民国2~15年,北洋军阀与西南军阀为争夺湖南,先后7次争夺岳阳。每次争夺,商民遭抢,城垣被焚,百姓苦不堪言。为应酬过往军队,组建军事执行所,任所长,尽其可能,与之周旋,使城池少受蹂躏,时人称他为“三朝元老”和“南北通”。9年6月,北洋军阀张敬尧部溃退岳……[详细]
   刘文龙(1869~1952),号殷盘,字铭珊,自号素形老人,今岳阳县新墙镇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考取秀才。光绪十七年(1891),只身去西北谋生,流落甘肃酒泉,以卖字度日,被武铭府知府王状元聘为塾师。二十一年,王升迁入京,力荐他接任新疆武铭府知府。二十六年调任迪化(乌鲁木齐)知府,以勤于治事、通达权变,升迁道尹。二十七年任新疆镇守使,民国6年任新疆省教育厅厅长,8年任水利委员会主任,17年……[详细]
  陈宗睦(1904~1951),又名陈季琼。岳阳县张谷英镇人。民国16年于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入国民党部队第一军第二师任排长。17年入南京军官训练团受训,18年在第六师任代理连长。19年任上海法学院军事教官。“九·一八”事变后,任南京军官学校教官3年,后任二十八师参谋处参谋。28年武汉沦陷后,回乡参加湘鄂赣边区游击队,历任参谋、营长、副团长等职,34年任平(江)湘(阴)自卫区副司令。抗日战争胜利后,……[详细]
  李毅仁(1892~1951),原名李弘,字力成,号湜园,岳阳县毛田镇人。民国6年毕业于岳阳湖滨大学。17~25年,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后改编为十三路军)军部秘书长,兼安徽省政府秘书长、湖南第一保安区保安司令部秘书兼军法官。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第一九九师秘书兼军法官、第八十二师秘书,岳阳县政府军法室秘书、县财务委员,岳阳县立中学教员、校长,岳阳县临时参议会副议长。35~38年,历任联立中学高中部国……[详细]
  胡坤(1912~1950),又名德贵,今岳阳县三荷乡人。民国27年岳阳县沦陷后,任国民党湘鄂边区挺进支队中队长、大队长等职,率领所部多次伏击过日军,颇有一些战绩。34年,曾被八路军南下支队缴械。同年8月,任岳阳县城厢镇镇长,续任麻塘乡乡长、奉清乡乡长,因不识字,终被裁撤回家。37年,任岳阳县民众自卫团附员、情报组组长、县警察队三中队队长、独立团营长。曾以办理“匪案”为名,恣意枪杀农民童定保;后以查……[详细]
  周烈(1907~1950),又名周学武,岳阳县西塘镇人。民国18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曾任国民党军营长、少校参谋、警察局长、少校教官、中校队长、中校监理员、别动军副支队长等职。民国29年任别动军第四支队副队长时,在湘阴锡安乡0周某法币3万多元,被民众告发。撤职查办后,投降日军,被日军委任为“洞庭湖警备司令”,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并滥杀民众。日军投降后,周烈受到通缉,逃往汉口。在汉口买通-污吏,被……[详细]
  胡肇汉(1906~1950),又名湘藩,小名细丙,岳阳县鹿角镇人,京剧《沙家浜》中胡传魁的生活原型。出身贫苦,只读过1年小学,14岁帮人看牛,18岁当长工,20岁在北伐军当兵,因革命意志薄弱,3个月后潜逃回家。民国23年在地方保安团当兵,终日-,受到父母兄弟斥责,只得外出谋生,辗转于安徽、江苏一带,曾在江苏省青浦县警察局当巡长,后到国民党驻苏州的第六十师当班长。民国26年底,日军占领上海,胡肇汉所……[详细]
  胡春台(1905~1950),岳阳县康王乡人。民国25年入国民党第一九八师任排、连长,后率同乡11人携枪回到家乡。27年,岳阳县城沦陷。他在当地组织抗日游击队,袭击日军,夺取武器装备,队伍迅速扩大到一个连的兵力。年底,接受县政府收编,任中队长。28年初,他获悉日军一部开赴西塘,设伏于途中,炸毁日军汽车3辆,击毙敌骑兵30余人。3月再设伏于乌江夹铺,歼敌百余人。4月,日军将其长兄、嫂捉去,要挟胡春台……[详细]
  贺醒汉(1896-1950),原名兴汉,乳名伏生,岳阳县鹿角镇人。早年毕业于湖北省立纺织学校,曾在县忠信小学任教多年;北伐时任第八军宣传员;北伐结束后回县任县立中学训育主任。在此期间,曾参与县农民协会的工作。“马日事变”后,为躲避弛方团队搜捕,到南京投奔其弟贺衷寒,先后任国民党南昌行营第一宣传处少校、中校秘书。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军委新闻检查局工作,后任湖南长沙新闻检查所所长。“长沙大火后,任湖……[详细]
  阎仲儒(1893~1949),字敬夫,今岳阳县新开镇人。民国6年,啸聚亡命之徒,抢夺地方团防0组建土匪武装,当上岳阳、临湘、平江3县清乡-司令,疯狂-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被称为“活阎王”、“阎屠夫”。后又任湘军第八军第三师师长、第二十八军第三旅旅长。1949年6月畏罪潜逃,饿死在一农家楼上。……[详细]
  赵佳白(1883~1949),字楚玉,岳阳县甘田乡人。岳州金鹗书院毕业后,任教于县立高等学校,在校加入同盟会。民国1年,因时局恶化,为逃避通缉,潜往日本。回国后,在长沙为湖南都督谭延起草《讨袁(世凯)书》,深得谭的赏识与信任。历任宜章县长、益阳县长、省立图书馆馆长。15年,任京汉铁路南段少将监护司令、国民革命军第十军独立旅旅长。回湘后任湖南省民政厅秘书长、代理厅长。17年辞职回家,被推选为岳州救……[详细]
  刘威凤(1899~1948),字玉璧,岳阳县张谷英镇人。湖滨中学毕业后升入武汉商科大学,后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一期,由校方派赴日本学习新闻出版专业。北伐时,任国民革命第七军-表。北伐结束后,任汉口《中山日报》社长、武汉民众图书馆馆长、武汉民众教师讲习所所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武汉、重庆《扫荡报》社长、《中央日报》副社长兼军委政治部秘书。日军投降后任《和平日报》社长、武汉行辕参议。民国36年当选国民大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