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苏健今 (1889—1973)名廷銮,原字殿金,后改健今。合浦县乾体乡人。青年时深受康有为、梁启超新学思想影响,倾向革新。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积极参加革命党人罗侃庭、苏乾初等领导的廉州起义,一举夺取了清朝廉州府和合浦县的政权,九月二十七日成立“廉州都督分府”革命政府。苏健今功成身退,屡辞官府延揽,一意于读书临池。30年代中,广东省主席陈铭枢重其品学,曾致函请其出任合浦县长,婉辞不……[详细]
|
赵世尧 (1917—1970年)北海市人。民国24年(1935年)合浦一中高中毕业。学生时代即参加地方革命活动,是-领袖。25年8—9月爱国将领翁照垣率抗日军队进驻北海期间,赵动员青年、学生支援军队的抗日行动,在北海掀起抗日0。同年10月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 27年2月遵照广东省委指示返北海重建党组织,发展新党员,任中共合浦特别支部委员, 北海支部书记,北海抗敌后援会总干事。28年5月,中共合……[详细]
|
苏立民 (1890—1969年)名汝林,以字行。合浦县乾体人。自小爱好医药,为晚清末造秀才。民国元年(1912年)毕业于两广陆军军医学堂。其后任广东省独立旅少校军医处长,三年后返乡,潜心中国医学,承邑中名中医陈冠峰、王孟材和潘梅斋等前辈扶腋,医术大进。在合浦、北海行医,以善治伤寒、温病和挽救危症而著名。解放后,在合浦主持区、乡卫生协会、联合诊所工作,1955年应北海市卫生局邀请,救治一名肾炎尿毒……[详细]
|
张进煊 (1908—1968年)合浦县白沙乡木岩塘村人。民国19年(1930年)考人中山大学农学院农业行政专业。 23年毕业后,到农林局新造糖厂任技术助理。25年6月,加人中国青年抗日同盟,并担任该组织主办的《时事周刊》。26年1月,由钱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张进煊通过在广州的“合浦学会” 团结大批合浦同学,引导他们走上革命道路。是年2月,中共组织派张进煊回合浦五中开展工作, 同年10月,调回……[详细]
|
伍瑞锴 (1899—1957年)字巩生,北海市高德人,民国19年(1930年)中山大学毕业获文学士学位。一生主要从事教育事业,先后在北海香坪小学、合浦县立第一中学(今北海中学)、广东省立第十一中学(今合浦廉州中学)、广东省琼崖师范学校、钦州师范学校任校长。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教育处任科长、华侨学生进修班主任,从事华侨学生教育的指导工作及海外侨胞函授教育。抗日战争胜利后,从重庆回……[详细]
|
张国元 (1888—1952年)别名孟新、孟华、孟煊,合浦县曲樟乡菅草营村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广东陆军中学毕业,并留校担任教官。宣统二年(1910年),考入陆军军官学堂,毕业后留校任教官,后担任教育长。民国12年(1923年)到广东军政府任秘书,后任该部宣传委员。15年,重返北京陆军大学任教育长半年。同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务处处长。 次年转任国民军事委员会广州分会参谋处处长。……[详细]
|
廖愈簪 (1870—1948年)字杏斋,原合浦县南康镇陂塘村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代替别人参加乡试中举,翌年复考中举人,后到廉州中学堂任教。光绪三十一年,考入北京法政学堂。毕业后,于民国初返廉州中学任教。民国11年(1922年)任北海审判厅厅长。15年,一度任驻军师部秘书。16年,被调往广州,任广东省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24年,任广东省高等法院第二分院院长。37年,病逝于北海。……[详细]
|
苏慎初 (1882—1941年)合浦县廉州镇人,清朝秀才。清末在清政府新军中任职,驻广东高州、雷州地区。辛亥革命期间,在同盟会南方支部的部署下,在西江率新军起义。民国元年(1912年)初,陈炯明代理广东都督,将原来的军队扩编为两师一旅,任苏为第二师师长。2年,曾任广州临时都督兼民政长。不久,受新任的广东都督排挤而革职。后调北京任谘议、顾问等职。4年冬,潜往肇庆一带,策动军队起义,因事泄被追捕,后……[详细]
|
吴炳荣 (1878—1941年)北海松表岭村人,青年时到北海经商致富,在珠海西开设胜隆号,专营日用陶瓷器及铁镬等炊具,又与人合资开设兴隆庄,经营生猪出口业务。民国17年(1928年)秋,投资大洋4000元在高德七星江畔创建吴园缸厂,年产粗陶缸、煲、钵等8万件,兼营榨油作坊(原址即今国营陶瓷厂),是北海第一所较有规模的手工业企业。吴为人善良,在工商界中急公好义,有口皆碑。二度当选北海商会主席,第一……[详细]
|
张洛 (1886—1931年)女,字倾城,以字行。北海火烧床村人,能诗词,工书画。约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 前后,顺德人书画家、南社骨干蔡守(字成城、有守,号哲夫、寒琼等) 任职于北海洋关,与倾城邂逅结为伉俪。因得与丈夫切磋,诸艺大进。又因丈夫与艺术大师苏曼殊为密友,倾城得作为曼殊的画弟子,画艺益获进阶。张倾城为20年代至30年代初期,中国妇女界中知名的艺术家,诗书画作品时见于《东方》杂志……[详细]
|
黄日章 (1850—1915年)字润江,合浦县常乐崩田埤村人。幼年随父母移居北海。家境不裕,早年设塾授徒以补充家用。教学之余,苦攻书法,以骨秀劲健兼清丽气雄而独树一帜。故商店招牌,庙宇古迹榜额楹联,多出自他的手笔。黄日章教学要求严格,故有“严师”之名,培养出不少人才,全国著名经济学家龙大均博士便是他门下的启蒙学子。黄日章虔崇儒教,笃奉中庸、孝义之道,不沾酒色烟赌癖好,赋性宽仁,平生致力于地方慈善……[详细]
|
梁安真 (1821—1896年)字正源。北海外沙疍民。父梁大公,母石氏,生二子,安真为长子,弟安明,字正魁。清道光、咸丰年问,兄弟弃渔投军。安真随水师统带吴全美由广东“红单船”组成的水师,从福建赴南京与太平军作战。后升为提督街。太平天国失败后,梁被授广东钦州龙门协。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署高、廉、雷、罗4镇总兵。年初,中法战起,奉命练兵筹饷,巩固海防,使高、雷一带平安无事。当时出使英、法大……[详细]
|
冯道先 (1904—1936年) 合浦县闸口镇山贝村人。民国8年(1919年)考入廉州中学。12年,考取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中山大学前身),因家贫只读了一学年,返回家乡从事教育工作。14年冬,国民革命军第十师(师长陈铭枢)进驻合浦,革命军建立新政权。冯被任为合浦县女子小学校长。他推行教育改革,倡导妇女解放。当时,中共广东省委派党员到合浦组织农-动,冯道先带领师生冲进庙堂,捣毁菩萨,并参与反帝反封……[详细]
|
沈卓青 (1905—1930年)女,北海市人。出身劳苦家庭,父亲是华侨,在南洋做苦工。沈卓青幼年随母在北海生活,9岁丧母,由张家收养。民国11年(1922年) 随张家几姐妹人贞德女子学校读书。大革命时期,在驻军第十师中的共产党员发动下,沈卓青参加了学校的-行动,与同学们一同参加北海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活动。15年冬,沈卓青被推荐到广州妇女解放协会工作,次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6年(1927年) ……[详细]
|
罗侃廷 (1887—1916年)原名人炎,字绰双、侃廷(本为其妻名),以字行,合浦县总江口人。周岁丧父,由母邓氏抚养。先后在党江螺江小学、广州光华医科学校读书。很早就投身革命,辛亥革命前和同县苏乾初回合浦开展革命活动。以廉州城内学前街攀龙书室为秘密据点,发展革命组织,多方刺探府县和军营内情,在清军中策反,还与同县的丁守臣、卜汉池一起组织策划农民起义。宣统元年九月二十七日(1909年11月9日)……[详细]
|
黄铸夫 (1913—) 广西合浦人。擅长木刻、漫画、中国画。 30 年代初在美专学油画, 后投身于鲁迅先生领导的新兴木刻运动。曾任《新华日报》美术编 辑室副主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创作员。建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美术研究 所研究员。作品有《墨海青山》、《源头活水》等,出版有《黄铸夫画选》等。……[详细]
|
李明伟 (1964—) 广西北海人。擅长中国画、漆画。现为广西艺术学院副教授。漆画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并获首届漆画展优 秀奖;中国画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奖,《秋高气爽》等入选1997中国画坛百杰作品 展,《秋月》由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有《月夜》、《静月》、《新娘》等。出版有《装饰 绘画入门》、《中国画坛百杰李明伟专集》。 ……[详细]
|
冼小前,广西美术出版社副编审。1955年生于广西合浦县,原籍广东。1981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油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特聘书画家。中国美术网第一届艺术委员会理事。广西书画院院士。 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国际展览,并被中国美术馆、毛主席纪念堂、日木村上美术馆、澳州中国美术馆收藏。个人作品曾在广西……[详细]
|
姚秦 (193411—) 广西合浦人。擅长油画。1955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曾任报社美术、记者,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主任、教授。作品有《新画》、《备课》、《红瑶》、《雨晴》及西部风情油画系列。发表有《画》、《动态速写》、《苏派油画》及《速写的 形式和表现》、《生活·礼堂思维及摄影》、《关于艺术感觉》等。编有《世界风俗画选》 。……[详细]
|
张绍城,1944年生,广西合浦人。196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1944年出生于广西合浦县,客籍,1963年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毕业。1993年至2004年任广州画院院长,1995年至2005年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为广州画院艺术指导、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学术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广东省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广州文史馆馆员。1992年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2年由广……[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