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陕西 > 西安 > 蓝田历史人物介绍

蓝田历史人物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30

  汪锋(1910—1998),1910年12月生,陕西蓝田人。原名王钧治,曾用名王文钊。汪锋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抗日战士。曾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第一书记,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履历年表1926年秋参加革命工作,高中学历。早年曾加入师范学校读书。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详细]
  施学易(?~1945),蓝田县人,西安易俗社甲班学生。民国20年前后,随行海亭“新民社”两次来合阳演贫生戏,唱腔动作,不同凡响。民国30年(1941),应华云剧团之聘,携眷来合,任教练。除演小生外,并兼须生,功底坚实谙练,形象逼真,台风严谨,尤以饰演吕蒙正、张仪、周仁和诸葛亮等人物最为得手,宛若古人再世,被誉为“秦腔泰斗”。在合期间,与教练高正保通力合作,言传身教,培训演员,劳绩卓著。后病殁于剧团……[详细]
  郗晓峰(1910~1940)陕西蓝田县人,乡村师范毕业后曾任教员。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参加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八路军一一五师民训部工作,后随聂荣臻进入晋察冀边区,开辟敌后抗日工作。曾任中共完县(今顺平)工委书记(对外称民训处负责人)领导完县的抗日斗争。1937年10月调任晋察冀边区三地委组织部部长。1940年秋,在反“扫荡”作战时,在曲阳县英勇牺牲。为纪念郗晓峰,边……[详细]
祝选朋 革命烈士 (19752003)
  祝选朋(1975-2003)西安市蓝田县人,生于1975年2月18日,1996年8月参加工作,牺牲前任西安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公共交通分局六大队侦查员,三级警司。2003年10月14日清晨7时许,祝选朋与另外两名民警王长安、汉西平在反扒巡逻中发现两名犯罪嫌疑人,随即进行抓捕。在抓捕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时,该犯罪嫌疑人突然从腰间拔出匕首将王长安的腰部,随后赶到的祝选朋奋不顾身的扑向行凶歹徒,被歹徒用匕首……[详细]
  樊新民(1922~1989),陕西蓝田人。民国24年(1935年)入陕西易俗社学艺,工丑角。小丑、方巾丑、官帽丑以及彩旦均有较深造诣。演戏注重人物形象,丑而不俗,丑中见美,或诙谐,或逗趣,或幽默,既符合剧中人身份,又乐得观众捧腹。在《三滴衄》中饰晋信书,以正派手法演反面角色,创造出戏曲舞台不可多得的典型形象。马少波评价说:“饰演知县晋信书的演员樊新民,是秦腔名丑。他一本正经煞有介事地演这个可笑的角……[详细]
  申尊茂 (1928-1988年)男 陕西省蓝田人。1954年毕业西北医学院眼科专业。1959年起历任黑龙江省医院主治医师、眼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是黑龙江省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青光眼早期诊断方面,开展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的研究。为开角青光眼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提出眼底荧光血管选影在青光眼早期诊断及病程判定上的实用价值。在国内最早应用自动、静态、定量视野检查法研究青光眼……[详细]
  赵恩普(1919~1934)蓝田县人,孤儿,流落安康,为生活所迫,去安康绥靖军司令部手枪连当勤务兵。他聪明好学,后入安康县城南井小学,半兵半学。1933年5月初,中共安康军特支成立,经王辛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2月22日安康起义爆发,被任命为汉江苏维埃参谋。下午6时,同安绥军司令部特务三连的起义士兵一起英勇攻打安绥军军械科和司令部,并查抄手枪连连长私藏的武器。是日晚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第……[详细]
  穆增华(1917~1942)曾用名陈克、王喜田。陕西蓝田人。从小就因豪侠刚烈闻名乡里。1928年,他的三哥因资助过渭华起义部队,被民团头子岳文绪关押。只有11岁的小增华竟只身一人将岳扭送到县城法庭,被西安报刊争相报道。1935年入省立第二师范,因组织师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而被开除学籍,回乡任代理教师,继续坚持抗日宣传。后任职于县民教馆,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春经人周旋复学,借曹植的七步诗,痛斥……[详细]
  穆志贤(1908~1940)又名东善。陕西蓝田人。1925年考入西安职业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共青团。1926年底西安城围解除后,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开办中山军事学校,穆转入军校继续学习。在校长史可轩、学生总队总队长许权中的教育、影响下,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学习结业返乡,在农村发展中共党员,建立中共组织。冯玉祥附蒋-后,陕西形势急转直下,经中共组织千方百计保留下来的原联军驻陕总司令……[详细]
   张景文(1911~1935)女。名亦作静雯,曾用名秀云。陕西蓝田人。早年就读于陕西省教会学校、陕西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大革命失败后1928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九一八”事变后,领导女师学生走上街头宣传抗日救国,揭露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并烧毁了反动分子的住宅。1932年4月26日,根据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张率女师同学和西安高中、省立一中等校学生共5000……[详细]
  陈固亭(1902~1970)原名保安。陕西蓝田人。1924年同州师范毕业,回本县在单级师范任教。大革命时期参加中国共产党,是中共蓝田县委负责人之一,参与领导了蓝田农-动和学生-。大革命失败后脱离共产党,考入中央政治学校,1932年毕业,公费赴日本入明治大学新闻科学习。毕业后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新闻室任研究员,并创刊《留东学报》;同时担任中国国民党驻东京支部常务执委。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携眷回国,初任西安……[详细]
  阎甘园(1865~1942)名培棠,字甘园,自号辋口樵者、晚照楼主。陕西蓝田人。16岁中秀才,翌年在西安设馆教学。戊戌维新运动时期,阎也主张废除科举,兴办教育为救国之本,常说:“八股不废,帝制不除,国将不兴。”他的主张受到当时陕西著名学者毛昌杰赞赏,并在其资助下,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创办了陕西近代第一家以“宣传维新变俗,振兴中华”为宗旨的进步报纸《广通报》。时任翰林院编修的陕籍进步人士宋伯……[详细]
  牛兆濂(1867~1937)字梦周,号蓝川。陕西蓝田人。清光绪八年(1882)参加县考,名列榜首。光绪十年(1884年)肄业于关中书院,后入志学斋,专攻儒家经学。第二年,充任志学斋斋长。因其爱好广泛,曾遍读兵、农、钱、谷、水利、算术之书。光绪十二年(1886)补廪膳生员,并被聘为塾师。十四年(1888)听柏景伟讲学于关中书院,并受教于李菊圃、黄小鲁等人。次年应乡试,中第28名举人。后因父殁母病不能……[详细]
  赵国宾(1899~1934)名国宾,字次庭;笔名宾、兆虎、石虎、虎等。陕西蓝田人。幼时在家乡读私塾。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九岁刚满,只身跑到西安,考入陕西第一师范学堂附设的两等小学堂,在这里学习了三年。辛亥革命后,1912年,秦省军政府教育司司长李元鼎等在西安创办三秦公学,赵又考入三秦公学的中学班。1914年,袁世凯派他的亲信陆建章督陕,陆下令解散了革命党人办的三秦公学,赵随中学班与同学们一起……[详细]
  李芹溪(1862~1927)原名松山,号泮林。陕西蓝田人。本姓薛。襁褓中生父病逝,母亲带他改嫁到李家,改随继父姓。13岁时,因遭继父责打,愤然离家,只身逃到兴平,投靠在县衙主厨的舅父学习烹饪,16岁即能置办普通筵席。他性聪敏,有志气,为精通烹饪技艺,从清光绪四年(1878)到光绪二十三年(1897)的20年中,先后在30多个县、镇学习地方风味小吃的烹制技艺,在十几个城市酒楼饭店拜名师学习陕、川、豫……[详细]
  李养初(1881~1959)名培基,字养初。陕西蓝田人。幼时在家乡私塾读书。稍长,到距家十公里的芸阁学舍,从牛兆濂学习程朱理学。清光绪二十七年(19 01),清廷在西安发布废科举、兴学堂的《兴学诏》。两年后,陕西巡抚升允将设于西安的关中书院改为陕西第一师范学堂,并聘牛兆濂为总教习。李随后考入这所学堂,继续攻读儒家学说,并接受西学教育。时值清朝末年,庚子大赔款给家乡和全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使李看清了清……[详细]
  杨江(1912~1936)原名文贤,化名杨秀碧、李养南。陕西蓝田人。幼入私塾发蒙,后进本县焦岱小学上学。1928年后在同窗好友、中共党员李景业帮助下,开始懂得不少革命道理。1931年秋到杨虎城宪兵营当兵。宪兵营里早有中共秘密组织,杨在这里阅读进步书刊,接受共产主义教育,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反动分子觉察,在宪兵营无法立足,中共组织安排他去陕北苏区工作。1935年化名李养南从苏区回到西安从……[详细]
   杨珊(1909~1933)原名荫川,后改杨珊,亦作杨山。陕西蓝田人。1925年考入西安省立第一师范。时值国共合作,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在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影响下,杨的思想日趋革命,并积极投身进步-,被推选为校学生会负责人之一,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1929年因从事革命活动被校方开除,后入陕西省(国民党)党务训练班学习,曾和陈以时等组织成立了一个叫“新党”的组织。党……[详细]
  刘宗敏(1607~1645年),字捷轩,明末农民起义军名将。陕西蓝田人。出身于贫苦农家,父亲因官府逼租税自缢,其母沦为乞丐,带着刘宗敏讨饭。不久,母亲因冻饿而死,刘宗敏由其舅父韩清收养,不幸的遭遇,使他从幼年时代起就憎恨官府和豪强。十二三岁时,刘宗敏拜河南来陕的铁匠为师,学习锻铁手艺。经过多年努力,成了一名手艺高超、名闻遐迩的铁匠。崇祯七年(1634),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到蓝田,一路上杀-、济贫民……[详细]
  吕大临(1042~1090年),字与叔,北宋哲学家、金石学家。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县)人,吕大防之弟。初以门荫入仕,后中进士。宋哲宗元祐年间,在朝任秘书省正字。大临崇尚礼学,初拜张载为师,潜心治学。张载死后,他投拜于洛学程颢、程颐兄弟门下,是程门“四先生”之一。他熟通儒学六经,尤精于《易》。程颢称赞大临的学说“深潜缜密”。其著述《礼记传》等散失无存。他在任时,对朝廷的用人制度提出过许多有见地的批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