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江苏 > 常州 > 溧阳历史人物介绍2

溧阳历史人物介绍2

更新时间:2023-12-30

  史蔚馥(1891~1944),字从吾。溧阳蒋店草溪圩村人。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青少年时,感于国家内忧外患,不满清廷统治,遂投身革命,加入陈其美组织的反清秘密团体,参加辛亥上海起义。民国元年(1912年)考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后保送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毕业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上校团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上校军事教官、上校参谋处长、少将团长、少将副师长兼参谋长、集……[详细]
  陈宗平(1919~1941),原名陈庆华。溧阳县(今溧阳市)溧城镇人。烈士。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加群众自发组织的救亡演剧队,在武汉、重庆等地积极宣传抗日。民国27年(1938年)秋奔赴延安,考入抗日军政大学。当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初,随抗大一分校到达晋东南,毕业后分配到中共晋冀豫区委(后改称太行区党委)机关报《胜利报》社任记者。他的职务是记者,抄写、刻钢板、通讯联络等份外工作,他也样样都抢着干……[详细]
  周苏平(1909~1941),原名金水,曾用周福生、李健生。溧阳县(今溧阳市)马垫乡张巷里人。烈士。少时就读于本村私塾,后在溧阳同济初中和南京一所矿校求学,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民国21年(1932年)中共溧阳特支成立,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受组织派遣,前去溧阳县白塔、周城一带,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开办农民夜校,宣传革命真理,组织土地会、穷人会、贫农会等群众组织;从中发展党员,建立白塔、山东头、汪洋……[详细]
  陈半亭(1892~1935),原名陈殿荣,别号半亭、恬荣、子颖、听雨轩主等。溧阳县(今溧阳市)前马乡前马村人。画家。七八岁在私塾读书时,就喜欢临摹香烟盒上的画片、残缺的《聊斋》绣像。后来得到《芥子园画传》作为范本,画艺大进。年稍长,着重学习山阴二任(伯年、渭长),又钻研岭南二高(奇峰、剑父),颇多心得,以熟宣纸画走兽,彩墨晕染,清新有致,所作狮、虎、猴、鹿、狐狸、松鼠等动物,无不栩栩如生,逗人喜爱……[详细]
  周仁寿(1858—1929)原名坤荣,字敬甫,又作镜甫。江苏溧阳人。眘琊道尹兼警备司令。20岁在县城经营小茶馆。1900年考取举人,1906年被分发到莒州任职。不久升为冠县试署。1911年,由山东巡抚胡建枢保荐代理莒州知州。1913年被任命为莒县知事。主莒后,将原有练勇扩充成有马步警兵600余人的警备队,筹集枪械,加强训练,大张旗鼓地在全县范围内剿匪,境内大小股匪或被歼或逃匿,社会秩序得以改善。民……[详细]
  菡子 (1921~2003)又名方晓。女。江苏溧阳人。中共党员。1937年肄业于无锡竞志女中高中。1938年参加新四军,历任五支队10团战地服务队队长,《前锋报》、《抗敌报》及《淮南日报》、记者,《淮南大众》杂志总,华东局宣传部干事,山东省妇联宣传部长,华东妇联宣传部长,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创委会副主任,安徽省委宣传部处长,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审。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上海作协第四届理事……[详细]
  蒋星煜 (1920~)江苏溧阳人。肄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曾任重庆中央政治学校图书馆职员,中华教育电影厂,南京中央通讯社记者。1949年后历任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华东文化部艺术处干部,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两次荣获中国作协抗战时期从事文学创作老作家荣誉纪念牌。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中国戏曲史钩沉》、《中国戏曲史探微》、《〈西厢……[详细]
  狄其骢 (1933~1998)江苏溧阳人。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历任山东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论选读》、《文艺学问题》、《文艺学新论》,论文《面向新的综合》、《艺术哲学的革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形态问题》等。专著《马克思恩格斯艺术哲学》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991年山东省优……[详细]
  蔡葵 (1934~)江苏溧阳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任《文学评论》常务副主编,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论著《长篇之旅》、《大叙事品格论》、《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合作),主编《小说家喜爱的小说》、《长篇的辉煌》、《茅盾文学奖获奖丛书三种》等,另有《中华文学通史》等集体论著多种。……[详细]
  王翔弘,1983年3月4日出生于江苏溧阳,中国内地男演员,毕业于上海戏曲学院 。2001年,参演首部电视剧《四大名捕斗将军》进入娱乐圈;2002年参,演武侠剧《风云》系列;2008年,主演民国剧《牌坊下的女人》受到关注;2010,参演电视剧《聊斋三》;2011年,因出演清宫剧《宫》而被观众所熟知。2013年,参演《绝爱之城》,《新京华烟云》,《生死钟声》和《九死一生》。……[详细]
史轶蘩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史轶蘩(1928.11.1- )(女)临床内分泌专家。江苏省溧阳县人。 1954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50~60年代,对嗜铬细胞瘤的术前药物准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的早期诊断和抢救及原发甲旁亢的骨软化等多种内分泌临床的疑难问题,提出独到见解,显著提高这些疾病的诊治水平。近年来领导的激素分泌性垂体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和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的临床研究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详细]
程顺和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程顺和(1939年9月2日—),江苏溧阳人。小麦育种专家。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程顺和的童年是在动荡和清贫中度过的。1939年,他出生于江苏溧阳五荡湾村一个清贫家庭。那正是日寇侵华、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两岁时,他就被舅舅放在稻箩里挑着到处逃难。五岁时,父亲因病去世。聪慧、坚强、善良的母亲靠给人家洗衣、缝衣或铺个小摊子抚养他和两岁的弟弟。……[详细]
庄松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庄松林(1940.8.14- )光学专家。出生于1940年8月14日,江苏省溧阳人。196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1979年赴美访问研究,1982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198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共享得中青年专家,1985年、1987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89年获第一届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1990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获优秀突出贡献回国人员荣誉证书,199……[详细]
蔡邦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
  蔡邦华,昆虫学家、教育家 1902年10月6日生于江苏溧阳。1923年毕业于日本鹿儿岛高等农林学校动植物科。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3年8月8日在北京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浙江大学农学院院长。对于螟虫的发生、防治与气候关系的研究,创立了一套害虫预测预报制度对于谷象发育与温湿度关系的研究,分析出其猖獗发生的最适度,解决了害虫猖獗长期争论的问题查明了中国产……[详细]
朱森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森元,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1930年10月26日生于江苏溧阳。1949-1952年在南京大学航空系学习。1960年在莫斯科包曼高工获副博士学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科技委顾问、863-702的技术咨询专家。曾任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中的专家组组长。 长期从事火箭发动机的理论与工程研究。早期参加地地导弹用液体火箭发动……[详细]
翟中和 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院士
   翟中和 (1930.8.18- ), 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院士。 1930年8月18日生于江苏溧阳,在艰苦动荡的岁月里从小学读完高中。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学系。1951年被清华大学选派到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生物系学习,攻读遗传学专业。1956年以优秀毕业生资格毕业。回国后分配到北京大学生物学系任教,跟随李汝琪教授和沈同教授,从事遗传学和放射细胞学的基础研究和教学。1957-……[详细]
吴云东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云东, 理论有机化学家。香港科技大学教授。1957年生于江苏溧阳。198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1986年获美国匹兹堡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理论与计算有机化学的研究。提出Sharpless环氧化反应的机理,用理论方法解决过渡金属不对称催化机理及其立体化学对钼-烷烯基催化物催化烯烃开环复分解聚合反应和炔烃复分解聚合反应的机理及立体化学进行了理论研究……[详细]
彭少逸 中国科学院院士
  彭少逸,物理化学家 1917年11月9日生于湖北武昌,籍贯江苏溧阳。193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主要从事物理化学、色谱催化方面的研究。早年从事石油炼制和有机合成方面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从事石油炼制催化剂和色谱分析研究。组织领导了合成油七碳馏分脱氢环化制-研究,开发了催化剂,实现了工……[详细]
沈学础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沈学础
  沈学础, 物理学家 1938年2月28日生于江苏溧阳。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 从事凝聚态光谱及其实验方法研究。发展了光学补偿双光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方法,发现了一定条件下某些固体存在声学局域模。发展了傅里叶变换光热电离谱方法,使硅中浅杂质检测灵敏度有数量……[详细]
  宋之绳自幼就跟随父亲在京城生活。7 岁开始正式求学于表伯吴同宇,学骈对,有“鱼吞月影蝶舞风光”之句。这一年的冬天,贺中泠尚书拜访宋家,得知宋之绳会骈对,于是口占一句“杨柳外晓风残月。”宋之绳马上应到:“芙蕖际初日轻霞。”贺尚书十分赞赏。宋之绳8岁跟表兄学作八股文。十几岁时,文章已可以写得奔放有致,在京城小有名气。崇祯六年(1633)乡试落第,宋之绳大病一场,险些送命。崇祯八年(1635)与好友钱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