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广西历史人物介绍11

广西历史人物介绍11

更新时间:2023-12-30

  凌育宸(1910~1972),民乐万平村人。早年就读柳州、梧州中学,197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广西大学理工学院化学系本科。嗣后,在广西科学实验所、昆明研究院及北平研究院从事化学科研工作。 1950年2月至10月,在北京华北革命大学短期学习革命理论,同年11月调到上海市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继续科学研究工作。60年代兼任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及国防科委研究员,并主持国防科委一个分支研究室的工作;还……[详细]
  吕焕祥(1900~1970),民乐南庆村人。其父吕怀玉,曾毁家参加孙中山领导之同盟会,是苍梧同盟会负责人之一,于辛亥革命前一年逝世。武昌起义胜利后,同盟会员、广东潮循道吕一夔查悉吕怀玉有孤儿吕焕祥,遂资助他读广州南武中学,后转圣心中学。不久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南洋大学(后改名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1926年大学毕业返抵家乡,任北流陵城中学校长(校址在原铜阳书院旧址),兼任省立第二高中英语教师(校址在……[详细]
  刘古谛 (1911~1968) ,原名刘调中,沙垌乡三江村人。13岁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附中,1930年考入燕京大学经济系,次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二年级。在学期间,曾参加过清华学生南下-团到南京-等-。1935年考取官费留学美国,在伊利诺斯大学考取研究生并取得商科硕士学位。1938年回国,任国立广西大学文法学院会计专修科教授、系主任。1941年任广西大学法商学院会计银行学系教授、系主任。19……[详细]
  何健全(1898~1968),又名何凤川,民乐水岸村人。广东潮梅军校毕业后,在桂军做下级军官。1927年春在北流县农-动讲习所任军事教官。1929年俞作柏、李明瑞回桂主政时,任警备第五大队第一团团长。同年10月,在俞作豫部平叛收复龙州战役中,何健全曾参与战斗。接着,李、俞整顿第五大队,准备组织红军起义,何因克扣军饷被撤职、清除,礼送出境。抗日战争时回内地参加抗日,先后在湖南任国民党茶醴师管区副司令……[详细]
  梁士栻(1900~1968),又名士创,号季章,新丰观南村人。自小随胞兄梁士模外出读书,1918年被录取公费赴日留学,先后就读日本国际大学法律系、东京大学政治经济系。在此期间,曾参加“社会科学研究会”,把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心得和孙中山“-”革命主张介绍给县内亲朋好友。后因参加反对日本侵华活动,被日本政府驱逐回国。适值俞作柏、李明瑞回桂主政,起用进步人士,遂获任广西省政府秘书,兼教导总队政治教官,……[详细]
  梁士梓(1897~1967),号叔琴,新丰观南村人,梁范西之胞弟。抗战期间迁居今松花镇鸭埌村。1916年11月留学日本,先就读于东京大学,后转日本福冈专业学校矿冶系,1921年11月毕业, 次年2月回国。1927年至1929年在郁林高中教数学,是广西为数不多的优秀中学数学教师之一。1931年2月至1934年3月任北流县立初级中学(现北流中学)校长。1935年任合山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监理、理事、工程师……[详细]
  黄维(1889~1954),字星垣,西埌村人。早年毕业于桂林法政学堂,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清革命活动。失败后避难新加坡,以教书为业。辛亥革命后回国,参与推翻旧桂系陆荣廷活动。初在李宗仁部任军需主任;1926年在梧州创办广西省银行,任行长。为在广西首先发行纸币、铸造银币的金融界知名人士。1928年蒋桂战争,桂系失败后往香港办三光布厂。抗战时回桂创办广西省农民银行和省合作金库,兼任四战区广西省粮食管理……[详细]
  何梅芳(1875~1953),号雪生,平政龙池村人。清附贡生,广东高等警察学堂毕业,曾任广州市警察厅司法科科长,昌化县知县。民国初年,内务部考选知事,他应试合格,被分发广东任揭阳县知事,后历任广西来宾、富川、容县、北流等县知事,复任来宾、北流等县县长。民国33年任北流县临时参议会参议长。解放初,曾被邀请为北流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何平生参与家乡多项建设事业:民国13年同党英荣等筹资重修北流孔庙;……[详细]
   黎三林(1906~1946),原名寿彬,陵城镇人。资质聪颖,童年就读于县城“五知学校”,青年时代入广州广雅中学读高中。因受马列主义薰陶,追求进步,加入共青团组织。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辗转回籍住黎家庄。在中共广西特委书记朱锡昂领导下,往返于宾阳、来宾、贵县、陆川等地从事工运农运活动。后因-,乃赴沪考入上海法政大学。毕业后在省内百色、柳城、龙州等地中学任教。“七·七”事变后返北流县……[详细]
   顾英明 (1863~1944) ,又名光廷,六靖龙湾村人 (后迁居石寨塘冲)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秀才,二十七年中举人,三十三年参加废科举后清政府为录用人才而举行的贡举会考,被录取为陕西省即用知县。民国元年5月任广西荔浦县知事。顾英明到任不久,荔浦花南源和兴坪山区相继发生匪乱。他不畏艰险,迅速组织力量剿匪,一年后匪患平息,地方赖以安宁。接着又开展禁赌、禁娼、禁烟运动,社会风气因之大变。……[详细]
  梁范西(1884~1941),又名士模,新丰观南村人。少时爱好读书,博学能文。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成秀才,废科举后于宣统元年(1909年)中拔贡,朝考获一等。曾在梧州中西学堂任教。后分发河南补用知县。宣统二年各地纷纷成立议会,梁范西当选为北流县议员,任参事。接着又当选为广西省第一届议会议员。民国2年1月,由省议员互选当选为国会议员。同年10月,赴北京参加袁世凯策划的国会选举活动。次年袁宣布解……[详细]
  李寿祺(1864~1939),字仲郭,今清湾镇禾界人。清光绪六年成秀才,、二十七年中举人,三十年(1904年)中进士。分发广东即用知县。历任广西永淳、都安等县县长,南宁上关统税局局长等职。民国24年重修《北流县志》任总纂,采用了近代修志学划分编、章的科学方法,在体例上有很大进步,获得修志专家学者较高评价。李寿祺对名利较淡薄,诗作中有“利锁名韁厌拘束”不如“豪杰功成世外游”之句。他热心家乡建设。民国……[详细]
  刘凤云,塘岸镇凉亭村人,世务农。其体格魁梧,膂力过人。青年时喜习武,娴拳棒,常往来于陆川平乐、郁林等地,结交江湖好汉。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陆川李立廷聚众结拜天地会,刘凤云参加,奉李为“大哥”。并在北陆交界处设会堂,吸收会众,自为首领。与此同时, 县内东华圩人谢华轩, 隆盛人陈十六、陈勉斋等也邀众拜会结党,同奉李立廷为“大哥”,与刘凤云拜为“兄弟”。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五月,李立廷趁天旱饥荒,……[详细]
  陈芝茂,扶来镇人。咸丰七年(1857年)范亚音攻占北流城后,九月,他在扶来率领数千农民起义,并连结盘踞六靖的起义头领李三,自称为“镇南王”。咸丰八年二月,与容县揭三联合,率众数千攻破卞一里旺坡寨,占领平政圩。此时杨亚狡(郁林人)部义军也从陆川平乐向平政开进,声势浩大。六里(波一、波二、卞一、卞二、卞三、扶来)大团总蒙义昉急向陆川借兵, 配合进剿。三月初八、初九日大战两天,义军败走,被斩杀300余人……[详细]
  刘阿蒂,县北部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带领饥民进攻山围村富户抢粮,以劫粮济贫为号召,饥民群起参加,一时声势浩大,郁林知州顾谐庚亲自到县围剿。北流知县阮正惠也下令各里组训团练。道光三十年(1850年)信宜凌十八率众入北流南部,进而围攻郁林州城,县内小一里梁二十、梁十八、郑十一等率二千余人配合,加上刘阿蒂股力量,声威大振。咸丰二年(1852年),刘阿蒂与外县起义农-合,贵县黄东桂、黄阿石和化州……[详细]
  梁科枞(1806~1882) 号奂堂,大里乡沙埒村人,廪贡生。咸丰元年(1851年)任四里(平陵、吉京、石一、石二) 大团总,镇压当时响应太平天国起义的北流农民。咸丰二年,贵县黄东桂、黄阿石率众万余人与北流县内农民起义军联合攻略县北部,被梁科枞击退,黄东桂阵亡。咸丰四年闰七月,贵县施晚率大股义军在北流义军配合下,三面围攻北流县城,激战40余日,梁科枞乘风纵火,内外夹击,杀死义军数百人,生俘二百余,……[详细]
  李绍昉(1787~1845),字东阳,号晓园,清湾侯山村人。祖父李毓藩曾中举,父李程泌拔贡,历任隆安、藤县教谕。李绍昉自幼聪敏,爱好学习,在祖父、父亲指导下,博览群书,学识超群,嘉庆十年(1805年)中秀才,十五年乡试中副榜第一名,十八年中举人,二十四年中进士,保和殿复试一等一名。钦点翰林庶吉士,授职编修,参加国史馆编纂工作。当时翰林院、国史馆的宏编巨著,不少是他执笔写成。道光九年(1829年),……[详细]
   阙邦觐(1782~1802),字景扆,号济川,松花镇白须村人。父阙璋,是增生,有学问和道德修养。 阙邦觐自幼颖悟绝伦,被誉为北流神童。7岁上学即能过目成诵。不久患痫病数年,幸得一摇铃医生针灸治愈。13岁受业于举人夏之松,学业大进,凡朱注六经一一《诗》、《书》、《礼》、《易》、《春秋》、《乐经》,三礼——《仪礼》、《周礼》、《礼记》等古文娴熟于心,据北流旧志记述,他“能顺逆背诵”。对《资治通鉴》、……[详细]
  梁孔珍,字超廷,民乐人。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中举人,三十六年中进士,是北流县清代最早的进士之一,任福建永定县知县。旧县志载其“清慎明决,爱民重土,卓有政声”。回籍后,与县内进士李治泰编修嘉庆《北流县志》。喜题咏,诗写得好,墨水画更佳,时人视为珍品。掌教北流铜阳书院多年,致力培育人才,一边研究学问,一边教书。享年81岁,晚年虽视力极大减退,仍口诵经史,教学不辍,使书院名重当时,北流中举人、进士……[详细]
  梁遗,字东平,原籍河南汝州,南宋进士,官至朝廷谏议大夫。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出任广西提点刑狱,其学问、道德、治绩被称誉当时。咸淳十年(1274年),蒙古伯颜亲率元军东下直指临安,文天祥起兵勤王,次年宋都临安沦陷,赵显(恭帝)被俘;接着益王昰即位于福州,文天祥为右丞相兼知枢密院事,坚持抵抗元兵。其时,梁遗在政治上与南宋朝廷保持一致,同心协力抵御元兵南下。后来张世杰兵败崖山,陆秀夫负帝昺投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