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甘肃省 > 天水 > 秦安县历史人物介绍5

秦安县历史人物介绍5

更新时间:2023-12-30

李元景 [] 荆王 (618653)
  李元景(公元618 ―653年3月6日),唐高祖李渊第六子,母为莫贵嫔 ,太宗李世民异母弟。武德三年,封为赵王。八年,授安州都督。贞观初年,历迁雍州牧、右骁卫大将军。十年,徙封荆王,授荆州都督。贞观十一年,定制李元景等为世袭刺史,寻罢代袭之制。久之,转鄜州刺史。唐高宗即位,进位司徒,加实封一千五百户。永徽四年,坐与房遗爱谋反赐死,后追封沉黎王,备礼改葬。神龙初,追复爵土,并封其孙李逖为嗣荆王。……[详细]
李智云 [] 楚哀王 (603617)
  李智云(603—617年)初名李稚诠,小名祈健,唐高祖李渊第五子,唐太宗李世民异母弟,母为万贵妃。善于射箭,工于书法棋弈。隋朝大业末年,李智云跟从李建成寓于河东。唐高祖初起兵,李建成逃回太原,隋朝官吏逮捕李智云解送长安,后被阴世师杀害,年仅十四岁。义宁元年,追赠尚书左仆射、楚国公。唐武德元年(618年),高祖继位后追封楚王,赠凉州总管、司徒,谥号“哀”。……[详细]
李玄霸 [] 卫怀王 (599614)
  李玄霸(599年—614年),字大德 ,唐高祖李渊第三子 ,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弟,母太穆皇后窦氏。李玄霸自幼辩惠。隋大业十年(614年),李玄霸去世,年仅十六岁,无子。 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追封李玄霸为卫怀王,谥号怀。 又追赠为秦州总管、司空。 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以秦王李世民第四子李泰为宜都王,作为李玄霸的后嗣。并将李玄霸改葬于芷阳。[7-8] 卫王玄霸,高祖第……[详细]
李洪 [] 汉王
  李洪李洪:唐世祖李昞第三子,早夭,唐朝时追封为汉王。……[详细]
李湛 [] 蜀王
  李湛 ,唐世祖李昞次子,唐高祖李渊的二哥。武德初,追封蜀王。生子陇西恭王李博义、渤海靖王李奉慈。蜀王李湛 ,唐世祖李昞次子,梁王李澄弟。武德初,与二王同追封。生子陇西恭王李博义、渤海靖王李奉慈。陇西恭王李博义,武德初,与李奉慈例王。唐高宗时,累擢礼部尚书,特进。骄侈不循法度,伎妾数百,曳罗纨,甘粱肉,放於声乐以自娱。其弟李奉慈亦荒纵,皆为唐高宗所鄙。尝曰:“吾仇人有善且用之,况亲戚乎?王等昵小……[详细]
李澄 [] 梁王
  梁王李澄,唐世祖李昞长子。蚤薨,无嗣。武德初,与二王同追封。……[详细]
  李昞(514年—572年),亦作李昺,字明泽,南北朝时期北周人,祖籍陇西,是唐朝开国君主李渊的父亲,妻为元贞皇后独孤氏。出身陇西李氏,家族世代都仕于北朝,其父李虎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称陇西郡公。551年,李昞承袭为陇西郡公,564年,加封唐国公。曾任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李昞死后谥唐仁公。李渊登位后,他被尊为皇帝,庙号唐世祖,谥号元皇帝。李昞:史书中也写作“李昺”,祖籍赵郡广阿(今河北隆尧县)……[详细]
  杜根德(1926-1980),莲花乡漱果坪人。父母早年病故,童年给地主放羊,拉长工。民国37年(1948)在马鸿逵部当兵。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杜根德所在部队在陕西省黄龙山大生产运动中,他一人开垦荒地36亩,被部队党委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赴朝鲜作战,历任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等职务,不到一年的时间,因战绩卓著,记三等功一次。1951年在朝……[详细]
  冯绳武(1912.5—1991.11),字士吾,古城乡涧滩里(今蔚林村)人。自幼家境贫寒。半岁失父,14岁丧母,由祖父母抚养。为使家境好转,祖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孙儿身上,所以自小就送他上私塾读书。放学后,还要帮助家里拾粪、送粪、拾草。民国17年(1928),冯绳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全县唯一的高等小学读书。第二年陕甘发生大饥荒,全家生活处于极度贫困。同年四五月,饥饿到了实在无法过活的程度,冯绳武往往是早……[详细]
  柴茂生(1910-1978),一名柴紫林,兴国镇南关村人。早年丧母,靠继母辛氏抚养成人。民国21年(1932),从秦安县立初级中学毕业后,考入甘肃学院高中部学习,不久因经济困难,无资继续深造而终止学业。后经友人伏志坚介绍,进人甘肃省代主席邓宝珊设立的国术馆,受到邓宝珊的关怀。民国22年(1933),陆军学校在兰州招生。柴茂生在邓宝珊的推荐和保送下;考取南京中央军校第十期第二纵队骑科班学习,同年,参……[详细]
  王新潮(1909-1986),幼名延生,字瑞卿,王窑乡王窑村人。自幼天资聪颖,胆大勇敢。7岁进父亲的私塾读书,11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秦安县立孔庙街小学堂学习。他家境贫寒,生活清苦,但悉心好学,以吟诗作文见长。15岁小学毕业后;正值国内军阀混战,地方上的反动势力也乘机搜刮民财,加之本村绅士仗势欺人,摊派税款,王新潮家中生活窘迫。他气愤之下,提笔写了“劣绅威猛如虎狼,吸食民脂充他肠;民无衣食田地荒,……[详细]
  张之亮(1904-1989),字维熙,陇城乡部阁堂(今张堡村)人。自幼天资聪颖,但因家境贫穷,10岁始入本村私塾学习。私塾先生见他背书写字都很认真,特别怜爱,破例免收学费。学习5年后,张之亮就能把《论语》《孟子》等儒学经典背诵如流,并练就一笔好字。终因家境所迫,他不得不中途辍学。民国18年(1929),由于饥饿,村民纷纷外逃,张之亮也随着逃荒的人到西安,在一家磨坊干小工。一个偶然的机会,张之亮被同……[详细]
  刘景泉(1904—1977),字盈川,魏店乡人。自幼跟随先祖学习歧黄之术,博采医学众家学说。后行医于魏店及通渭、静宁、会宁、定西等邻县部分地区。1956年参加工作,在魏店卫生院任医生,为当地群众治病,不分昼夜。1959年调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任医生,因医疗技术高、医德好,每日求医者络绎不绝。60年代,白银市景泰地区疫情严重,他不顾年老体弱,毅然赴疫区抢救患者,尽职尽责,受到患者及市领导的好……[详细]
  马海山(1874一1950),字河清,回族,街泉镇(今兴国镇)人。出身于小手工业,重义轻财,乐善好施。少年时代,他就开始经营皮货生意,先由自己操作加工,贩运至陕西径县一带推销。因经营得法,遂发展为有工人百余人的作坊。马海山对待工人颇优,行不解雇,工饿预付,给以抚恤之制度,所以经营发展很快,曾以成批皮货经销于上海、河州之间;民国10年(1921),马海山积累资本达到50万元左右,为秦安商界巨首。他对……[详细]
  杨于果,字硕亭,号审岩,秦安县人。幼时聪明伶俐智慧过人,少年时代受家庭教育,胸有大志,尽力学习基础有用之书。他十四岁作了一首《白鹤词》,凡读过的人都称赞不已。十七岁时,进入学校读书。他刻苦学习诗赋、古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以诗赋古文名噪当时。乾隆四十年(1775),杨于果考取进士,被聘主讲秦州书院。杨于果在家乡教书10年后,被选授湖北长阳县知县,历任枝江、汉川、南漳、枣阳、谷城等县知县。后迁荆州……[详细]
  李元芳(1489-1553),字子实,号虚菴,秦安县人。从小聪明伶俐,年龄稍长就跟从叔父李岚、李峣、李岱、李崇刻苦学习经史古义,闻名故里。明正德二年(1507)中举人。嘉靖初年任顺天府宛平县知县。当时朝政腐败,世宗昏庸日甚,不视朝政,闭斋炼丹,以求长生不老,导致宦官专权,奸宄横行。而位于京畿的宛平县极难治理,朝廷的高官、外戚和宦官肆意威胁,无所不作。建昌侯张延龄侵占民地,惠安伯张伟私藏罪犯,民愤极……[详细]
  侯一元,字应乾,号之川,秦安县人。青年时代,他父亲侯宪在国子监读书,侯一元跟随其父亲在京城读书,深受全国当时著名的学者的感染和熏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精于经史,擅长《礼记》。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领乡举进士,授工部都水主事,监闸于济宁(今山东济宁市)。济宁有市宅滩田园囿湖池之利,历任这里的监闸官无不谋利,已形成惯例。侯一元到任后,以身作则,廉洁自爱,一无所取,禁罢了这种恶习,还令其下属不得……[详细]
王嘉 [] (?~390)
  王嘉(?-390),字子年,陇西安阳(治今秦安县东)人。是当时的一个方士,滑稽好语笑。王嘉初隐居于东阳谷(今秦安县兴国古城、兴丰乡),凿崖冗居,有徒弟数百人。石季龙之未(348),由于战乱,王嘉丢下徒弟到长安,潜于终南山,结庵庐而止。他的徒弟寻着他的遗迹也到达终南山,他又迁隐于倒兽山(今陕西临潼新丰镇南)。苻坚屡次征召他出山做官,他都没有答应。后被逼无奈,于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冬入长安,居于……[详细]
苻洪 [] 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奠基者
  苻洪,字广世,略阳临渭(今秦安县东南)人,氐族。初姓蒲,因他家的地中生长着一种香蒲,长5丈,5节如竹形,当时人们都称他家为“蒲”家,所以也就改良生为蒲。苻洪出生时,正遇上陇右大雨,百姓受苦甚重。歌谣说:“雨若不止,洪水必起”。所以起名洪。苻洪善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多权谋,勇猛善骑射,在族人中很有威望。所以人们都信服他。晋永嘉之乱,族人推苻洪为监主,自称秦州刺史、略阳公。石季龙时,苻洪任冠军将军,兼管……[详细]
隗嚣 [] (?~33)
  隗嚣(?-33),字季孟,天水成纪(今秦安县北)人。出身陇右大族。年轻时在州郡做官,以知书通经而闻名于陇右。刘玄更始政权建立后,隗嚣叔父隗崔,兄隗义及上邽(今天水市)人杨广,冀(今甘谷县)人周宗等合谋起义响应刘玄,兴汉灭莽。隗嚣迫于形势,也趁机起事,占领平襄(今通渭县城),杀王莽镇戎(原天水郡,治平襄)大尹。大家共同推荐他为上将军。隗嚣建立割据政权后,号召天下人民共同讨莽,发誓忠于汉室。更始元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