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杨播(?~513年),字元休,北魏大臣。魏孝文帝拓跋宏令改字“延庆”。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出身于一个世代官僚的家庭。当鲜卑族拓跋珪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建立魏国(史称北魏)时,杨播的曾祖父杨珍就投靠了拓跋氏统治者。尔后,他的祖父、父亲均仕北魏政权,历任太守等要职,受封公侯爵位。杨播的母亲王氏又是文明太后冯氏的外姑,所以,杨播的兄弟、子侄及族孙几十人先后在北魏朝廷做官,直到北魏王朝末期,约一……[详细]
|
杨敷(?~571年),宇文衍,北周朝将领。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北魏孝庄帝建义元年(528),承袭其祖父杨钧的临贞县伯爵位,食邑四百户,除员外羽林监。北魏朝廷0,孝武帝西迁关中建立西魏,他随孝武帝入长安。大统元年(535),拜奉车都尉。后历任祠部郎中、大丞相府墨曹参军、帅都督、平东将军、太中大夫。魏恭帝二年(555),迁任廷尉少卿。他主持刑法公允,为时人称颂。557年,西魏周公宇文觉取代西魏……[详细]
|
刘志(?~570年),北周大臣。原名“思”,宇文泰命改名“志”。祖籍弘农华阴县(今陕西华阴市),417~418年间,他的高祖父刘隆因避战乱,迁居到汝颍(泛指今汝河、颍水流域,具体地址不详)。刘志少年好学,博览群书,既通儒学,又有武略。北魏正光年间(520~525),朝廷以明经征拜他为国子监助教,除行台郎中。永安元年(528),加授宣威将军头衔,任给事中。永熙二年(533),除安北将军、银青光禄大夫……[详细]
|
杨宽(?~561年),字景仁(《北史》作蒙仁),西魏、北周朝大臣。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他少年习文,亦爱好练武。20岁时,被除奉朝请。孝明帝元诩神龟末年,他的父亲杨钧出任恒州刺史(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他要求随父赴边镇立功,被改授将军、高阙戍主。正光元年(520)九月,奉命护送朝使陆希道等去迎接茹茹(亦称蠕蠕,即柔然,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以北)酋长阿那环归魏,以功拜为行台郎中。528年,孝庄帝元……[详细]
|
杨愔(511~560年),字遵彦,小名秦王。南北朝时期北齐大臣。公元511年他出生于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一个贵族官僚之家,祖辈在拓跋氏立国时就投靠了鲜卑贵族统治者,在北魏王朝世代为官。父亲杨津在魏孝庄帝时位居司空。杨愔生性颖悟,6岁开始读书,11岁时已通《诗》、《易》、《左氏春秋》。北魏孝明帝正光中,他随父到了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在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以西的悬瓮山(亦名龙山,或称汲瓮……[详细]
|
杨逸(499~530年),字遵道,北魏末年地方官吏。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杨津之子。其家族是北魏拓跋氏皇室的外戚,世代为贵族大地主。他初以门荫入仕,任员外散骑侍郎,赐爵华阴男。武泰元年(528)二月,孝明帝元诩卒,长乐王元子攸与尔朱荣暗中勾结争夺皇位。当元子攸乘黑夜北渡黄河在河阳(黄河北,河南孟县西)与尔朱荣会面时,杨逸独往陪侍元子攸数日,昼夜不离左右。四月,元子攸在尔朱荣支持下渡河返回洛阳……[详细]
|
杨侃(约487~531年),字士业。北魏末年大臣,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他出身于世代显贵之家,权势显赫,父兄叔侄同时在北魏做官,唯他不愿急于出仕,在家读书习画,以琴棋为乐。他的父亲、华州刺史杨播死后约四年时间(516~517),他承袭了父华阴伯的爵位。此时杨侃31岁,初任汝南王元悦的骑兵参军,后转任扬州刺史长孙承业的参军、统军之职。魏孝明帝拓跋诩正光五年(524),杨侃的叔父杨椿任雍州刺史(……[详细]
|
杨昱(?~531年),字元略,北魏大臣。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其家在北魏朝久为大官僚大地主之家,父曾官至太保。他依靠门荫入仕,初为广平王元怀的左常侍。当时,广平王和京兆王骄横不法,常出外打猎,残害百姓,杨昱曾多次规劝。正始中(504~508),宣武皇帝下诏,命御史中尉崔亮查办二王部属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的事实,多数人被惩处,唯杨昱因对广平王进行过劝谏免于处分,被除为太学博士、员外散骑侍郎。延昌三……[详细]
|
杨津(469~531年),字延祚,北魏大臣。魏孝文帝令改字“罗汉”。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杨播之弟。由于他家是拓跋氏皇室的外戚,所以,当杨津11岁就被引入后宫,侍奉文明太后,授侍御中散。当时,孝文帝拓跋宏年幼,由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她喜欢杨津相貌端庄,知礼义,就擢升为符玺郎中。杨津生性聪明,在宫中行为谨慎,口守机密,很少与亲友接触,且不趋附权贵。司徒冯诞原与杨津相交,这时,他也有意与冯疏远。后……[详细]
|
杨椿(455~531年),字仲考,北魏大臣。魏孝文帝拓跋宏命他改字为延寿。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曾祖父杨珍在道武帝拓跋珪时任过上谷郡(故治在今河北省怀来县南桑干河岸)太守。祖父、父亲均仕魏,担任太守之职。杨椿出身名门,依靠门第入仕,初拜中散,管理皇帝的御马房,后迁内给事,与其兄杨播同侍宫中。后来出任中都曹(魏设有内、中、外三都大官),专管刑狱事务。他处事小心谨慎,查办比较公正,受到孝文帝的赏……[详细]
|
杨恽(?~前54年),字子幼,西汉太臣,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史学家司马迁的外孙。是他在司马迁死后二十多年将司马迁的《太史公书》即《史记》书稿公诸于世。他幼习文史学,尤喜谈《太史公书》,以文才著称,并结交儒生。宣帝时为郎,后升左曹。霍氏谋反,恽首先告发,因功封平通侯,任中郎将。后官至诸吏光禄勋,成了皇帝的近臣。杨恽为官清廉,且有改革精神。任中郎将时,他力排众议、改革弊政,曾使朝廷宫殿以内气象为……[详细]
|
孙霁岷(1938—)陕西华阴人。 擅长雕塑、油画。 1964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后又入中央美术学院进修。 现任湖南省城雕艺术评审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美协雕塑艺委会副主任。一级美术师。作品《梁漱溟》、《义勇军歌祭》等入选全国美展、 出国展,大型青铜雕《蔡和森满门忠烈碑》、巨型纪念碑《华夏之碑》(设计方案)入选全国首届城雕方案展,油画有《美髯翁》。……[详细]
|
杨嚣,杨修之子,出身汉魏名门弘农杨氏,在西晋有名声,为受亲信得力之人,于泰始(266年—274年)初年任典军将军,早卒。 公元278年(咸宁四年)4月23日,尚书左仆射卢钦去世,晋武帝司马炎下诏说:“已故司空王基、卫将军卢钦、领典军将军杨嚣,都一向清贫,去世以后,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近来闹饥荒,听说他们的其家不好过,现在赐他们家里谷各三百斛。” 历史评价司马炎:“故司空王基、卫将军卢钦、领典军将……[详细]
|
杨彪(142年—225年),字文先。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末年名臣,太尉杨赐之子、杨修之父,出身东汉名门“弘农杨氏”。杨彪少年时受家学熏陶,初举孝廉,并被州里举为茂才。后被征拜为议郎,迁侍中、京兆尹,在任内揭发了黄门令王甫让门生0各郡的财物七千余万的-行为,司隶校尉阳球因此奏诛王甫,国人无不拍手称快。历任侍中、五官中郎将、颖川、南阳太守,经三次升迁后任永乐少府、太仆和卫尉。其后历任三……[详细]
|
杨赐(?—185年11月4日),字伯献(又作伯钦或子献)。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时期名臣,出身“弘农杨氏”,祖父杨震、父亲杨秉均官至太尉。少时研习儒学,常隐居教授弟子,不应州郡礼命。后为大将军梁冀所征辟,又出任陈仓令,因病未就职,连辞三公礼命。后以高第迁侍中、越骑校尉。建宁元年(168年),于华光殿侍讲,教授汉灵帝刘宏。历任少府、光禄勋、司空,因灾异被罢免。建宁三年(169年)拜光禄大夫……[详细]
|
杨秉(92~165年),字叔节。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杨震的第三子。小时随父亲学习《欧阳尚书》、《京氏易》,博览群书。学成后,广收学徒,隐居教学。四十多岁应司空的召辟,拜为侍御史。后曾出任豫、荆、徐、兖四州刺史,迁任城相,杨秉每到一处为官,均按任职的天数领取俸禄,多余的从来不要。汉桓帝即位,他以通晓《尚书》被召入宫为皇帝侍读,先后做过太中大夫、左中郎将、侍中、尚书等职。此时大将军梁冀把持朝……[详细]
|
赵发元 (1947~2001)陕西华阴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66年赴乡村插队务农。后历任省报记者,大学教师,《西安晚报》文艺副刊负责人,主任。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随笔集《曲江雨》、《闲言碎语》、《逝者如斯》,主编《三秦花边文苑》、《“荷尖”优秀作文选》等。杂文集《微言集》获西安市第六届文学奖,《曲江雨》获陕西省作协第七届505文学……[详细]
|
阿红 (1930~2015.1.1)原名王占彪。陕西华阴人。中-员。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辽宁省作协-书记、副主席,《处女地》、《文艺红旗》、《鸭绿江》等杂志编委、部副主任,《当代诗歌》副主编、主编,编审。辽宁省作协顾问,中国诗歌学会理事,辽宁省新诗学会副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长命和清明》,诗集《绿叶》、《我的遥远……[详细]
|
杨慎交(675—724),弘农华阴人,出身名门望族。五世祖为隋观王杨雄,曾祖为唐观国公、特进杨恭仁。祖父杨思训,袭爵。杨思训孙睿交,本名璬,少袭爵观国公,尚中宗女长宁公主。预诛张易之有功,赐实封五百户。神龙中,为秘书监。后被贬,卒于绛州别驾。《隋唐嘉话》:“景龙中,妃主家竞为奢侈,驸马杨慎交、武崇训至油洒地以筑球场。”又据《旧唐书·吐蕃传》,中宗曾命他与李隆基、武廷秀等四人与吐蕃使者善击鞠之部下比……[详细]
|
杨仁辂,唐朝驸马,出身弘农杨氏,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史书没有对他的履历的相关记载,尚唐太宗第十三女晋安公主,官拜驸马都尉。晋安公主原来的驸马是韦思安,不知何故改嫁杨仁辂。……[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