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陕西 > 延安 > 洛川县历史人物介绍

洛川县历史人物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30

  王世泰(1910.3.17-2008.3.14)1910年3月17日生于陕西洛川县土基黄连河村。1927年秋考入延安第四中学,参加爱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党支部组织委员。1930年10月参加领导的组织活动、任党支部委员。1931年9月至1932年6月被派到国民党部队做兵运工作。1931年9月,率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大队突破黄河天险进入陕甘,陕甘省委派军委书记前往领导并改编晋西游击队为……[详细]
  李延雄,1979年出生在陕西省洛川县菩堤乡的一个农民家庭。他排列第二,故奶名叫“二娃”。李延雄从小聪明英俊,爱看战争书籍,喜听家乡老红军讲英雄故事,表示自己长大了也要做个英雄。他学习刻苦用功,不论是上小学或读初中,年年都被评为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初中毕业后回到家乡,李延雄立志把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运用到改变家乡贫困面貌上,主张走科技兴农的路子,刻苦钻研果树栽培和烤烟种植技术,帮助全村群众栽培果……[详细]
  孟介人(1905—1933)陕西洛川人。中共党员、陕南红一军政委。1927年任陕西三原团地委书记。 1928年发动农民协会会员配合“渭华起义”。5月任中共青岛市委常委,兼做秘书工作。1929年任中共陕西省委巡视员、陕南特委书记。1933年任红二十九军军事指挥部成员、红一军政委等。同年4月被叛徒杀害。……[详细]
  成路 (1968~)原名成党录。陕西洛川人。中共党员。1984年应征入伍。转业后历任县乡人民政府干部、副乡长、副书记、乡长,《延安文学》、部主任,副编审。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雪,火焰以外》、《原野》、《青青往事》,散文集《以往的记忆》,电视剧剧本《红旗袍,黑礼服》。作品获报刊诗歌奖十余次,选入20余种选本。……[详细]
  洛川仙女,唐朝诗人。生卒年月,籍贯生平不详。……[详细]
  杨晓龙(1964.6—1987.2) 洪福梁乡下桌子村人,共青团员。1984年1月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35174部队战士,一等功荣立者。 1985年12月随军参加中越边界自卫反击战,在雨、旱两季作战中,和全班战友打退越军偷袭54次,毙伤敌人25名。 1987年2月3日,他二次接防上阵,在短短几天的作战中,不顾个人安危,冒着越军炮火,利用废旧器材加修工事2个,新修炮位3个,先后3次冒着生……[详细]
  贺仰忠(1964.11—1986.9) 菩堤乡王家沟人,共产党员。1984年1月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35174部队班长。一等功荣立者。 在中越边界自卫反击战中,他多次请求把自己配属到任务艰巨、条件艰苦、遭受炮击和偷袭频繁的一连。到一连后,他抢到了多面受敌的417阵地6号哨位,每天晚上潜伏在洞口,忍受蚊虫叮咬,观察敌情,先后发现越军新火力点3个,粉碎偷袭48次,33次压制了越军轻重机枪对我军工……[详细]
   王子万(1895—1986) 城关西街人。曾在本县高等小学、西安第一中学读书,后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 民国初,地方割据混战不休,社会动荡,民生涂炭,王子万目睹现实,产生了济世安民的思想,以至后来为地方秩序的安定、共产党的地下活动等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1924年,他出任洛川黄龙山县佐,多方奔走,安抚东山土匪,稳定了社会秩序。1926年,被推选去西安参加国民-表大会。到西安后,经审查不是国民党……[详细]
  屈克宽(1900—1984) 城关镇东关人。出身于一个有文化素养的家庭。青年时期,曾执教十余年,祖上几辈都是文人,群众以“书香之家”称之。因受前辈熏陶,颇爱书法,手不释笔,练写终生。字迹潇洒挺拔,苍劲有力,常给亲友及书法爱好者以帖帙相赠,在本县书法界负有盛名。曾为洛川烈士陵园、毛培春纪念碑撰书碑文,在洛川影剧院、面粉厂竣工时,为其书额“洛川影剧院”、“洛川面粉厂”,1982年,在洛川书法展览中获一……[详细]
  贾振耀(1885—1962) 又名书声,朱牛乡方家塌人。性格开朗,仗义好施。 方家塌处洛、白、宜交界,地域偏僻。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游击队在此活动频繁,国民党地方反动武装亦常来追剿游击队,贾家成为双方过往的站口。振耀有交于国共两党,地位特殊,铪游击队支持甚力。雷治国、雷雨天、王根发部战士过路往来,常给食宿之便。所需之物,供应不乏。对伤病员治疗调养十分周到。1946年间,游击队员雷录炎因战负伤……[详细]
  李新安(1919.7.27—1983.5.2) 永乡乡阿寺村人。出身农民家庭。 1926年,在本村上私塾,后因家里缺少劳力于1933年辍学务农。1936年被拉去当兵。国民党军队-军饷,打骂士兵,他无法忍受饥寒交迫和皮肉之苦,暗中联络了乩个洛川同乡于1938年逃回洛川。1940年、1942年分别在永乡和槐柏学校读完高小课程。 1943年,因亲戚关系给国民党106师(驻河南)政治部主任屈伸……[详细]
   郭景龙(1907—1984.3.19) 杨舒乡北杨舒村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幼年生活清苦,读书勤奋,学业优良,知识渊博,且懂医术。在校读书期间,接受进步思想,并秘密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郭景龙与本县的进步青年学生成立了“洛川各界抗日救国会”,并任该会秘书,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筹募捐款。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雷雨天等筹建洛川党组织,是年底,中共洛川工委宣告成立,郭受组织委……[详细]
   马武(1917—1982) 又名耀中,土基镇马席西堡人。1937年8月参加革命,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教员、陇东军分区独立营一连文书,警三旅司令部侦察参谋、骑兵连长、黄龙工委洛川游击支队副支队长,新编23团营长,黄龙军分区侦察科长。建国后,历任延安军分区司令部作战参谋,陕西公安纵队司令部军训科长,宝鸡市武装部长、体委主任、副市长、宝鸡市农林局副局长、水电局副局长、顾问等职。 马武出生于农……[详细]
  姜秉公(?—1949) 又名廷玉,老庙乡北高阳村人,-分子,出生于地主家庭,其父以耍赌、放0搜刮民财而成巨富,称霸一方。 姜秉公幼时读书不甚用功,学业很差,但嬉于浪迹江湖,后来在县保安团从职。民国26年(1937)“洛川事变”(见《军事编》)中,在城内纵兵抢劫,县民切齿。民国28年(1939),在洛阳干部训练团受训结束,历任国民党陆军第27军独立团上校团长,第1战区第5挺进总队副司令兼13支……[详细]
   屈伸(1905.8—1951.1) 字动之,植卿之长子。毕业于北京政法大学政治经济系及西北陆军军官学校。历任国民革命军连长、营长、少将处长,堂邑、博平、蒙荫、盐池县长,少将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及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专员等职。屈伸虽任职行伍,但志于社会公益,凡于国计民生有益之事,则不遗余力而为之。出任蒙荫县长时,打土匪、抑豪强,整饬治安,深得民心。民国25年(1936)在马鸿逵部任少将参谋期间,……[详细]
  毛培春(1917—1948) 江苏省盱眙人,原籍安徽。出生于贫农家庭。小学毕业后,入医院作看护,初在南京国民党监狱时,对被关押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积极帮助并献身于抗日救亡工作。后至延安,就学于陕北公学。民国27年(1938)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受党组织委派,赴国民党-前哨地区洛川从事艰苦的地下工作。在国民党53师任职,为边区红军提供了洛川国民党驻军的活动情况和胡宗南进攻边区的时间、路线等大量可……[详细]
  王尚文(1885—1939) 号子郁,城关镇东街洞子巷人。肄业于西北大学及北京中国大学,任省第一中学教员。民国8年(1919),中原辄起兵事,遂投笔从戎,任陆军第20混成旅副官长,兼执军法,旋任独立营长。民国13年(1924)任20师炮兵团长,驻防汝南,后提为旅长。民国16年(1927)革命军北伐,岳维竣部率南路军出武关,转战豫南,王与纪、张诸人为前驱。不久该部改编为第一支队,王任司令官,后因部队……[详细]
   雷在阳(1900—1938) 字子乾,武石乡贝郊村人。家境富裕,数代书香,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其三弟向阳毕业于西安工学、北京朝阳大学,经历了共产党领导的-,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外围组织“反帝救国大同盟”并掩护共产党员刘有余进行地下工作。特殊的家庭环境使雷在阳既接触当时社会上的上层人物,交往甚广,又接触共产党人的进步思想,倾向革命。民国22年(1933)屈季农下台,在阳接任民团团总。时隔不久,红26军2……[详细]
  孟思学(1864.8—1938.12) 字讷斋,别号苦山,石头乡西寨头村人。凡村邻有涉讼,经他排解,即相安无事,乡民称他为“和事老”、“孟老先生”。 思学为社会秩序稳定、人民生活安宁,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民国初年(1911—1912),土匪啸聚人稀地广的黄龙山,劫人抢物,他提倡修城筑寨,民得宁居。民国4年(1915)冬,县民团千余人剿匪东山神底村,伤其数人,土匪串通教民,百端要挟(天主教堂诬……[详细]
  屈得名(1869—1938) 字凌阁,城关镇人。少时爱好武艺,精骑射,补右痒生。意气豪宕,为乡里所推崇。辛亥革命爆发后,得名虽身居家乡,却同情向往革命,积极加入革命行列。民国2年(1913)和培源一道主持国民党洛川党务,为基层党组织之创建人。任地方自治局局长,继改任巡缉队队长,办事严肃认真。这年冬天,有散兵千余人窜至洛川,城内没有军队驻防,形势危机,县长把城门钥匙交于得名,并嘱咐:“城之存亡全在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