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骆少廷(1886~1940年),民间彩调艺人。生于四塘乡池头村,后定居于两江圩。擅演丑角,其他行当也胜任。对剧情体会深刻,做工精细,造型逼真,表演活灵活现。他表演过的剧目达百余种,其中尤以《龚裁缝裁衣》脍炙人口。他将龚裁缝当着顾客的面偷布的伎俩表现得维妙维肖,一连串量布、喷水、熨布、剪布、藏布的动作十分夸张、滑稽,配以妙趣横生的唱腔,令人拍手叫绝。骆少廷不但精于表演,而且口才也好。他在两江上圩头同……[详细]
|
梁昌诰(1880~1926年),字右真。茶洞乡定安堡村人。幼年勤奋苦读,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乡试中解元。不久留学日本,入明治大学。学成归国后,历任教育、司法专门学校校长等职。宣统年间(1909~1911年)在家乡发动群众捐资兴办新学,动员其父捐田12亩,加上群众所捐,共得学田69.3亩。用租谷作为经费,办起花岭小学堂,成为茶洞乡最早的学校,使附近村庄的儿童都能免费上学。清末革命浪潮迭起,他……[详细]
|
褚德宏(1754~1830年),茶洞乡褚村人。世代石匠,精工石刻。带着子侄、族人徒弟二三十人在桂林一带做石工,颇有声望。褚德宏的工艺有“三绝”:一是用“小散炮”可把山岩上几平方米的簿石板震松取下。二是工艺精细,石料用“石刨”刨平表面,光滑如洗,可见人影;加工后的石料棱角平整,结合处不见缝隙;所刻字迹、龙凤禽兽,生动逼真。三是起重搬运技术高超,很大的石料可用“天秤”提起运放自如。清嘉庆二十五年(1……[详细]
|
李观象,五代后期临桂人。先在楚国辰州刺史刘言帐下任掌书记职。后周广顺元年(951年) ,楚恭孝王马希范弟马希崇篡位,将恭孝王囚禁于衡山。刘言兴兵讨伐,率大军进攻潭州。马希崇派使者求和,李观象向刘言献计,说恭孝王的旧将还驻扎在长沙,他们必不肯坐视潭州落入别人之手,不如先发檄文令马希崇杀了他们,取潭州之事放到以后再说。刘言依计行事。马希崇惧怕刘言,为使刘言退兵,果然将恭孝王旧将杨仲敏等10多人的首级献……[详细]
|
蒙火德(1947~1989年) ,茶洞乡思吉村人。小学毕业后在家务农。196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生产小队、生产大队干部。1973年冬在江洲水坝工地,他奋力顶住从高处滚落的抽水铁管,保护了坝底民工的生命安全,右手为此压断了两只指头。1979年蒙火德转为国家正式干部。1980年任茶洞公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1984年任茶洞乡乡长。 1988年9月,任茶洞乡党委书记,被选为自治区第七届人大代表。在……[详细]
|
周华彪(1907~1985年) ,乳名个春,渡头乡宿棠村人。家境贫寒,童年念过3年私塾,年岁稍长进山挑担贩卖茶油。 1922年考入广西军士教导总队, 受训后编入第七军当班长。1925年随军北伐。 1929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193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七军中历任排长、连长、政治指导员等职。一次对敌作战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到胜利。随红七军进入江西后, 参加了3次反“围巢”斗争。1932年秋第……[详细]
|
易凤英(1915~1946年),女,五通镇泗江村人。兄妹10人,家庭贫困。易很小便许配给人,16岁时男方催逼完婚,她誓死不从,双方家长无奈只得解除婚约。随后到桂林进了小学,成绩优异,连年跳级。1934年小学未毕业即考入桂林女子中学,在校被选为学生自治会负责人。时值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华侵略,蒋介石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此易凤英十分愤慨,常对同学说:“不是当-奴,就是舍身取义;宁愿舍身取义……[详细]
|
李其实(1904~1943年),号春华,六塘镇人。桂林中学毕业后,任六塘高等小学教师期间,与同校教师黄锦辉等人创办《六塘公益报》,并组织师生公演话剧,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1924年春,与黄锦辉等到广州报考陆军讲武堂,后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初根据党的指示回到广西梧州开展工作。6月,任中共广西特委委员兼兵委主任。 7月,根据中共广西特委的分工,李其实以桂林地区巡……[详细]
|
李定申(1958~1979年),1958年出生在广西临桂县两江镇金盆土村。父亲李桂森在镇粮所工作,是共产党员;母亲李意嫂是位勤劳的农村妇女。从李定申刚刚懂事的时候起,父亲就经常给他讲英雄董存瑞、黄继光的战斗故事。他也经常和小朋友们做英雄炸碉堡的游戏。在小学课本上,他读了黄继光的英雄故事后,就在作文里写道:“长大了我也要当英雄!”在李定申幼小的心灵里有了当英雄的愿望,可是为什么要当英雄?开始他并不真……[详细]
|
杨息任,1954年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县庙岭镇秧塘村。在农村长大的杨息任从小就很懂事,他不仅会熟练地干各种农活,而且还很有志向,积极要求上进。16岁那年,他毅然加入了民兵组织,成为大队的武装民兵。那时,一个浑名叫七二的-犯,释放回队不久,经常偷生产队的东西。为了提防他,早谷上场后,民兵排长带着小杨埋伏在晒谷场旁,到了凌晨3点,惯偷果然又来作案了。小杨提起鸟枪大步跃上去顶住他的背部,七二夺路便逃。……[详细]
|
李天佑(1914~1970) 桂林市人。1928年夏,在北伐名将李明瑞部下当兵。次年春,被选送到广西教导总队学习,受到张云逸、李朴等共产党人的启发教育。1929年10月,随邓小平、张云逸等赴百色举行右江起义,并在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参加四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作战勇敢,由连长、副团长升至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担任第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团长,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役,战……[详细]
|
释宽能(1895~1989) 俗名龙六纬,桂林市人。青年时代在北平民国大学经济系学习,后从事教育和会计工作。民国9年(1920)开始钻研佛学。12年4月皈依佛教社苏州灵岩山印光老法师,赐法号“智能”。抗日战争爆发后,从南京返回桂林,在阳桥附近开办佛教素食餐厅,任经理。又在文昌门万寿寺开办佛教居士林,组织佛教徒和善男信女学习佛典。同时,组织贫民夜学,免费帮助贫民学习文化。36年4月,在广东曲江马坝……[详细]
|
黄蓟(1883~1939) 字毅先,别字逸庵,又号菊轩,桂林市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就读于广仁学堂,二十五年入体用学堂,二十九年毕业,应童子试,中邑庠生。三十年,由两广学务公所委派往爪哇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市)任中华学堂教员。同年,加入兴中会;次年秋,转入中国同盟会。三十三年返回桂林,掌管桂林公学教务。次年兼任《桂林报》。宣统二年(1910)夏,参与办桂林同盟会机关报《南报》(后改为《……[详细]
|
刘福姚 原名福尧,字伯棠,一字伯崇,号忍庵,一号守勤,桂林市人。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十五年任内阁中书,十八年获殿试第一甲第一名,成为广西最后一名状元。由翰林院修撰,历官翰林院侍讲、贵州乡试主考、浙江乡试副主考、河南乡试副主考、广东乡试主考、翰林院秘书郎兼学部图书局总务总校。性刚烈,为人正直,“不阿权贵”,故仕途不畅。受翁同[龠禾]影响,有维新倾向。翁被革职后,福姚在政治上受到冷遇和歧视。……[详细]
|
王鹏运(1849~1904) 字右遐,一字幼霞,中年自号半塘,晚年号鹜翁、半塘僧鹜,桂林市人。清同治九年(1870)举人,后应进士不第。曾任内阁中书、内阁侍读学士、江西道和江南道监察御史、礼科给事中等职。从政期间,极力支持维新运动并参加康有为组织的“保国会”。戊戌变法失败后,清廷大肆捕杀维新派,鹏运频频上 书进谏,陈述救国之策,险遭杀身之祸。后弃官南下,讲学于上海南洋公学,晚年游历开封、南京、……[详细]
|
张建勋(1848~1913) 字季端,一字季棠,号愉谷,一号愉庐,桂林市人。出生书香门第。清光绪十五年(1889)状元及第,历官翰林院修撰、云南乡试主考官、侍读、提督云南学政、黑龙江提学使兼民政使。辛亥革命后,寓居北京,赋诗咏世,教子怀友,不到两年去世。从政后十分重视边疆地区的教育。二十年在云南任职期间,不遗余力敷陈教化,倡明地方之学,开风气之先。任职满,当地民众以“大启滇文”榜书相赠彰其德。……[详细]
|
周德润(1833~1892) 字生霖,桂林市人。同治元年(1862。)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实录馆纂修、国子监司业、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翰林院侍讲学士、詹事府少詹事、翰林院文渊阁直阁事、经筵讲官、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刑部右侍郎、顺天府学政等职。在任期间,以正直著称。曾上疏遣责崇厚擅自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力主弹劾江西巡抚李文敏、广西巡抚倪文蔚、两广总督张树声等贪庸失职,所奏均被采纳。中法……[详细]
|
龙启瑞(1814~1858) 字辑五,号翰臣,桂林市人。清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二十一年状元及第。由翰林院修撰历官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广东乡试副考官、侍讲、湖北学政、侍讲学士、通政司副使、江西学政、江西布政使等职。二十九年十一月,因丁父忧返回桂林。咸丰元年(1851)六月,受广西巡抚邹鸣鹤之命组织地方武装团练,对抗太平军。咸丰二年七月,省城桂林解围,“以守城出力”擢侍讲学士,赏戴花翎。咸丰六……[详细]
|
周位庚, 字介亭,桂林市人。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举人,二十八年进士。由翰林院检讨历官三通馆纂修、刑部主事、太平仓监督、大通桥监督总办、员外郎中、山西泽州知府等职。官山西时,曾致力革除骡祯积习,百姓称便。工诗文,善画山水。其山水画宗法石涛,融汇四王和巨然诸家笔意,所画丘壑、林木、丛野,无繁杂琐碎之感。晚年采用赫墨斧劈画桂林山势,自成一家,被誉为“清代广西山水画之冠”。婿李熙垣承其传统,有《……[详细]
|
张鸣凤, 字羽王,号漓山人,桂林市人。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曾任桂林府通判,后改任应天府通判。少好读书,有才名。应童子试,广西学政督学谢少南奇其才,对他说:“子不患不成名,患胸中无成书耳! ”因取两《汉书》授之,出巡辄携之行,数年学成。谪官四川保宁府(治今四川阆中),作《西迁注》以记途中所见名胜古迹。晚年居家, 经一年深入调查,广搜博采,写成《桂胜》18卷、《桂故》8卷。前书“以志形胜”……[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