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刘毓中(1896~1982),陕西临潼人。出身梨园世家,自幼热爱秦腔艺术,但其父饱尝旧社会“戏子”之苦,不愿孩子再入伶门,送他去杂货铺当学徒。民国元年(1912年),年已16岁才入陕西易俗社学艺。初始,教练们认为年龄大了,不易成才,不予重视。他以勤补拙,拼搏前进。老师给别人排戏,他守在现场倾耳静听,潜心揣摸,抽空暗练。几年间,“偷”会了好几折戏。一次一名主角因故误场,其“顶替”出台,唱念做打,使教……[详细]
|
杨宜翰(1898~1940)字卫民。陕西临潼人。幼读私塾五年,因家乡栎阳镇西北徐杨村一带遭大旱而辍学。1919年,横行乡里的县府差官王玉田将其胞兄杀害,遂投奔国民军第二军,刻苦习武,练得一手好枪法,很快升为排、连、营长。期间,他接触了许多共产党人,对共产党领导穷苦人闹革命的主张深为敬佩。1926年国民军第二军失败,他返回家乡,与进步人士程万瀛、张宝贤等商议建立武装,铲除地方恶势力。随后,他们分头……[详细]
|
王泰诚(1911~1934)字笃生。陕西临潼人。1927年春离开家乡到麟游,投奔了在国民军联军第十路第一师任教导营学兵队队长的哥哥、共产党员王泰吉,先当士兵,不久任班长。1928年,王泰吉率领教导团第一营一部在麟游起义,王泰诚积极参加,表现得机智勇敢。起义失败后,他奉兄长之命回乡务农。193 1年,王泰吉被杨虎成任命为第十七路军骑兵团团长,王泰诚又弃农从戎,到骑兵团任排长。不久,他被送往国民革命……[详细]
|
康寄遥(1880~1968)名炳勋,字寄遥,法号法真,自号寂园居士。陕西临潼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入关中书院读书,毕业后关中书院改为陕西第一师范学堂,康留校任教。三十二年(1906)后任西安八旗中学堂教习、西安城区查学委员。清宣统元年(1909)入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求学,1911年回陕参加辛亥革命,任陕西军政府财政司次长;同年还在国民党秦支部任文事科干事。1913年主办西北大学预科,任校长。1……[详细]
|
黄竹斋(1886~1960)原名黄谦,又名维翰,字竹斋,又字吉人,晚号中南山人,又号诚中子。祖籍陕西临潼,后迁居西安府城,入长安籍。因家贫幼时常随母亲在府城街上拣煤渣,14岁随父亲打铁,18岁始发奋自学。从此,不论春夏秋冬,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刻苦读书,不仅阅读哲学、历史、地理和文学方面的书籍,还涉猎数学、历法、中医及生物方面的书籍;不仅研究中国哲学和自然科学,而且研究西方哲学和自然科学。当……[详细]
|
孙仁玉(1873~1934)名瑗,字仁玉。陕西临潼人。16岁当塾师,后考入泾阳味经书院,受业于刘古愚。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人,被三原宏道工业学堂聘为教习。在宏道工业学堂,他结交了同盟会会员范紫东、高培支、刘介夫、李桐轩等,参加了中国同盟会。受刘古愚思想之影响,孙决心以教育救国。三十二年(1906)联合同仁筹资办了雨金高等小学堂,并在该校增设女生班。后在陕西省一中和三中任历史、地理教员,……[详细]
|
徐经济(1900~1951)字子材。陕西临潼人。早年毕业于三原工职学校,以爱好体育投考金陵南通体育学校。1924年7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学生第四队学习,加入国民党。毕业留校学习飞行。1925年到驻河南的国民军第二军胡景翼部,任督办公署手枪营排长、连长、营长。国民军第二军失败后回陕,在冯之明部赵志杰旅任参谋长。1926年11月西安解围后,李虎臣反冯(玉祥)失败,徐即回家乡临潼。1929年又在西……[详细]
|
王泰吉(1906~1934)字仲祥。陕西临潼人。青少年时就读于西安同志小学、省立第三中学,1924年5月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第一期。到校不久,即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冬,中共组织派王去开封,在国民军第二军军长兼河南督办胡景翼部学兵营任排长。他严格训练学员,并在所在连队建立了中共外围组织青年军人联合会,发展成员四五十人。1926年春,国民军第二军在河南失败,中共组织派王到陕军甄……[详细]
|
曹印侯(1882~1913)名树勋,字印侯,亦作寅侯、音吼。陕西临潼人。因家境贫寒,少年失学。但他思维聪敏,计算快捷、准确,为人坦诚,深受乡亲敬爱。光绪二十八年(1902)20岁时,自悔失学之苦,毅然投本县包海涵受业,勤学钻研,从不懈怠,文笔奔放不羁,令人叹服。三十年(1904)转入横渠书院就读,得当时关中大儒张鹏一指教,后又得大儒王敬如讲授程朱理学,学业进步很快。此后,他回归乡里,筑土窑为书房……[详细]
|
刘蔼如(1880~1968)陕西临潼人。从小即随母亲、兄长种田。稍长入村塾苦读,后进陕西高等学堂学习新学。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与郭希仁、曹印侯、贺绂之在西安设丽泽馆,接纳各方志士,抨击清廷腐败;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与曹印侯从西安返回渭北,谋招兵以图大举。闻西安起义胜利,遂集乡勇百余人连夜至临潼响应,县城得以光复。为镇压陕西辛亥革命,甘肃清兵大举东来,西路各县同时告急。刘与曹印侯按……[详细]
|
田毅安(1894~1948)陕西临潼人。1911年考入三原乙种工业学校,1918年回乡筹建栎阳高等小学,任校长。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结业后留校任军校杂志社。不久,调任国民革命军长江要塞司令部上校秘书,参加北伐战争。后转入国民军第二军胡景翼部任团长、旅长。1929年杨虎城附蒋参加军阀混战讨伐唐生智时,田任杨部政治部主任。1930年冬杨虎城任陕西省政府主席,他任国民党陕西省党部书记长。在……[详细]
|
庞诚斋(1907~1928)又名诚哉。陕西临潼人。1924年考入三原陕西省立渭北中学,受共产党员李子健等进步教师影响,1925年2月加入渭北青年社,不久成为共产主义青年团三原特支的第一批团员,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积极参加以三原学生为主体的国民会议运动,成为-的骨干和组织者。历任共青团三原特支宣传干事和团三原地方执委会委员,渭北青年社和渭北学生联合会负责人。1927年3月,被任命为中共……[详细]
|
郭希仁(1881~1923)原名忠清,字时斋,又字思斋,后改字希仁。辛亥革命后废原名,以字行世。陕西临潼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冬考入陕西大学堂,受梁启超等影响,批评时政,次年四月被开除。同年秋中举,得陕西学政沈卫批准,免试入宏道高等学堂读书。三十年(1904)会试未中,三十一年(1905)主讲于渭北学堂,即临潼县高等小学堂。三十三年(1907)春,得渭南知县张育生资助赴日本考察,对日本明治……[详细]
|
刘曾(生卒年不详),字鲁如,清康熙时地方廉吏。陕西临潼县人。青年时他曾跟随关中名儒李颙游学。康熙十八年(1679)中进士,授湖南辰州溆浦知县。此县地处偏僻,积年存在着田赋丁役不均的弊端。刘曾到任,深入民间了解乡情,组织人力丈量地亩,逐户造册登记,张榜公布,明申政府的赋役政策。这一措施,减少了下层官吏和豪绅从中舞弊的机会,深受百姓称赞。从此,百姓乐于从事生产,地无荒芜,减轻了群众负担。他在县治理三……[详细]
|
任厚风(生卒年不详),字仲礼,陕西临潼县人。顺治八年(1651)以拔贡任淮安府通判,后迁浙江严州府知府。遇属县遭受水灾,他打开官仓救济灾民,并请上司减免赋役。百姓感他的好处,为他立生祠。他被擢为福建粮道,再升任贵州按察使。当时清军初占贵州,有的百姓聚集准备武装起义,他虽逮捕了首领,但不问胁从,使许多平民免遭-。后升任湖北布政使时,各州县的赋役数额仍然沿用明末崇祯年间的条例,苛捐杂税项目繁多,百姓负……[详细]
|
吕震(?~1426年),字克声,明代大臣。临潼(今陕西临潼县)人。洪武十九年(1386),吕震由乡举进太学。当时,朝廷命太学生到各郡县去考查,目的为了均衡贡赋,吕震奉旨到两浙(今浙江省)考查后奏报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很满意,晋升他为山东按察使试佥事。不久回京,调任户部主事,后又调任北平按察使佥事。建文元年(1399)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夺取帝位为成祖。朱棣任命吕震侍太子居守。永乐元年(1403),调吕……[详细]
|
李邦瑞(?~1235年),字昌国,以字行,京兆临潼(今陕西临潼县)人,他出身于农民家庭。幼年嗜学,勤奋读书。战乱之中,他逃亡到山西太原,投奔金军为小史,蒙古太师木华黎领兵南下攻打金国,金军失败,李邦瑞遂投降蒙古军,仍住于太原。蒙军将领知他有才学,便将他送往成吉思汗行营,在中书任职。1230年,元太宗窝阔台与南宋议和,派李邦瑞为使南下,他到达宝应(江苏宝应县),因南宋拒绝和谈受阻不能南下。后来,南……[详细]
|
惠果(746~805年),俗姓马,今陕西临潼县人。9岁出家,在青龙寺剃度,在大慈恩寺受戒后,入大兴善寺拜不空的弟子昙贞受学。后留在不空身边亲受密法,后又从善无畏弟子玄超学胎藏及瑜伽密法,名闻京师,代宗惊奇,即召问法,应对如流,帝知名不虚传。代宗大历二年,惠果21岁,即学成密法,主持青龙寺专弘密部。在青龙寺东塔院设灌顶道场,传授灌顶密法。上至朝廷权贵,下至庶民百姓,都从惠果受灌顶,时称密宗大师。顺宗……[详细]
|
张俭(约591~650年),字师约,唐初将领,京兆新丰(今陕西临潼县)人。其祖父、父亲在隋朝为官,他是唐高祖李渊的从外甥。唐王朝建立,李渊授他右卫侍郎。贞观初,累迁为朔州(治所在今山西右玉县)刺史。唐初,-厥兵力强盛,不时出兵侵扰边境,颉利可汗动辄向唐边地的守令索要财物,“缘(沿)边诸州,递相承禀。”采取屈从、迁就的办法。张俭到朔州,拒不受颉利的要挟,太宗闻听嘉之。他广营屯田,一年收获粮食十万斛,……[详细]
|
张定和(?~607年),字处谧,京兆万年(今陕西临潼县)人。隋朝著名战将。早年家境贫寒。但他却很有志向。平陈之役开始。他积极应征入伍,准备参战。临行前,苦于没有钱,便想将妻子的嫁妆卖掉。其妻坚决不给,张定和无奈,毅然从军。战斗中,他勇猛无比,立下战功。文帝闻知,拜他为仪同,并赏物千段。于是他愤然休妻。此后,又屡建功勋,加上开府,累为骠骑将军。突厥族袭扰边疆时,张定和跟随上柱国李充出兵抗击。两军相遇……[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