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江苏 > 盐城 > 阜宁历史人物介绍2

阜宁历史人物介绍2

更新时间:2023-12-30

  许云昭 (1949-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江苏阜宁人,1968年参加工作,197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7月南京地质学校矿勘专业毕业。1968年7月,历任湖北省地矿局技术员、秘书,地质大队区调分队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湖北省第一探矿工程大队党委副书记、书记。1984年5月任湖北省地矿局副局长兼政治部主任、工程师(其间:1990年9月至1991年7月在中央党校中青班学习)。1992年……[详细]
  曹征路 (1949~)江苏阜宁人。中共党员。插过队,当过兵,做过工人和机关干部,现任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授。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短篇小说集《开端》、《山鬼》,中篇小说集《只要你还在走》、《曹征路中篇小说精选》、《那儿》,长篇小说《反贪指南》、《非典型黑马》,理论专著《新时期小说艺术流变》,电视剧剧本《坠落的树叶》、《组织部又来了年轻人》,电影文学剧本《风儿轻轻吹》、《我心也……[详细]
戴浩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戴浩(1945.8.3- )自动化网专家。出生于江苏省阜宁县。198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某部第六十一研究所总工程师。现任某部第六十一研究所研究员。 担任某系统二期工程副总设计师,破析了网络软件DECnet的目的代码,发现并修改了程序中的致命错误;逆向编制链路层的专用协议文本,实现了国产微机与DECnet的互通。任该自动化网三期工程”总设计师时,统一了该系统网络和应用的技术体制,在网……[详细]
   裴荫森(1823~1895),字樾岑。阜宁人,后定居淮安河下。晚清船政大臣。幼年家贫,父裴大保务农,兼摆米摊为生。裴荫森天资颖悟,勤奋好学,得益林陶塾师欣赏,让他免费入学。咸丰五年(1855年),入京应试落第后,穷困潦倒,“日仅啖一炊饼”。桃源县尹耕云为京官,延请他督教儿子,见他“坚忍耐苦”,不同寻常人,结为朋友。咸丰八年,裴荫森中举人。咸丰十年参加礼部试,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而未及发榜。同治二……[详细]
  周筱芳(1929~1977),原名周为干。江苏阜宁人。出生于梨园家庭,7岁开始练功,8岁随父登台演娃娃生,10岁跟舅父学京戏,练基本功。随父跑码头卖艺时,与兄、姐合演京剧《大报国》,深得观众赞赏。13岁改学淮剧,专攻小生,崭露头角,18岁时已是苏北的红演员。不久,赴上海演出,先后在南市、昌平等戏院主演《唐伯虎点秋香》和《郑巧娘》等传统戏,连满数月,艺名大震。后被邀参加淮剧泰斗马麟童的麟童剧团,主演……[详细]
  戴器吉(1901~1927年) 戴器吉(戴起甲、戴起家),又名戴三。江苏阜宁人。民国13年进内外棉五厂粗纱车间做工。是年冬加入沪西工友俱乐部。次年投入二月-。2月17日,在--与反动警察搏斗时,和邓中夏、孙良惠等被敌人逮捕,经营救出狱后参加内外棉纱厂工会工作。不久参加中国共产党。8月,被推选为中共上海区委候补委员。9月,被派往在广州的全国总工会工作。民国15年秋,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前夕调回上海,任中……[详细]
   在中国提出“微电脑排版”,提出并实现“所见即所得的直观排版系统”的第一人是谁?是珠海四通电脑排版系统开发公司的总经理殷步九! 殷步九,1947年出生在阜宁县施庄镇喻口村。小时候家境贫寒,常常是班主任掏钱买米供他在校读书。高中毕业,老父亲已经66岁了,从家庭考虑,殷步九应该担起侍奉老人、养家糊口的重担了,然而倾心向学的心愿未了,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参加高考,竟从东沟中学考上了清华大学。穷乡……[详细]
   梅汝恺,阜宁人,1928年12月出生于阜城梅家巷。4岁即识字500,6岁作文。祖父梅品山是一位画家,在偏僻的县城里享有名气。父亲梅冠芳曾在武汉、上海等地读过大学,属新派人物,但他却拼命教梅汝恺国学,幼小的梅汝恺曾熟背古文二百余篇。梅汝恺七岁时写过一篇文章,大受家庭教师的赞扬,也得到善文者渐浓叔父的垂青。为了鼓励,叔父送他一整套《儿童世界》和数量更多的《小朋友》。《儿童世界》所展示的文学天地,竟……[详细]
   一部《辞海》浓缩了海样的智慧,而缩海的工程师之一,就出生在阜宁这方优良的水土之上。巢峰,1928年生,阜宁县沟墩镇大曹庄人。1942年参加革命工作,1954年从事出版工作,曾任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1989年5月至1994年2月兼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现任《辞海》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辞书学会名誉会长,上海市编辑学会会长、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得者,国务院授予有特殊贡献的专家,是我国当……[详细]
赵连城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赵连城,1938年2月生,阜宁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国际材料科学界著名学者,2003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连城出身于农民家庭,父亲赵玉田虽为农民,但有文化,习古文,平时家教甚严,要求子女自幼立志成才,报效国家。 赵连城在东沟初中读书是体育场上的活跃分子,既喜欢篮球和跳高,又是撑杆跳的一把好手。当时他身高不足1.60米,手持竹竿可以撑过1.90米的横杆。195……[详细]
   戴煌,原名戴澍霖,阜宁县沟墩镇人,生于1928年2月12日。盐阜抗日根据地初开,他在小学读书任儿童团长。1944年那年他十六岁,就参加了苏北文工团,并于同一年入党。1947年调入新华社苏北前线支社做记者。当年8月在解放叶挺城(盐城)战役中,他和陈清伦、胡捷一道随军采访,亲历解放军战士与守敌展示白刃战的战斗场面,写出了多篇战地通讯,受到军区政治部的通报表扬。随后他随军南征北战,经历了淮海战役……[详细]
   夏振亚,1938年出生于阜宁县沟墩镇。1951年秋考进江苏省阜宁中学。中学时代夏振亚就显示了杰出的文艺天赋,在《江苏文艺》杂志上发表了洋洋万言的文艺作品《巧装》,反映水乡沟墩人民英勇机智抗击日寇的事迹;散文《不夜的串场河》、《哗哗水响风车转》、《三兄弟》等先后发表在《新华日报》《江苏青年》上;并成功地执导了大型古装淮剧《罗汉钱》,轰动阜中校园和阜宁城。1959年初夏,高等艺术院校在全国提前招生……[详细]
  • 滕维藻
   滕维藻,生于1917年1月12日,阜宁县陈良镇人。自幼聪明好学,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功读书,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数十年来一直为村里父老所称道。30年代起,滕维藻先后入镇江高中师范、浙江大学、西南联大学习。1944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西南联大毕业后就职于国民0农垦部,任专员。曾因从事地下党活动,在南京被捕,后因蒋南翔等人极力保释始出狱。1946年开始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从事经济学的教学及研究……[详细]
  顾骧 (1930~2015.1.2) 古老的阜城镇,依傍着流水澹澹、绿苇白帆的射阳河,为地灵人杰之所钟。1930年,我国当代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文艺理论家顾骧就出生在这里。 顾骧的曾祖在清末淮安府当一名官吏,祖父是贡生,二叔在北京上学,父亲早逝。抗战期间,日寇侵占了阜宁县城,顾家举家避居于乡间,并延师设家熟课读,以《古文观止》、《昭明文选》、《纲鉴易知录》开蒙。课余,小顾骧在藏有从城里运出……[详细]
   1930年,朱训出生在阜宁县板湖镇前汪朱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在盐阜地区重建。重建后的军部一度就曾驻在朱训舅舅家所在的村庄——陈集停翅港村。那时朱训在停翅港小学读五年级,他同小伙伴们一起配合新四军战士和民兵站岗、放哨。上学时朱训还经常见到-身着褪色的浅灰色军装在村头散步,陈毅军长骑着一匹大马在走动。过年过节时朱训和儿童团员们拎着一小竹篮鸡蛋到军部去慰问。 ……[详细]
   昔日的阜宁县陈良集东南,有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叫于桥,1929年1月26日,周克玉就诞生在这里。后来将军常以“于桥”作笔名,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其中就寄托着将军对故乡故土的无限眷恋。 周克玉兄妹六人,他排行第二。祖父周正阳、祖母朱氏,靠佃租地主的十几亩薄地谋生。周正阳断文识字,在旧时农村可算是有学问的人了。克玉小时候深得祖父的喜爱,在他三四岁时,祖父就经常给他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教他识字、……[详细]
   何冰生(1894—1974),原名为瀛,学名海鹏,晚号拾遗,江苏阜宁人,世居阜城。其祖父何秉魁,系前清举人。大伯卓然、二伯灿然、父浩然、四叔焕然,均为秀才,乡人称之为何府“兄弟四秀才”,可谓书香门第。 何冰生幼承家学,在家攻读四书五经。年青时经人介绍去北京,在北洋军阀0中任一般职员,后又曾到北京图书馆当过职员。在京供职时同情并参加-,步趋潮流。30年代返乡在阜宁办《阜宁日报》,任副社……[详细]
   赵宏本(1915-2001年),阜宁县凤谷人,从事连环画创作近六十年,硕果累累,被称为中国连环画的一代宗师;80年代后又从事国画创作,是公认的“画苑猴王”。曾当选由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为连环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赵宏本15岁时因家贫拜师学画连环画。所谓“拜师”,实际上就等于把自己的人身自由抵押给了名为画师、实为老板的出版商。从1931年到1939年夏,整整八年多,……[详细]
   梅藉芳教授是我国一位有影响的农业科学家,1908年出生于江苏省阜宁县射阳河南梅家舍。新中国成立前即从事农业教育与农业科学研究。建国后在农业科研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曾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中央农牧渔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理事、江苏省农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作物学会理事长和江苏省农业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51年参加九三学社,被选为九三学社……[详细]
   童世明是新四军三师八旅22团副团长,1943年3月19日在阜宁县单家港战斗中,不幸为国捐躯。 童世明,河南省商城县人,1912年12月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兄弟五人,他排行老四。童年时,由于家庭人口多,父母终日辛劳,全家仍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苦难生活。为了生存,年幼的世明时常随着祖母背井离乡,沿门乞讨,饱尝了旧社会的辛酸。1929年,童世明17岁时,热情地投入了0所领导的土地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