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广东 > 揭阳 > 惠来县历史人物介绍2

惠来县历史人物介绍2

更新时间:2023-12-30

  吴明光(1908~1937),又名其苏,华湖镇溪洋村人。民国时期,全家移居神泉镇。他身体魁梧,性聪颖且乐于助人,于惠来县立中学毕业后,考进中央军校,更名其苏。在军校毕业时,以其优异成绩留校任教导总队第二团排长,后升为上尉连长。民国26年(1937)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芦沟桥事变后,当年12月8日,日本向南京城发起总攻,他奉命率领全连官兵,坚守南京市区的紫金山(钟山)要地,抗击日军,重创敌人。在激烈的狙……[详细]
  林赛兰(1909~1935),女,河林乡林樟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为童养媳。民国16年(1927)参加革命,翌年被选为村苏维埃执委。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调离本村,到上级机关工作。民国18年(1929)秋,调入红军四十七团任职,直接参加武装斗争。在普宁县大分水梅仔山历的反围剿战斗中,因跌倒碰断门牙。而后,红军战士和群众都称她为“无齿团长”(其时,她在军内的实际职务未能查清)。民国21年(193……[详细]
  林娥(1911~1932),女,一名吴娥,河林乡河田村人。 4岁时,因家贫给惠城南门姨母做养女。民国14年(1925)林娥刚15岁,姨母要他与一年纪不相称的男人订婚,她坚决反对,并借口往河田割菠萝而离开了姨母。林娥回到自己家乡河田以后,因父早丧,家境贫困,生活十分艰难,便往泗竹埔村(林娥生父原籍泗竹埔村,后到河田过继)帮堂兄干活。这时正当大南山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红军四十七团活动于大南山区泗竹埔等地……[详细]
  吴佐熙(1846~1929),字仲穆,惠来都梅北华庭(下埕)(今惠城镇梅北村)人。出身寒素,业儒为生。同治年间膺选拔贡。博通书史,精熔各家书法,是潮汕有名书法家。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六十岁,授任为福建永春知县,廉洁自持,爱民如子。后升直隶州同知,时际鼎革,弃官归里,两袖清风,家无住屋,暂借邻屋居住。民国3年(1914)春,吴游潮汕,亲友知其擅长书法,请他写字,始积酬金建屋於华庭(下埕),命……[详细]
  方其颐(1904~1929),又名炽昌,惠城镇西联村人。民国14年(1925)在惠来县立中学读书时,积极参加学生的爱国宣传活动,以及学生的反封建斗争,抗议地方的封建当权派通过学校压制学生-的行为。民国15年(1926)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积极参加惠来的农-动。民国16年(1927),“四·一二”政变后,秘密活动于湖头栅、达三圩一带继续坚持革命斗争。民国17年(1928)任共青团惠来县委书记,……[详细]
  吴乃桐(1902~1929),曾用名吴汉,惠城镇墩南村南美人。幼年聪明好学。在惠来县立中学读书时,已积极参加革命宣传活动。民国14年(1925)转学至汕头友联中学读书,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同年12月,在共青团汕头地委第二次团员大会上,当选为主席团成员。民国15年(1926)1月,团汕头地委改组,当选为常委,兼学委书记。 2月1日,周恩来正式就任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在汕头市召开各……[详细]
  方汝楫(1899~1929),又名方章若,惠城镇西联村人。幼年家贫,父早丧,母长期卧病,靠祖母做小生意糊口。小学毕业后,勤奋自学。民国6年(1917)受聘到惠来县鳌头村教书。民国8年(1919)赴广州学习国语注音字母,受到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薰陶。民国12年(1923)7月考入广东“宣传员养成所”,受训期间,受共产党人的影响,废寝忘食地攻读马列主义著作。民国13年(1924)春,与方凤巢、吴华胥等进……[详细]
  吴开振(1882~1928),东陇镇四凤村后堀人。民国14年(1925)发动后堀、后吴等五乡盐民,组织盐业工会,任盐业工会主席及惠来县工会执行委员。当年冬,带动五乡盐民代表40多人,进城控诉盐场知事杨天育借端压制工会,-盐民的罪行。在县工会的支持下,带领盐民代表5人到汕头向东江各属行政公署委员周恩来,控诉杨天育的罪行。在对质会上,吴开振声泪俱下,感动了到会人员,使杨天育哑口无言。会后,周委员提出四……[详细]
  方奋德(1901~1928),又名方炳,惠城镇西联村人。民国11年(1922)毕业于惠来县立中学,次年在惠城模范小学任教师。他喜欢音乐,性情豪放,思想进步。民国14年(1925)投身工农革命运动。民国15年(1926)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到广州随北伐军到武汉,进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民国16年(1927)12月,任教导团连长,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转移香港。民国17年(1928)2~7月……[详细]
  方凤巢(1893~1928),惠城镇西联村人。出身贫苦手工业家庭。自幼好学,喜欢绘画。民国13年(1924)与方汝楫等组织起惠来青年社,通过办平民学校(专门接受贫穷而失学的青少年入学)和出版刊物《小铁锤》等各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革命教育。民国14年(1925)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派邓国保为特派员,到惠来指导农工运动,方凤巢负责县农会和县工会的筹组工作。县工会成立之后,他作为主要负责人,亲自深入盐……[详细]
  方寿君(1872~1925),笔名方松,惠来都惠城南美(今惠城镇墩南村)人。生性聪颖、豪爽,喜爱绘画。经多年勤奋自学,遂成一位有名民间画家。他擅长人物墨水画,有北派风格。富有浪漫、幽默感,寥寥数笔,浓淡相宜,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达摩过海》,于清宣统二年(1910)由邑人方靖山带往南京参加全国画展,评为第二名。时有宣统圣旨奖状,但在“文革”期间被销毁。又有一画在陆丰甲子游神赛会时展出,画中绘3只白鹭……[详细]
  唐经(1854~1925),名魁,号文裕,笔名野叟。龙溪都隆江新寨社(今隆江镇区内)人。天资聪敏,自幼酷爱书画,闾里咸赞。是惠来民间有名书画家。他九岁人塾,师李贡生学诗文。二十多岁时,曾先后两次考府学不就,便往上海画院拜任伯年为师学画。苦练三年,有所成就。嗣后遍游山川寺庙,也曾远涉重洋到槟城寻师学艺。光绪十九年(1893)40岁,考得庠生。回家后则闭门潜心书画,自撰联日:“功名虽是生前事,书画能为……[详细]
  林家浚(1841~1917),字剑泉,龙溪都长青村(今东港镇长青村)人。其家前辈从事商业。家浚少时,在家塾培隽书室学习,受到较好的启蒙教育。二十一岁考中秀才,三十六岁参加乡试,得中光绪二年副榜。光绪十八年(1892)时五十二岁,被派往本省连山厅任教谕。越年,调补肇庆府教授缺,不久卸任归田。家浚居家很注意培育后代。在他培育下,子林廷于光绪二十年(1895)乡试中举人。一门还有贡生三人、生员一人。家浚……[详细]
  方桂东(1857~1907),号纬星,酉头都秀水里(今前詹镇秀水里村)人。光绪五年(1879)考中武举人。后为方耀部属。先后驻广州、潮州、惠州等地。光绪九年(1883)随方耀调至钦州,驻石城县(今廉江)。治军严明,深得上司器重。后升至游击,尽先补用参将。他生平热心社会公益事业。驻石城期间,帮助民众修路造桥,兴教育,奖生产,功绩卓著。当地民众为他建生祠,以怀念其功德。曾在广州黄沙创办述善堂,在汕头办……[详细]
  方茂治(1825~1891),惠来都梅北高埕(今惠城镇梅北村)人。父翼亭,贡生,业医,擅长儿科,著有《童病集》。茂治继承父业,在邑有医名。民间传其“连服十剂治禁食便秘症”的事迹。据传有潮阳沙陇人郑心,患禁食便秘症,遍请名医药进即吐,久病不愈。他一怒之下,把几十名医生囚于府内。后请茂治医治。茂治嘱其按方备十剂药同时分别煎制。汤药成,各盛碗内。每服一碗,见呕即服第二碗。十剂中药先后服下(称第一剂为人参……[详细]
  卓宴春(1839~1890),字子羲,惠来都梅北(今惠城镇梅北村)人,其家从事商业。他排行第三,少年时好作诗,才华出众。咸丰八年(1858)考中秀才,曾几次赴省参加乡试,惜壮志未酬。年未四十,无意功名。后于光绪四年(1878)循例人贡。设“红蕉吟馆”授徒。光绪十六年(1890)逝世,年52岁。宴春是一位有名诗人,写诗如记日记,有诗词一千多首,现存有《红蕉吟馆诗钞》(朱伯陶传抄本)一卷,收集宴春诗作……[详细]
  黄衢(1819~1883),字云阶,谥号云峰,清龙溪都青坑乡(今青山乡青坑村)人。其祖父黄远登,清嘉庆年间岁贡,为一方巨富。他很注重培育人材,亲自在本村创办山房教学。一家四子,或进邑庠,或捐州同,成为书香门第。黄衢幼年在这种家庭环境熏陶下,也聪明好学,喜作诗,有文名。后进邑庠,曾几次参加乡试,未能如愿。同治年间,始获举荐为岁进士(即岁贡)。光绪初年赴京谒选,派赴广西象郡(广西西部地区)为州府佐吏。……[详细]
  林乔梧(1751~1829),字世标,号碧岩,龙溪都长青村(今东港镇长青村)人。武夫出身,中年因仇斗,飘流在外,后捐州同,得权贵赏识,任兵部车驾司主事,奉钦差任户部宝泉局监督。东港地方称他为“部爷”。嘉庆初年,乾隆帝时权臣和珅被嘉庆帝查办,林乔梧受和珅党牵连,被罢官回里。后案牛查清,覃恩授朝议大夫(从四品)。道光九年(1829)逝世,终年79岁。方西岐方西岐(生卒年不详),字隆命,惠来都城内(今惠……[详细]
翁有仪 [] (?~1828)
  翁有仪(?~1828),字莪庵,惠来都城内(今惠城镇英内村)人。生于清乾隆初期。有仪性聪慧,勤学苦练。其父于惠城东北面东田坪处建一精舍,专供他读书。乾隆五十七年(1792)有仪考中举人。嘉庆四年(1799)考中进士。官授福建砂县知县。并两次为闽闱同考官。辞官后,把东山精舍旧地,扩建为东山禅院。曾邀同年嘉应州(即梅州市)才子宋湘(别字芷湾)来此居住,共研诗文,琢磨书法。现存有宋湘书的大门石匾“东山禅……[详细]
  林武略(1700~1784),原名康元,字脱斋,龙溪都竹湖里(今隆江镇竹湖村)人。父林荣遇,字端毅。荣遇乐善好施,深受乡人敬重。有子三,武略是他的长子。武略七岁进私塾,天资聪敏,既能学文,更善学武。其父延师教习,武功大有长进。雍正二年(1724)武略二十五岁,参加武举乡试中举人。奉点人侍,为蓝翎侍卫。雍正五年(1727)武略二十八岁,参加会试,中武进士。出任湖广武昌守备。乾隆二年(1737)间,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