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韩丕(?~1009年),字太简,北宋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他的父亲韩杲在后晋时曾任曲主簿,在同契丹作战中殉国。韩丕自幼孤贫,但很有抱负,爱读书,精通《周易》和《礼记》。成年以后,开始练习写文章。宋太祖开宝年间,郑牧知文州(治今甘肃),他与之同行,薄游两川。后来郑牧又知成都(今四川成都),以他掌书奏。太平兴国三年(978),举进士,声名藉甚。公卿多举荐他,于是调为大理评事,通判衡州(治今湖南衡阳……[详细]
|
边珝(921~983年),字待价。北宋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后晋天福六年(941)中进士后,为秘书省校书郎,直弘文馆。后汉乾祐初(948),又充右拾遣,加朝散大夫。当时泽州(治今山西运城)曾发生饥荒,他奉朝廷之命前往视察民田。后周广顺元年(951),又迁为右补阙。显德二年(955),改为库部员外郎,知通州(治今江苏南通),在狼山(即今江苏南通市南狼山)征收盐税,一年增粮万余石。宋朝建立以后……[详细]
|
郭钊(?~831年),郭子仪孙,郭暧子,母为代宗皇帝第四女升平公主。穆宗朝出为剑南两川镇将。郭钊出生于王侯之家,又是代宗皇帝外孙,初解褐太常寺奉礼郎。德宗朝,累官太子右庶子。宪宗元和初年,为左金吾大将军,充左街使。元和九年(814)十一月,检校工部尚书、兼邠州(治今陕西彬县)刺史,充邠宁节度使。数年,改检校户部尚书,入朝任司农卿。元和十五年(820)正月,宪宗病重,皇太子李恒在东宫,心甚忧虑。宫中……[详细]
|
郭晞(?~794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郭子仪第三子。自少年从父习武,善骑射,常随军征战,以功授左赞善大夫。在至德二年(757)唐军收复长安的战斗中,他以出奇兵立功,被加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宝应元年(762),河东军镇发生兵变,肃宗派郭子仪去弹压叛兵,他随父至绛州(在今山西绛县),领亲兵日夜守卫中军帐,保证了子仪的安全,顺利平息了兵乱,以功拜为殿中监。广德二年(764),仆固怀恩叛唐,……[详细]
|
林毅(1917—2000)陕西省华县人,共产党将领,少将军衔。2000年10月31日逝世。人物生平一九三六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晋西独立支队参谋,教导第二旅教育股副股长,鲁南军区作战股股长,第三团副参谋长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鲁南军区警备第八旅十五团团长,第一军分区参谋长,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第四十七师参谋长,第三野战军三十五军一○三师……[详细]
|
袁改(1922~1987年),陕西华县人。民国27年(1938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四旅六九九团青年干事、连政治指导员、区长、区委书记、县委副书记、书记。他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为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和夺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作过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在厦门市和福州市担任主要领导工作,在组建工会、建党整党、培养干部、城市建设和发展两市的国民经济等方面……[详细]
|
胡琏,汉族,陕西华州(今渭南市华州区赤水镇北会东方村)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属陈诚的土木系,国民政府统治大陆后期的著名将领。他与胡宗南并称“二胡”,前者号称“金门王”,后者号称“西北王”,但在蒋军中流行这样的说法:“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抗日战争中以第11师师长,于鄂西保卫战中死守石牌要塞,荣获青天白日勋章。解放战争中,率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18军参加内战。解放后……[详细]
|
鲁鹏(1912—1961) 曾名卢凤鸣,陕西华县人。高小文化程度,祖父与父亲以租佃为生。1927年在本村上小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参加革命工作。1936~1937年,在渭华工委作省委与地方交通工作;1937~1938年,在延安抗大学习;1938~1939年,在渭南地下党任区委书记;1939~1940年,在华县县委工作;1940~1941年,在陕西省委作交通员工作;1941~1943年……[详细]
|
高庆衍 (1938.10—)笔名山池,陕西华县人。擅长版画、中国画。195 4年考入西北艺专附中美术科,196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后到陕西省电影学院任教 ,1984年调入陕西省文联任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作品《晒麦场》入选第五届全国版画 展,《古保幽灵》入选全国电影宣传画创作展览。发表论文《电影海报的创作与欣赏》、《 关于 民族美学的讨论》、《关于克孜尔千佛洞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出版有《高庆衍……[详细]
|
郭德庵 (1930.1—) 陕西华县人。擅长水彩画、雕塑。1950年 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53年毕业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历任副教授、教授。 作品有《中华摇篮》、《山海关》、《白桦》等,在’89杭州中国水彩画大展中《雨润南 国》获佳作奖;《竞争》1992年在法国6届尼斯国际艺术展获优秀奖。出版有《郭德庵作品 选》。……[详细]
|
马化龙(19342—) 别名华农,陕西华县人。 擅长美术史论、中国 画。 1952年入西北师范学院美术系学习;195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教授。论著有《中国 美术简史》、《廿四画品与诗情画意》、《丝绸之路东段的几处佛教石窟》、《论百代画圣吴道子》、《莫高窟220窟“维摩诘经变”与长安画风初探》等。 ……[详细]
|
裴经书 (1934~2009)字文通,号秦川牛。陕西华县人。中共党员。1957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进入《甘肃日报》部,历任、文艺部代办、专职记者、总编室主任、副总。1979年底调任甘肃省群众艺术馆长兼《驼铃》大众文学杂志主编,编审。兼任中国大众文学、歌谣、楹联学会理事,甘肃省文联委员,省作协通俗文学创委会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从事文艺40多年,……[详细]
|
何辛 (1920~)原名薛云峰。陕西华县人。中共党员。1942年肄业于华北联大文学系。1933年参加革命。历任晋察冀分局科长,平西《黎明报》、冀察《群众报》,《张垣日报》部长,新华社察北支社社长,察东《前线报》总,《冀热察导报》副总,《察哈尔日报》总,察哈尔省广播电台台长,鞍山市委宣传部长,辽宁省委政治研究室副主任,辽宁人民出版社社长,《光明日报》副总,高级记者,中央顾问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享受政……[详细]
|
张书省 (1947~)陕西华县人。中共党员。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从事行政工作,后调陕西电视台工作。先后任新闻部副主任,陕西广播电视厅宣传处长、总编室主任,电视台新闻部主任,陕西电视台副台长,高级。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紫丁香》,随笔集《仁山智水》,学术论著《新闻规行矩步与随“新”所欲》、《回忆录写作纵横》等。创作诗歌、散文、小说并撰写文学评论共300多……[详细]
|
颜廷瑞 (1931~)陕西华县人。中共党员。高中文化。1949年参军,历任沈阳军区司令部机要局机要参谋,沈阳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团长、政委。辽宁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历史小说《庄妃》(《血泪清宁宫》、《大战宁远城》、《悲欢紫禁城》)、《汴京-》(《晨钟卷》、《午朝卷》、《暮鼓卷》),长篇历史纪实文学《威……[详细]
|
1903年5月16日,出生于陕西省华县。1910年至1916年,陕西省华县时村大同小学、华县教育会高等小学。1917年,陕西第一中学肄业。1918年,天津南开中学肄业。1919年至1921年,日本东京高等预备学校学习。1924年至1928年,日本名古屋医科大学预科(高等学校)学习,获得医学学士学位。1928年至1931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传染病研究所病理部病理学研究生。1935年,获得日本东京帝国……[详细]
|
马励武 黄埔军校一期学员
马励武,字支强,陕西华县庙前村(在今瓜坡镇),生于1904年。世代务农,家境贫寒。早年毕业于城关西国民小学、县立中学,肄业于北京入中国大学。1919年至1923年为咸林中学第一学级学生早年参战经历1923年,与王汝任等人创办报纸《明天》、《鸣籁》等刊物,宣传国民革命思想。1924年初,由于右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兼上海大学校长)保荐,与王汝任一起考入黄埔军校一期,分在第2队,所填家庭通讯处为“华县……[详细]
|
刘伍 (1918~1994)原名刘禹西、刘午。陕西华县人。中共党员。1937年参加八路军。历任120师战斗剧社文化教师、演员、股长,西北野战军第1军宣传科长、文工团长、文化科长,中国人民志愿军24军文化处长,总政《星火燎原》组组长,北京军区文化部专业作家,副军职。194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中篇报告文学《进军西藏》,中篇小说集《红色女儿》(合集)、《贺龙传奇》,报告文学集《贺龙与战斗剧社》、《我们……[详细]
|
林草 (1927~1997)原名杜锡武,笔名秦林、林红。陕西华县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鲁迅文学院中文系。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兰州文协组长,甘肃省文联创作研究组副组长,甘肃人民出版社、文艺室副主任、少儿读物室主任、副总,编审。甘肃省文联第二届委员,省作协第二届常务理事。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戏曲剧本《张兰英》、《红缨枪》、《好婚姻》,组诗《塘河,日……[详细]
|
雍济时(1901—1937), 陕西华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曾任国民党陆军第三师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37年10月25日,在上海大场一线与侵华日军交战,战至26日晨,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6军33师195团团长的雍济时不幸喉部中弹受伤,但仍坚持指挥作战到午后,终因流血过多,壮烈殉国。2015年8月,雍济时名列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