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王世孝 (1972~)笔名王十月。广东增城人。历任时装中心手绘师,武汉中科院瑞琪列卡公司厂长,酒店用品公司主管,深圳宝安区文化局《大鹏湾》杂志社,自由撰稿人。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乡土人物系列”《蛮牯》、《酒叔》、《曾流子》、《老人与狗》、《喇叭裤飘荡在1983》及“湿地系列短篇”等,另发表中短篇小说近百万字。短篇小说《采花帖》入选《2004年好看小说》、《以爱情的名义》,短篇小说《文……[详细]
|
黎柏洪(1916~1987年)番禺县人。历任韶关市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理事、韶关市科协副主席、市卫生局技术顾问小组副组长、广东省第五届人大代表、广东省第四届政协委员、韶关市第六、第七届人大常委。民国24年(1935年),黎柏洪医师以优秀成绩从广州市师范学校初中部毕业后,仅凭自学高中课程直接考入了前国防医学院(现第四军医大学前身)。民国29年(1940年)毕业后,任国民党……[详细]
|
陈绍儒字师孔,黄歧泌冲沙凤村(今属广州市白云区石井镇)人。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湖广按察司副使,谪福建泉州知府同知,转江西南昌知府,升广西按察司副使、福建参政,补四川参政,转四川按察使,升广西右布政使,补云南左布政使,顺天府尹,调太常寺卿,累官南京工部尚书。绍儒明习财计,任内督理钱粮,能诘发混窃奸宄,革除仓库积弊,议复漕运例限,节省京边冗费20余万两。在湖广副……[详细]
|
彭炽权1947年9月出生,广州市人。广东省佛山青年粤剧团团长、文武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理事、佛山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2岁考入广东粤剧学校。后加入广东粤剧院实验剧团,受到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罗品超、文觉非、罗家宝等言传身教,并为文觉非和香港著名粤剧大师新马师曾收为入室弟子。彭炽权勤奋好学, 博采众长, 融汇南北,戏路宽广,扮相英俊,声腔优美,表演传神,自成风格,主演过上百……[详细]
|
白玉堂(1901~1994),原名毕焜生,又名毕钊南,白玉堂为艺名,花都市新华镇毕村人。其父毕善福、胞兄毕钊伦、堂兄毕劲持都是海员。他3岁随父往香港,6岁回乡读书,11岁失学。堂兄毕劲持厌倦海员生活,后在广州改行当粤剧演员,艺名黄种美(著名丑生)。白玉堂跟着堂兄到戏班看排戏,看了几次后,居然能有板有眼地唱起粤剧来。戏班里的老倌(资深的主要演员)听后对其堂兄说:“看不出这个靓仔天生好喉底,记性又好,……[详细]
|
洪熙官生于清乾隆年间,生卒年月无考。相传他是南少林寺至善大师传授武术的入室弟子之一,时人称洪熙官、方世玉、童千斤、温良玉、胡惠乾、李翠屏、黎伯符、方孝玉、方美玉、陆阿采为“少林十杰”,而以洪熙官居于首位。洪出生于花县赤坭老榕沟(今竹洞高升村附近),另一说他是福建漳州人。但《南少林传奇》(作者:赵石。1993年6月台湾满庭芳出版社出版)说“洪熙官,就是花县人”。美国三藩市老中医何仲贤曾是武林中人,他……[详细]
|
胡忠(胡祥忠)(1902~1991),原籍花东镇阳升村。父胡社生与母刘洁在光绪年间离乡往香港薄扶林村养猪,在该处生下了胡忠。胡忠幼年就读于港岛西区育才书社,习中、英文。民国8年(1919)与象山村江素琛结婚,一家仍在港以养猪糊口,其时他曾在一外籍人家庭做帮工,入息微薄。民国13年(1924),他到红边的士公司学开汽车,后在该公司任司机。又曾到工务局开运泥车、货车,同样入息不多。民国15年(1926……[详细]
|
张其光(1912~1984),原名钻悠,后改名其光,化名道如,曾用笔名迦奴、于君、颜孙、闲人。炭步镇鸭湖村人。其父远程,在梧州经商。张其光出生于梧州。家业破产,随父迁回广州,只读了半年中学就失学了。民国15年(1926)在广州市宣传员养成所学习了几个月。民国16年,经该所所长陈其瑗介绍进入私立广东国民大学夜班旁听。大革命失败后,张其光又到梧州谋生,先后在私立进化学校、劳工儿童学艺院任教。民国19年……[详细]
|
胡海天(1929~1980),又名应波,花东镇阳升村人。其父胡活泉,是当地老中医。民国38年(1949)胡海天毕业于广州汉兴中医学校,先后在广州志德医院、汉兴中医院任医师。1950年以后,曾任广州大众联合诊所所长、广州市卫生局中医技术审查员、广州中医学院讲师、《新中医》杂志等职。胡天海在发掘、整理祖国医药学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在广州中医学院任教期间,担任本科班、中医进修班、西医学习中医班、正骨班、……[详细]
|
唐佩湛(1885~1980),花山镇花城村人。他年青时即在花城开设唐怡和商号,生意兴隆。民国16年(1927),因时局不宁,他与乡人同赴巴拿马谋生,数年后,与陈耀池、陈汉深兄弟合办顺发公司,办理批发业务。由于经营有方,资财逐年丰厚。他有志发展祖国民族工商业,30年代初期,与长兄唐佩鉴及亲友等合股,在广州市河南兴办中国火柴厂,又独资在广州办了一家银号(钱庄),经营兑汇信贷业务。适遇日军侵华,国内社会……[详细]
|
卢克文(1900~1977),原名卢耀门,又名罗乃文,花县花山镇元田村人。卢克文出生于农民家庭。9岁入学读书,20岁毕业于悦贤高等小学。他曾与王岳峰、黄伯华、侯桂平等人组织学习马列著作的花县互助社,又参加过刘伯强、卢季循等组织的新学生社。民国14年,(1925)1月,卢克文经阮啸仙、黄学增介绍进入广州农民讲习所(第三期)学习。毕业后,留所当见习员。3个月后,他随彭湃往海陆丰,任武工队排长。是年,卢……[详细]
|
黄艺博(1896~1970),原名栋材。花县新华镇岐山村人,生于一个商人之家。青年时代,曾就读日本某大学,主攻法律。留日期间,曾接受-的影响,后因参加留日学生-,被横滨警视厅以“紊乱国宪,变更国体,捣乱现代政府,破坏私有财产制度”等罪名逮捕,并受审讯。后经留学生总会延聘辩护士出庭抗辩,仍被-两月,始获释放。民国10年(1921),艺博回国,是年10月,出任花县教育局局长。他对取缔学塾,废除“四书五……[详细]
|
侯桂平(1884~1967),又名侯世安,花山镇,岗村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家。侯桂平幼年就读于本乡私塾,14岁始,随叔公出外,先后在番禺、广州等地当理发学徒、榨油工人。民国10年,(1921),侯桂平积极参加广州油业工会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民国12年初,中共广东区委派刘尔崧、周其鉴等人到油业工会进行改组工作,在工人中组织了一个“十人团”,以委员制代替旧式会长制。侯桂平是十人团成员,又被推举为总会……[详细]
|
利树宗(1893~1957),字柱石,花山镇小㘵村(今属新和村)人。民国初年毕业于黄埔陆军小学堂,民国8年(1919)后,先后在粤军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训副官等职。民国24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第一运输站站长,同年8月任广州市宪兵司令,越年夏去职,调任第480旅旅长。民国26年,日军侵略华中,利率该旅参加南京保卫战,溃败而回。后任番禺县县长,番禺沦陷后逃往澳门。民国36年……[详细]
|
利寅(1876~1954),字寿峰,小㘵村(今花山镇新和村)人。少时在乡塾读书,习八股至20岁,自觉八股不适用,改习算术、英文,先入黄埔水师学堂,后入广雅西学堂专攻西学,每试名列榜首。广雅毕业后,被选派英国留学,在伦敦大学学习化学,潜心苦读4年,毕业后回国。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底返粤,在广东农林试验场任技师,后又兼任场内附设农林讲习所(农学院前身)教员。宣统三年(1911)10……[详细]
|
江起鹏(1864~1953),字杰臣,花山镇洛场村人。幼家贫而好学,稍长即赴美谋生,在洗衣馆、牛肉店做工。后与一位有志学汉语的美国人结识,彼此建立中英语互教互学关系,因而精通英语,并有机会进入大学半工半读。光绪二十六年(1900)毕业于钵仓(PROTLAND,今译0兰,属俄勒冈州)理工学院。他是第一个进入美国黄石公园(当时世界最大的公园)参观的黄种人,曾在那里刻石留名。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派其弟启田……[详细]
|
宋士台(1894~1953),赤坭锦山村人,官僚家庭出身,保定军校第六期及陆军大学将校班毕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宋士台参加北伐战争,积军功从排长升至连、营、团长。民国19年(1930),宋士台任叶肇第二师第六团团长时,奉命移师入赣,驻防南康,参加剿共,以其有功,升为第四路军第六十三军一五二师四五四旅少将旅长。抗日战争初期,宋士台率该旅驻防海南岛,目睹第四路军六十六军一五九师和一六〇师在淞沪和……[详细]
|
徐维扬(1887~1952),字瑞甫,新华镇三华村人。祖父徐俊贤,曾参与太平天国起义,后回家务农。父徐朗耀,清末武秀才,后从商,常以太平天国故事训勉后人。徐维扬曾自述:“自幼习闻洪天王故事,革命思潮,一触即发。”后来,他进入广州培英学校接触了西方思想,对孙中山倡导反清革命尤为向往。毕业后,入广东陆军将弁学堂习炮科,与黄兴、赵声、倪映典等结识,加入同盟会,并任陆军分会主盟人。宣统元年(1909)秋,……[详细]
|
江侠庵(1875~1951),原名楚洋,花山镇龙口村人。父汝沾曾在广西桂平县蒙圩业洗染。侠庵兄弟六人,他排行第四,家贫,仅得二亩余地、半间泥屋。侠庵童年入村塾,及长,博览经史,参加广州府考试,被录取为案首(秀才第一名)。光绪二十六(1900)年,两广总督府举办选送出洋留学生考试,他被录取官费留日,攻读法政科,在留日期间参加中国同盟会,毕业回国后在海丰县师范学堂、广东政法学堂任教。陈炯明曾在这两所学……[详细]
|
黄飞(1921~1947),原名黄士杰,曾用名黄一平、黄文升,新华镇黄歧山村人,革命烈士。黄飞出身于商人家庭,祖父黄镜波在香港经营米业,父亲黄祥徵在港开设船务公司。从民国15年(1926)起,黄飞先后就读于广州市立第四十九小学及培英中学西关分校;后又转读于香港华侨中学和南华中学,毕业后,到广州报考中山大学。民国26年(1937)7月,发生卢沟桥事变。当时黄飞之长兄在昆明某大学被敌机炸死,黄飞毅然投……[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