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黑龙江历史人物介绍13

黑龙江历史人物介绍13

更新时间:2023-12-30

  李桂林(1916.11-1983.6)李桂林,巴彦县兴隆镇人。后随家迁至呼兰县康金镇前进村。8岁开始放猪、扛活、当长工、卖零工。1946年5月,被群众选为康金镇民主街街道主任和土改工作队的片长。194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呼兰县东岗苗圃主任。1956年任康金镇党委副书记,1957年任三胜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1958年8月,任康金镇前进大队党支部书记。李桂林到前进大队任党支部书记时,社员……[详细]
  刘志恒(1910―1937.7)刘志恒,字智新,黑龙江省宾县人。小学毕业后入宾县县立中学读书。在吴天民老师的支持下,刘和季铁中、杨继增等同学组织了读书会,读了大量进步书籍,受到革命启蒙教育。1932年9月,由吉林省一师转到哈尔滨东省特别区立第二中学高中(师范科)五班。五班学生中有些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他们开展了为抗日战士募捐和向校方要求增加伙食费的斗争,刘积极地参加了这些活动。1932年11月,刘……[详细]
  于天放(1908-1967.5)于天放,原名于九公,化名于树平,又名于文礼,呼兰县白奎乡三道沟屯人。1918年开始读小学,1921年考入齐齐哈尔黑龙江省立工业学校。时值大革命时期,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927年秋季,为抗议日本出兵山东,干涉中国内政,省城齐齐哈尔8所中等学校的数千名学生举行爱国--,于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在这次-活动中,他和另外7个学生被捕,在督军署扣押两天后获释。1928年8……[详细]
  黄有(1899-1938.3)黄有,呼兰沈家乡罗家窝堡村(今文化村)人,幼年务农。1920年同其兄弟黄富、黄珍迁往汤原县前太平川后六里路开荒。后开垦到300多垧地,成为地主,群众称该屯为黄有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人民纷纷起来抵抗。黄参加了当地的红枪会。1934年春,中共汤原中心县委负责人夏云阶,率领抗日游击队,在太平川展开了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斗争。6月夏云阶率队在太平……[详细]
  王鸿恩(1888-1942) 王鸿恩,字锡三,呼兰莲花乡大东村人。自幼聪颖好学,在乡下读完私塾,以优异成绩考入省城齐齐哈尔师范学堂。毕业后回呼兰做小学教员、第一初高等两级小学校校长。1918年10月任呼兰县教育局局长。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激起全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各地的声援斗争一浪高过一浪。呼兰县广大爱国师生纷纷行动起来,成立呼兰县沪难后援会、呼兰县学生联合会。教师、学生和一些爱国工……[详细]
  王芝馥(1888.8-1943.4)王芝馥,女,别名尚王芝馥(丈夫姓尚),人称尚大夫,呼兰县人。父王雅庭,早年参加英格兰基督教长老教会,以此关系,1912年1月,已有一个女儿的她考入奉天(沈阳)医科大学(基督教会办)。这所大学是东三省第一所培养西医人才的最高学府。1918年经过6年的艰苦努力,王获毕业文凭。1919年春,回到呼兰,入英国人余克信办的基督教会医院,当妇科大夫。她是这所医院的第一位女医……[详细]
  何畏(1922-1938),原名何永祥,民国12年(1923年)生于吉林省宾县新甸村的一户贫苦农家,刚满8岁时,随家迁居到方正县大罗勒密山区,以给地主放牛为生。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的魔掌就伸到大罗勒密地区,侵略者的兽行在永祥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埋下仇恨的种子。伪康德2年(1935年)夏,李延禄率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军部来到大罗勒密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组织农民建立反日会等多种群众抗日组织和……[详细]
吴景才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
  吴景才(?—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山东义州府人,家中世代为石匠。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来到东北,曾在黑龙江省珠河县乌吉密住过饭铺;在乌吉密、三股流一带给地主耪青;在三股流常万屯沟里开小烧锅烧酒。1933年,日伪军进山“讨伐”赵尚志领导的珠河游击队,遭到重创,败退时路经烧锅沟,实行疯狂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吴景才家的房子和全部家当被一把火焚烧殆尽。10月,吴……[详细]
荣孟枚 [] (1878~?)
  荣孟枚 字叔右,阿城正黄旗人,光绪四年(1878年)生。幼聪颖,清末乡试中秀才后入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毕业后应清政府学部试验,得法政科举人,殿试一等,授主事。历任旧中国江苏巡抚署秘书,营口商业中学监督,黑龙江省都督府参事,中央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奉天法政专门学校教授,驻京奉军总司令部秘书,吉林督军秘书,吉林边防副司令长官公署及省政府秘书。伪满时任三江省民政厅长、龙江省教育厅长等职。荣学识渊博,才思……[详细]
穆隆阿 [] (1854~?)
   穆隆阿 又名沃隆阿,生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原籍阿勒楚喀镶蓝旗,属八十(满族人名)佐领下披甲兵。同治九年(1870年)征乌哩鸦苏台立战功,赏戴六品蓝翎。光绪三年,被派充吉林六起马队统领。光绪四年(1878年),补阿勒楚喀镶蓝旗骁骑校。光绪十四年至十九年(1888--1893年)期间,因屡立战功,先后被晋升为阿勒楚喀正蓝旗防御和记名佐领。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十二月,出任宁古塔副都统衙……[详细]
  王满祥(1883-1956年)阿城县料甸子小红旗屯生人,1937年迁居阎家屯。16岁给本屯地主杨家赶车,每年春夏送粪种地,秋天往回运租粮,冬季外出拉脚。入冬以后,套7匹或9匹马的木轴大车,装载粮食或油料,运往沈阳、齐齐哈尔和富锦等地。每车载重量都在七八千斤以上,次年春返回,运回布匹、食盐和杂货。他在杨家共赶了33年大车,民国20年(1941年)解雇回家。王满祥祖孙四辈都是赶车出身,祖传的技术和实践……[详细]
  梁喜(1933-1982年)阿城县平山北三间房屯生人,农民出身,中共党员。从1950年以来,历任村长、副乡长、林场党支部书记、山河公社革委会副主任、松花江地区战备指挥部山建科科长等职务.梁喜从小就爱好打猎,经常跟随父亲梁俊有去深山狩猎。他家哥五个(二弟梁玉、三弟梁发、四弟梁云、五弟梁彦)都是山河、平山一带出名的猎手,其中梁发枪法最佳,弹无虚发。当时,山河屯和四道河子一带森林茂密,野兽很多,黑熊、野……[详细]
  刘保搢,民国13-16年1924-1927年,任阿城县设治后第十二任县知事,任职4年时间,为地方办了一些好事,甚受民众爱戴。放赈济民 到任初,正值第二次直奉战争,军阀混战,政局不稳,兵祸匪患,农务废弛,民不聊生。刘保搢选派绅商士庶,分赴全县各地,查明极贫灾民6 055户、39 447人,发放赈济粮食(成粮)851.4石,城乡人民始得以安定。兴办教育 民国13年冬,在本县增设小学5所。民国14年……[详细]
   关宏达(1914-1967年)又名鸿达、洪达、文达,阿城县城内常兴屯生人。民国18-20年(1929-1931年),先后就读于哈尔滨第一、二中学,在学校期间参加中国农工民主党。关宏达在学生时代,性好诙谐,在学校参加文艺演出时,常扮演喜剧角色,惹人喜欢。他身胖体壮,爱好体育活动,擅长掷铅球、铁饼。民国18年(1929年)参加哈尔滨运动会,获铅球、铁饼第一名;同年代表哈尔滨市参加东北四省在沈阳召开的……[详细]
  刘长江(1902-1975年)出生于阿城县平山北部七里半屯的一个农民家庭。宾州(现宾县)高等小学堂毕业。先后在阿城县南门里、小岭、交界、肖家岗和五常县兴隆镇、上马台等地当塾师。九·三后在阿城县椴树小学任教员。刘长江一生热爱教育事业,在4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担任复式班教学,能够突出重点,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地讲解,并善于抓住学生心理,准确地传授知识。刘长江非常注意职业道德,经常……[详细]
  李永宽(1886-1941年)阿城县南门外姜家磨坊电生人。平生勤劳,家庭小康。为人忠厚老实,乐善好施,见义勇为,乡里贫困者,辄解囊相助。邻人崔胜,老伴病故,无钱埋葬,停尸在床。李永宽主动代为赊购棺材,料理安葬。后来崔胜家贫不能自给,无力还债,李永宽就全部代为偿还。一次,路遇倪富、倪生两孤儿,因饥饿气息奄奄,李永宽用车拉到家中,用米粥救活,收养长大成人。乡邻感其德称为李五爷。民国14年(1925年)……[详细]
  鞠成椿(1908-1977年)阿城县城西北鞠家床子屯(今哈尔滨市香坊区)生人,平生热心于慈善救济事业。民国18年(1929年),他献出自家在柞树林的土地12垧,交给阿城县慈善会作为义地,栽培果树1400株。以后,又献出白城后红旗屯熟地12垧,柳条通6垧,作为慈善事业需用。伪满康德3年(1936年),鞠成椿用伪币4.8万元,在阿城建立孤儿院两所,收养孤儿70余名。孤儿所需韵衣、食、住和教养等一切费用……[详细]
  崔德(1910-1977年)阿城县城北后靳家屯生人。家贫,祖孙三辈给地主扛活。崔德从十四岁起,连续扛了22年大活。1945年九·三后,积极参加土改运动,由于为人忠实,处事公平,被群众选为村斗争果实分配委员会主任。1948年春,崔德分到土地之后,看到本屯有些贫困户没种子、缺口粮、畜力弱,有种不上地的危险,就串联了8户贫农,搞起临时插犋组。他从亲戚家借来种子,并把政府奖给的50公斤粮食分给了缺种子、口……[详细]
  苏彬(1923-1950年)出生在阿城县玉泉隋家沟一个贫农家里,从小受地主的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土改翻身后,不忘共产党的恩情,为了保卫胜利果实,1947年4月,他刚结婚不久,就参加东北人民解放军,在独立营担任小队长,转战东北各地,曾参加过解放德惠、四平、天津等地多次大小战斗。东北解放后,随军南下继续参加战斗。一次,在长沙附近遭遇土匪,发生激烈战斗,苏彬为掩护战友,毅然趴在机枪射手身上。战友和……[详细]
  杜振宇(1922-1951年)阿城县小岭杜家崴子生人。1947年7月,在平岭区参加工作任工作队员,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948年12月提为平岭区区长。是年,他带领平岭区担架队去吉林省蛟河县支援解放战争,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49月4月调任天恒区区长。1950年9月,杜振宇被调到阿城后方病院(即二十二院)任副院长兼政治部主任,1951年3月提为院长。当时,院方根据上级指示,动员休养员李玉周伤愈后重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