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广东 > 佛山 > 南海历史人物介绍5

南海历史人物介绍5

更新时间:2023-12-30

  区大典 字徽五,晚号遗史,西樵区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授编修,诰授中宪大夫。辛亥革命后,留香港任香港大学教授30年。素性勤劬精密,治学不倦。古文出入韩愈、欧阳修;史学研究兵事地理;经学博宗北宋周敦颐和程颐,纯粹精微,不拘于一家学说。诲人庄恳笃切,娓娓忘倦。港内学校,争相罗致以为荣。大典不辞劳苦,先后兼掌教数十校。香港开埠百年,提倡国学,教泽广被,以大典为第一人。著有《孟子通义》和……[详细]
  区凤墀(1847~1914年)本名逢时,字锡桐,号凤墀,又号穑叟,南海人。幼年接受基督教洗礼,后赴香港任英人师多玛的教师,协助译注《圣经》。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任香港东区伦敦传道会湾仔堂主任,居港期间结交孙中山。其后奉派至广州传教。十四年应聘至柏林军东蓄学堂任中国语文教授。返国后居广州。二十年底,孙中山返香港着他与陆皓东等筹组兴中会总部。二十一年初加入兴中会,10月参与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详细]
区梦觉 岭南女杰、妇运先驱 (19061992)
  区梦觉(1906~1992年)女,西樵上金瓯人。4岁时随母到广州与营商的父亲一起生活。7岁进私塾读书。民国10年(1921年)考入坤维女子中学,受共产党员老师谭天度的启发,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刊物,与同学陈铁军等组织“时事研究社”,研讨革命理论,向往妇女的自由解放。其后,在参加广州工、农、商、学、兵各界和省港-工人举行的--中,目睹“沙基惨案”,愤然加入省港-救护班工作,并加入“新学生社……[详细]
  孔广镛字厚昌,号怀民,孔继勋长子。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因其父孔继勋在鸦片战争中抗击英军有功赏副贡生,加内阁侍读衔内阁中书选用。二十四年举人。咸丰七年(1857年)捐郎中分部学习行走。十年三月、十二月分别以知府、道员选用,封荣禄大夫布政使衔。是年罗格围八甲基界崩缺近30丈,与弟孔广陶捐资修筑完好。还捐巨款建广雅书院。著有《书画跋》、《十二砚斋铭》,总校《皇清经解》,与其弟同编《岳雪楼书画录……[详细]
  孔昭焱 (1881—1943)字熙伯,又作希白,南海盐步南村人。清贡生。早年师从康有为,曾任澳门《知新报》撰述,后留学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回国后任两广法政大学堂教务长、广东高等巡警学堂教务长、《两广官报》总、广西抚署交涉科参事等。民国元年(1912年)后,历任北京大-秘书、广西国税厅筹备处处长、广西财政厅厅长、广西榷运局局长、粤海关监督、广东全省酒税处总办、京兆财政厅厅长、-次长、第四届司法官考试……[详细]
  孔继勋(1792—1842),字开文,号炽庭,南海南庄罗格村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科举人。道光五年(1825年)在广州城南太平沙建岳雪楼以藏书画。六年任化州学正。十三年中进士,朝考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十五年散馆授编修,历充国史馆协修官、十六年殿试收卷官、十七年顺天乡试同考官、十八年翰林院庶常馆教习。十九年请假南归广东。二十年欲北上,正值鸦片战争前夕,广东战事紧张,留在广州勷办军务。其间捐银……[详细]
  邓刚(1891~1984年)原名绍雄,字君毅。里水邓岗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入广州新少年学堂,后转启明学堂。翌年秋,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堂。三十四年加入中国同盟会。翌年,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堂。宣统三年(1911年)夏毕业后升入保定陆军兵官学堂入伍生队第一期,隶骑兵队。武昌起义后,应朱执信之召返粤参加革命军,隶南韶连军政分府。民国元年(1912年)秋,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3年冬毕业。6年8……[详细]
  邓重行(1908~1989年)原名邓慕慈,重行为其字,曾用名邓良、邓文,官窑大榄人。早年在江门当店员,其后回乡办小型樟脑厂,结识了一批进步知识分子,以当地奎光小学为基地,开办夜校,宣传抗日。民国28年(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广州沦陷前夕随组织撤退至粤北,先后任政治工作队副队长、《新华南》杂志社经理、曲江县樟脑工业合作社理事主席、韶关市印刷合作社理事主席、中共南三番沦陷区工委组织委员、中共……[详细]
  邓肇坚(1901~1986年)祖籍九江镇下北吴涌社,在香港出生。毕业于香港圣士提反男校。民国8年(1919年),在其父的银号工作。由于积极投身公益事业,13年出任香港东华医院总理,16年任保良局总理,17年任东华医院主席兼东华医院奠基主任。18年8月,香港总督任为非官守太平绅士。21年任保良局主席、香港大学校董,并先后历任筹建军人俱乐部新会所华人义务司库,九龙城公立义校校长,达德学校、圣保罗女书院……[详细]
  叶荫芸(1903—1990)曾用名若瑟,南海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四月出生在香港湾仔。民国9年(1920年)入香港教会学校读书,16~23年在香港华南总修院读神学。27年起,先后在宝安、 惠阳等地教会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积极投身-,参加筹备省天主教爱国组织和惠阳教区的工作,1958年当选为广东省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和惠阳教区主教。1962年1月,经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皮漱石在北京祝圣为主教,是……[详细]
  邝景扬(1862—1929)又名邝星池,字孙谋,南海扶南堡詹村(今大沥奇槎)人。清末选派赴美留学幼童之一。同治十三年(1874年)抵达美国,先后入读小学、中学,光绪六年(1880年)考入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七年,清政府下令撤回全部留学生,邝尚未毕业,奉命回国。被派往河北唐山开平矿务局开平铁路公司工作。十四年,中国铁路公司根据邝景扬的推荐,约请詹天佑北上天津,参加铁路建设。三十一年,京张铁路动工……[详细]
冯乃超 党的文艺战士 (19011983)
  冯乃超(1901~1983年)盐步高村人。笔名和别名有:超、公越、冯公越、韬、子韬、冯子滔、公滔、冯仲堪、李易水、洞冥、成窍、N·C·等。出生于日本横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春,入横滨侨办大同小学读书。翌年秋,携弟妹随母回故乡念私塾,一年多后转回横滨就读。小学阶段开始翻阅家藏中外小说和诗词,对文学产生爱好,开始练习写诗、绘画。民国7年(1918年)3月入横滨志成中学,后转成城中学,受国文老师……[详细]
  冯栻宗(约1815~1885)字越生,九江下北铁滘人。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举人,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以主事选用,分派刑部贵州司。历充刑部要差,总办秋审处。曾赴吉林理刑议,叙得四品衔。光绪六年(1880年)自京护其弟灵榇归,不复出。应聘主讲于西湖书院,诱掖后进,博览书史。好为诗、古文、词,晚年手不释卷。曾厘订明黎春曦撰《九江乡志》5卷成《九江儒林乡志》21卷。又倡修《桑园围志》,书成为……[详细]
  冯夏威(1876~1905年)沙头镇北村乡六约坊人。年少父母双亡,贫无所依。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只身越洋至墨西哥佣力自给。目睹华工受到当地殖民主义者的欺凌,甚感不平,常起而-,虽屡遭殖民当局逮捕而无悔无息。光绪三十一年,美国《限禁来华美工条约》已届期满,殖民当局却无理拒绝废约,继续利用旧约肆意破孩华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竟俯首屈从,激起了全国人民和旅外华工的无比愤慨,广州、佛山、香港、上海等……[详细]
  冯景禧(1922~1987年)祖籍南庄龙津藤涌人。父在广州经商,幼随父就读于广州市内学校,初中未读完,值抗日战争爆发,只身逃至香港,当过香港造船厂学徒、书记和找换店店员。抗日战争胜利后返广州,经营粮食店和酒楼。民国37年(1948年)再到香港贩运鱼苗至台湾。1958年与港商郭得胜、李兆基合作经营地产、证券业。1963年组织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采用分层出售、分期付款方法经营住宅楼宇,获利甚丰。196……[详细]
  冯镜如(?~1913年)盐步高村人。父展扬,世业儒医,因有结交“红巾军”志士之嫌,系狱而死。镜如自幼抱恨,远走日本,在横滨经营印刷业务,店名文经活版所,曾编印《华英字典》发售。中日甲午战争后,镜如深恨清政不纲,丧师辱国,毅然剪除发辫以示不满,成为旅日华人中剪除发辫的第一人。其后,得结识孙中山,同有反清之志,多次资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一次,孙中山到店商讨成立兴中会日本分会事宜,镜如被选为横滨兴中会会……[详细]
  半日安(1906~1970年)原名李鸿安,里水赤山村人。少时拜名艺人马师曾学艺,由于他口才敏捷,语言幽默谐趣,长相机灵善变,戏路较广,适宜担当丑角。30年代开始,加入“觉先声”粤剧班,与薛觉先、唐雪卿、上海妹一并演出,曾远至南洋一带,深受观众好评。抗日战争爆发后,转回广东内地,与吕玉郎、上海妹组成“三王班”剧团,相继在肇庆、都城、罗定、梧州、柳州、南宁、桂林等地演出。曾说:“宁到内地吃菜根,也不到……[详细]
  王佐字彦举,先世河东人,元末入籍南海。曾与孙蕡、赵介、黄哲和李德在广州南园抗风轩结南园诗社,世称“南园前五先生”。初为江西行中书省参政何真掌书记参谋议,何真降明后,佐回籍隐居。明洪武六年(1373年),被推荐任给事中。太祖赐给宋濂黄马为歌,命侍臣属和,佐顷刻和成,中有“臣骑黄马当赤心”之句,获得太祖赏赐。居官两年告归。佐不乐仕进,终身哀慕,尽形于著述。著述有《听雨轩集》和《瀛洲集》,多散佚。……[详细]
  王学曾南海县人。字唯吾,明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初任湖南醴陵知县,继调崇阳知县,能均土田、平徭役、兴学校。万历十一年升南京都御史,曾疏救仗义执言的邹元标、孟一脉等,不畏权贵,直声震朝野。十三年,上疏请止荫慈宁宫督工和内侍锦衣,并劾工部尚书杨兆谀谄中官,使杨兆惶恐认罪引退。后因疏谏触上怒,降为兴国判官。后调南京刑部主事,官至光禄寺丞,因与少卿疏争三王并封事,再触上怒,削籍归。辟飞云洞与御史区大……[详细]
  邓士宪(1771—1839年)字临智,号鉴堂,沙头镇大坑村人。清嘉庆四年(1799年)考充左翼宗学教习,得授内阁中书。嘉庆七年成进士,选庶吉士,补兵部职方司主事、员外郎,升武选司郎中。嘉庆二十一年,以京察一等授云南临安府知府。二十三年调云南大定府知府。再调普洱府知府。以道员用。道光九年(1829年),署粮储道。因养母告归,聘为羊城、越华两书院主讲,总纂道光版《南海县志》。道光十三年,西、北江决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