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湖北历史人物介绍20

湖北历史人物介绍20

更新时间:2023-12-30

  陈荣华(1944~1992) 小河镇大山村人。初中毕业后,陈荣华担任了大山大队共青团支部书记。他看到家乡没有学校,农民的子女不能入学读书,便于1964年辞去团支部书记职务,担任民办教师,创办了大山村有史以来的第一所学校—大山村小学。没有校舍,他把学生召到自己家里,以自己的堂屋做教室,用自己的饭桌做课桌,培养了一批批合格的小学毕业生。27年来,他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学生不认真学习,他不是简单……[详细]
  黄子清(1944~1990)花园镇人,原孝感市牌坊乡广播员,中共党员,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1990年7月5日,黄子清正在公路检修被车撞断的广播线,突然,两里外的一条高压线由于风力作用,碰上广播线,强大的电流顿时将他击倒,不幸以身殉职。黄子清在牌坊乡任广播员时,缺乏经费,他就用“以工换物”的方式筹集广播所需物资。他同当时一家邮电所协商,帮助邮电所拆换电线以工线抵旧电话线。经过一年努力,没花乡……[详细]
  胡建忠(1938~1978) 花西人,出身于贫困家庭,1958年参军,196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服役七年,曾任班长、副排长、代理排长,三次荣立三等功。1964年复员后,他先后担任花西公社和平大队副书记、白沙区赵寺公社、白沙公社和花西公社武装部长等职。他组织和带领民兵三次防汛抢险、五次救火、四次救人,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作出了重大贡献。1978年5月,胡建忠负责集训专职武装干部……[详细]
  许金彪(1911~1997) 卫店人,1927年参加平汉铁路地下党工作,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转人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先后担任平汉铁路地下党青年队长,红四军20师34团班长、连指导员,红9军25师营教导员、军供给部科长,红四方面军妇女团团长,中共甘肃高(台)抚(彝)县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兰州办事处副官,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新……[详细]
张玉清 革命烈士 (18981932)
  张玉清(1898~1932) 女,周巷黄家冲人。少时家贫,随家人乞讨,青年时代靠打柴挖草药度生。1927年,她参加了“妇救会”,后任该会负责人,她积极宣传和发动妇女反封建争解放。1928年,任袁集乡苏维埃政府妇女主席。12月,由黄云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她组织妇女,在黄家冲祠堂成立“识字会”,号召妇女不信神,不信鬼,反封建,斗地主,闹翻身,求解放。1932年6月,国民党“铲共团”在土匪……[详细]
  丁润石(1906~1928) 花园镇人,1906年出生于一个破落士绅家庭。祖父丁逊斋,以行医为业;父亲丁瑞亭,以教书谋生。丁润石出生时,家道已经败落。他7岁入私塾读书,不久父亲病逝,家境渐窘,除母亲从事纺织外,主要靠变卖家业和从丁姓搬运码头抽起一份利钱维持生计。封建势力的压迫和家庭的困境,使他变得沉默寡言、老成持重,读书异常刻苦,小小年纪便被街邻亲友誉为奇才。丁润石12岁考入汉阳晴川中学,15岁以……[详细]
  阳协陶(1882~1932) 名雪堂,小悟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鄂东地区党的创始人之一”(《湖北省人物志》)。幼年攻读经史,少时随父学医,1910年赴武昌参加新军,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1917年,在武汉结识董必武、陈潭秋,投身革命。1920年,在董必武创办的武汉中学工作。1922年,由董必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董必武派阳协陶到鄂东北地区发展党组织,在孝感大小悟山区,以行医为掩……[详细]
李洞章 革命烈士 (19031927)
  李洞章(1903~1927) 名彦安,字明宇,化名李乃,小河人,出生官宦家庭,父母早亡,靠继母抚养成人。1922年,到汉阳晴川中学读书。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到法国学习,后又到新加坡、马来西亚从事革命活动。回国后,党组织派他回孝感小河一带创建党的组织,先后秘密发展张伟松、张金川、刘庆如等7名先进分子入党,于1926年 10月建立中共小河支部并任支部书记。1926年,李洞章在小河积极开展北伐……[详细]
  卫祖圣(1889~1933) 又名李祖生,生于卫店刘家营一贫农家庭。1925年,他在共产党员吴光谟的帮助下,参加革命。不久,吴光谟介绍卫祖圣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8月,创建刘家营党支部,卫祖圣任支部书记。这是孝昌县境内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的支部,卫祖圣是孝昌县境内第一个中共支部书记。1926年8月,北伐军云集武昌城下,9月,卫祖圣发动卫店至王店铁路沿线的2000多农民,沿线站岗护路,粉碎了吴佩服孚……[详细]
  乐继韶(1899~1928)男,字维韵,号德初,生于湖北孝感卫店(今孝昌县卫店镇)乐家河一贫农家庭。幼时聪颖好学。1919年5月,考入汉阳清川中学。是时,马列主义广为传播,继韶深受新思想的熏陶,遂同进步学友丁超群、吴光谟等共创《时事评论》,猛烈抨击北洋军伐的-。组织学生反帝反封建。1923年在董必武、陈潭秋的影响下,继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9月,考入武昌文华大学。1926年元月,在汉孝感籍进步青年共……[详细]
石志泉 法学专家 (18891960)
  石志泉(1889~1960) 名美瑜,号有儒,石凤翔胞兄。石志泉幼小勤奋好学,14岁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攻读法律专科。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加入孙中山主持的同盟会,从此,全心关注国家时政,并组织青年学生以同盟会政治纲领为依据,随时准备推翻清王朝,振兴中华。为作好舆论准备,石志泉常在《民报》发表关于政体、国体的文章,抨击清王朝政府。辛亥革命后,石志泉回国就职于湖北军政-。随后,黎元洪调京,……[详细]
   李文田(1881~1930) 字瑞蓉,名镜容,1881年出生,白沙人。幼时苦读经书,爱习诗文,青年时期,胸怀大志,关心国事, 他曾在诗中写道:“多少兴亡愤,凄凄无所支,愿将身世泪,化作杜鹃啼”。 为了寻求国家富强之道,于1903年留学日本,次年与秋瑾女士一同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06年同秋瑾、郭定安等一道回国,清政府赐李文田“进士”学衔, 他婉言谢绝说:“愿作痴农,不当学士”。后立足……[详细]
徐焕斗 历史学家 (18731949)
  徐焕斗(1873~1949)字星槎,号环渔,雅号泊叟,花园人,其家为书香门第。徐焕斗幼小聪慧,11岁可背唐诗百首,成绩优异。1894(光绪二十年)年进两湖书院专攻文史诗文,后留校助教。从此,他潜心研究文史,光绪年间荐举孝廉方正,为补用县知,后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回国,1912年任汉口警察局局长,但其志趣并不在此。徐焕斗精通文史,主修《汉口小志》,亲临江城考察史料,走访“黄鹤楼”、“晴川阁”、“……[详细]
  高燮曾(1841~1917) 字理臣,名楠忠,花西栗林店古柏树村人。清咸丰八年(1858)中举人,同治十三年(1874)高燮曾与本县屠仁守、秦应逵三人同科考中进士。高燮曾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光绪时,他官至给事中和左都御史。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高燮曾与另外六大臣共上奏折弹劾北洋大臣李鸿章“误国”,要求“惩处”,“以儆将来”。并曾疏指西太后懿旨,有“挟朋比私,淆乱国是”之语,……[详细]
  刘阐,又名刘纬,东汉末江夏竟陵人,益州牧刘璋次子,孙吴御史中丞。刘阐为人恭顺,轻财重士,有仁爱之风 。214年(建安十九年)父亲刘璋投降于刘备,刘备将刘璋刘阐父子迁居于南郡公安。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大帝讨灭刘备部将关羽,收复荆州,以刘璋为益州牧,驻秭归。刘璋去世后,225年(黄武四年),南中的豪杰都反叛,归附于吴,大帝命刘阐为益州刺史,让他居于交州和益州的国界。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刘阐回到建业……[详细]
  刘循,东汉末益州牧刘璋之子。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刘备进围雒城,循率军抵抗,坚守近一年。城破被俘,刘备封他为奉车中郎将。历史传记蜀奉车中郎将、昔益州刺史刘璋长子。先主伐蜀,璋遣张任、刘璝率精兵拒捍先主於涪,为先主所破,退与璋子循守雒城。先主进军围雒,时循守城,被攻且一年。后蜀定,璋时从庞羲启留循,先主以为奉车中郎将。孙权杀关羽,取荆州,璋及次子阐归吴,循留。是以璋二子之后,分在吴、蜀。……[详细]
刘瑁 [三国] 益州牧刘焉第三子 (?~208)
  刘瑁,江夏竟陵人,益州牧刘焉第三子。刘焉入蜀任益州牧,随行。东汉末年官至别部司马。东汉末年官至别部司马,一直跟随着父亲刘焉。刘焉入蜀任益州牧,随行。刘焉与陈留人吴壹有旧交,于是吴壹带领家属跟随刘焉入蜀。刘焉心怀大志,听相面的人说吴壹的妹妹吴氏有大富大贵之相,于是就替刘瑁纳吴氏为妻。刘焉死于兴平元年(194),刘瑁娶亲至晚在此年之前。建安十三年(208),曹操攻打荆州屯襄阳,刘璋派遣使者致敬,操加瑁……[详细]
刘诞 [] 东汉宗室、益州牧刘焉第二子 (?~193)
  刘诞(?-193年),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门)人。西汉鲁恭王刘余(汉景帝第五子)后裔。东汉宗室、益州牧刘焉第二子,官至治书侍御史。汉献帝初平四年,自为内应,与兄刘范、征西将军马腾合谋偷袭长安,打算除掉董卓余党李傕。计事不密,偷袭失败,刘范、刘诞两人被杀。……[详细]
刘范 [] 东汉宗室、益州牧刘焉长子 (?~193)
  刘范(?-193年), 刘焉的长子 ,在汉朝中任左中郎将。献帝初平四年,与弟治书御史刘诞为内应,与征西将军马腾合谋偷袭长安,除掉董卓余党李傕。结果,计事不密,范、诞被杀,偷袭失败。……[详细]
唐克威 著名抗日英烈 (19131943)
  唐克威(1913―1943),原名徐德乾,号延明。湖北枣阳人。中共水东地委书记。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1932年考入北平大学法商系。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在“一二九” -中遭逮捕,后被营救获释。1938年5月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到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1939年9月,任中共冀南区委党校校长。1940年,先后任冀鲁豫边区八路军办事处主任、中共豫北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