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孟兆祯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孟兆祯(1932.9.13-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育家。湖北省武汉市人。1956年9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造园专业。现任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园林绿化顾问组组长,上海市绿化局顾问组组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韩国庆熙大学设计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孟兆祯教授长期从事园林艺术、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冶例释等课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详细]
|
王家耀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王家耀(1936.5.15-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家。湖北省武汉市人。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曾任教授、中国测绘学会理事。现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教授。从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作为主要学科带头人,最先在国内创办计算机地图制图、地图数据库建立与应用、地图生产自动化与一体化、地理信息工程等新专业。主持国防型号项目等20余项,其中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详细]
|
刘业翔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刘业翔(1930.9.1)有色金属冶金专家。生于湖北省武汉市,原籍湖北省武昌县。 1953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获学士学位。曾任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党委书记、书记兼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专家,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及轻金属学委会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有色金属冶金,特别是轻金属与铝电解及电化学冶金领域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在高温熔盐电解电……[详细]
|
姜德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姜德生(1949.3.25- )光纤传感材料与传感技术专家。湖北省武汉市人。1975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物理师资班。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光学学会会员,中国材料学会理事。我国光纤传感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近30年来,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取得多项创新成果,打破国外技术-与垄断,形成了从材料、器件到传感系统等多项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与装备,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并……[详细]
|
梁骏吾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梁骏吾(1933.9.18- )半导体材料专家。湖北省武汉市人。195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60年获原苏联科学院冶金研究所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60年代解决了高纯区熔硅的关键技术。1964年制备出室温激光器用GaAs 液相外延材料。1979年研制成功为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的无位错、无旋涡、低微缺陷、低碳、可控氧量的优质硅区熔单晶。80年代首创了掺氮中子嬗变硅单晶,解决了硅片的完整……[详细]
|
余少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余少华(1962.9.6- )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专家。湖北武汉人。199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总工、副院长、光纤通信技术和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通信学会光通信委员会主任,国家863计划网络与通信主题专家组成员。曾任国际电联ITU-T光和接入网研究组(SG15)副主席,国家973项目首席。 他长期从事光纤传输系统和通信网络技术研究,是我国……[详细]
|
桂卫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桂卫华(1950.8.7- )有色金属工业自动化专家。湖北省武汉市人。1981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工业自动化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南大学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有色冶金自动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复杂有色金属生产过程控制理论、技术和工程应用研究,解决了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的典型冶炼过程及铝加工过程的自动化关键技术问题,应用成效显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详细]
|
龙乐豪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龙乐豪(1938.7.4- )武汉市人,研究员,火箭与航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火箭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主任、国家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现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 主持和参加五项国家重点工程中运载火箭研制,提出并确定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体方案及51项新技术课题,主持攻克8大关键技术,倡导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设计原则,经济快捷地……[详细]
|
李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李明h,李明(1936.11.17- )飞机自动化专家。湖北省黄陂县人。196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现任研究员、首席专家。 作为国家重点预研项目的总设计师,先后实现了纵轴模拟式和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的试飞验证,作出了开拓性贡献,并为后续的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亲自组织自动飞行系统规律的研究与仿真。作为新机研制的总设计师,主持设计研制的某系统在系统综合和验证技术上有重大突破,使这项技术首……[详细]
|
李培根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李培根(1948.12.27-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家。湖北省武汉市人。1987年毕业于美国威斯新辛-麦迪逊大学,获博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教授。1995-2002年任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院长,2005年3月-2014年3月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国家863/CIMS专家组成员、863/机器人专家组副组长、国家863自动化领域专家委成员。目前还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8……[详细]
|
田长霖(Chang-Lin;Tien;,1935.7.24-2002.10.29),工程热物理学家。美国国籍。生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原籍湖北省黄陂县。1955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57年获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学位,195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1968年迄今历任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机械系教授、副校长、执行副校长、校长(1990-1997),全校讲座教授和NEC杰出工程教授。美国……[详细]
|
王晓东 中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国籍,生物学家。1963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198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91年获得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物化学博士。现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所长。2004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王晓东主要贡献是在细胞凋亡研究中做出一系列开创性、突破性、引领性的成果。细胞凋亡是在发育,生理和病理过程中一种至关重要的生命现象,此前人们对凋亡的了解仅局限于细胞学和遗传学层面。在低等动物发现和凋亡……[详细]
|
朱光亚(1924.12.25-2011.02.26)核物理学家,湖北省武汉市人。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9年获密执安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核科学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及历次核试验,为我国-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参与组织领导了秦山核电站筹建、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开发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及国防科技与武器装……[详细]
|
恽子强 中国科学院院士
恽子强,化学家 曾用名恽代贤。1899年4月28日生于湖北武昌。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1924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化学系。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3年2月22日逝世。 早年在其兄——著名青年领袖恽代英影响下参加革命工作,曾在宁、豫、辽、粤、鄂、沪等地从事过教育工作。1949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副主任、编译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副院长、数理化学部副……[详细]
|
杨弘远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弘远,植物学家。原籍湖南长沙,1933年9月26日生于湖北武汉。195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武汉大学教授。专长植物有性生殖的实验研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与合作者首次揭示了未传粉子房与胚珠培养诱导的水稻助细胞无配子生殖和向日葵卵细胞孤雌生殖现象,为由雌性细胞诱导单倍体植株提供了理论依据。围绕胚囊结构与功能问题进行了超微结构与细胞化学研究。在精细胞分离,卵细胞与合子分……[详细]
|
王承书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承书,核物理学家 1912年6月26日生于上海,籍贯湖北武昌。193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44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6月18日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第二机械工业部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及605所副所长。早期从事气体分子运动论的理论研究,并有创新成果。1958年在中国开创了受控核聚变反应和等离子体物理的研究并……[详细]
|
涂长望(1906年10月28日—1962年6月9日),出生于湖北武汉。气象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参与创建九三学社,并被选为理事。九三学社第二届中央理事会理事,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涂长望出身于以宗教为职业又崇尚新学的贫寒之家。父亲涂含章,为生活所迫曾在教堂当厨师,后成为职业传教士。母亲汪美珍,受过新学教育,常以伟人故事教育11个孩子。涂长望排……[详细]
|
涂光炽 中国科学院院士
涂光炽,矿床学及地球化学家 1920年2月14日生于北京。籍贯湖北黄陂。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1949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7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20世纪50年代参与和领导祁连山综合地质考察。60年代提出了铀矿地质改造成矿理论,并推广到其他一……[详细]
|
涂治,(1901.7.1-1976.1.1),农学家。湖北黄陂人。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9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博士学位。八一农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第一副院长,新疆农业科学院院长。对新疆的教育与科学事业及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积极推广草田轮作制,单倍体育种及喷灌、水稻塑料薄膜育秧等先进农业技术。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详细]
|
陈庆宣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庆宣,地质力学家 1916年4月4日生于湖北黄陂。194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5年10月2日逝世。 曾任国土资源部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首次在实验构造方面研究了扭裂隙的形成条件和过程以及长期应力作用下岩石非弹性变形。研究了东西向构造带形成的力学机制及其发生的优先纬度。为中国西南地区地震地质、重大工程选址,北京、深圳等城市地壳稳定性评价作出重要……[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