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广东 > 汕头 > 澄海历史人物介绍3

澄海历史人物介绍3

更新时间:2023-12-30

  余锡渠(1917.1~1968.6),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县(今澄海区)莲上镇永新村人。1938年参加广东第九区民众抗日自卫团分队长教导队训练班;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下半年至1947年秋,先后担任中共潮澄饶永平乡党支部书记、中共澄海二区区委委员兼永平乡党支部书记、中共澄海区委委员,中共苏南区委书记兼永平乡(今永新村)党支部书记、中共苏南区委书记、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澄海大队大队长;1……[详细]
  林道乾(生卒年不详),澄海县苏湾都南湾村人(今湾头镇)。明时海上武装力量首领,也是明代拓殖南洋的著名人物。道乾青年时为潮州府小吏,足智多谋。明中叶海禁森严,虽“片板不得入海,点货不准进番”,但他却“常擅山海之禁以为利”。嘉靖四十五年(1566)三月,道乾造战船50余艘,以南澳为基地,攻诏安,陷五都南厩下等村,为都督俞大猷所败,率众退至北津港。道乾不愿长居北津港,监造战船,经占城(今属越南)回师潮州……[详细]
  王兴顺(生卒年不详),又名传烈,澄海县外砂林厝村人。自幼家贫,为人慷慨好义,深受乡民爱戴。从清咸丰二年(1852)开始,潮属各县三年连降大雨,洪水泛滥成灾,时值太平天国起义,人心思变日甚。王兴顺结识了潮安吴忠恕、陈阿十和潮阳陈娘康等人,于咸丰三年秋,在桑浦山聚义结盟,以“灭清朝,求人民”为号召,发动农民起义。王兴顺回家利用官府勒迫粮赋时机,聚众抗粮,遂成风潮。联合四乡十八间馆乡埋伏于外砂河渡口,袭……[详细]
  高满华(1820—1882),上华玉窖乡(今上窖村)人。成年后,别亲赴暹罗,开始在同宗高元盛处当佣工,以勤劳诚实、善于谋划而得到店主倚重,遂助其经营商务。后自经营小生意,积累资金,于1871年在暹罗创高元发及元发盛等三家机械火砻,是我国旅泰华侨经营机械火砻业之首创者。经数十年奋斗,暹罗、香港、新加坡、广州、汕头均有商号。高满华热心公益事业,在广州创建“八邑会馆”;在香港创建东华医院;对赈济救灾、文……[详细]
  高晖石(1874—1932),高满华之子,于光绪年间往暹罗继承先业,使高氏事业又有发展,成为泰华商界之巨擘。晖石热心侨社和慈善文化事业,是泰国中华总0发起创办人之一,曾受泰国五世皇御封为子爵。民国11年(1922),潮汕“八·二”风灾,他发动海外侨胞捐资救灾,并带头捐资与侨胞共同创建“澄海便生医院”。……[详细]
  陈立梅(1880—1930),字惠芳,号鹤珊,慈黉之次子。青年时弃学从商,前往曼谷接替其父业务。民国元年(1912),鉴于各港联号组织庞大,于泰国、香港、汕头分设黉利栈汇兑庄,以便资金周转,调节盈缺,于泰国、汕头陆续广置房地产,巩固工商业的基础,并继续发展航运事业,承租挪威国船舶之中暹轮船公司,航行于曼谷、香港、汕头、新加坡以及日本等地,前后达40余年。立梅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与高晖石等发起组织中华……[详细]
  林质兰(1874—1922),女,字西园,澄海县澄城镇信宁村人。出生于上海,后返原籍。黄嫫妽(1877一194 3),女,字清芬,澄海县澄城镇城东人,为人豪爽。林、黄两人为妯娌,时痛国事衰沉,常怀维新救国殷望,决意兴办女校,提高妇女觉悟,促进妇女解放。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林质兰和黄嫫妽随夫侯周臣、侯乙符往广州求学,考入两广女子师范学堂,开澄海妇女外出游学之先声。质兰工国文、日语、数学,毕业……[详细]
  余哲贞(1907一l 927),女,澄海县莲上镇永新村人,潮汕妇女运动的先驱者。哲贞出身工人家庭,性格倔强、活泼。民国12年(1923)秋,考入汕头市女子师范学校。在校期间,结识青年教师徐琛,公开宣布订婚,以果敢行为冲破封建礼教,在当时的女青年中产生了很大反响。民国14年3月,东征军进入潮汕,她热情参加革命活动。不久,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9月,被选为共青团汕头地委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成为潮汕妇女解……[详细]
  詹天锡(1906—1928),乳名詹才,饶平县三饶城詹厝堂尾村人。民国8年(1919),天锡高小毕业后考进潮州金山中学,受进步思想影响,积极参加爱国-,后来在一次闹-中被学校开除,转读于汕头友联中学。民国13年(1924)夏,詹天锡与饶城及城郊在外地读书回乡的进步学生联合当地学校部分教职员工,组织“同志学社”,宣传孙中山的-,宣传马列主义,开展学运、工运、农运。民国15年2月,被饶平县政府派任隆都……[详细]
  吴文兰(1904一1928),女,乳名锦芝,澄海县澄城镇城西人。文兰幼年家境清贫,16岁才进入县立第一女子学校读书。民国14年(1925)春,潮梅的革命活动如火如荼。吴文兰深受鼓舞,投身于工农运动的火热斗争中。暑假,女师因故停办,她联络蔡楚吟、黄质等同学,向澄中校长杜国庠提出澄中开门招收女生的要求。杜国庠和县教育局长王鼎新,均是当时知名进步人士,遂破例录取了6名女生,开创了当地男女同校的新风。民国……[详细]
  邹克英(1906一1928),澄海县澄城镇城西人。邹克英出生于上海,少时由沪回澄。民国10年(1921)秋就读于澄海县立中学,在学期间,受“五四”运动影响,与林灿等组织学生会,领导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民国14年秋,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在澄中毕业后,任教于县立第二高级小学,后任该校校长。民国1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因国共合作,他被批准参加国民党,在同月召开的国民党澄海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详细]
  杜式哲(1905—1930),澄海县莲上镇涂城村人。民国l 4年(1925)初,式哲从金山中学转学到澄海中学,在共产党员李春蕃老师的教育和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民国15年(1926)1月,杜式哲在澄海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调往汕头市担任共青团汕头地委文书,协助潮汕地区中共组织领导全区-。同年4月底,调任中共饶平县委书记,翌年9月一10月间,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南下,杜式哲积极组织农军配合南昌起……[详细]
  陈府洲(1905—1934),澄海县东里镇南社人。民国13年(1924),他以优异成绩考进韩山师范学校,结识金中和韩师的进步学生方慧生、黄联绎等人,阅读进步书籍,开始接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民国11年11月,加入共青团,不久,担任韩师团支部书记,与学校进步学生组织“韩师新学生社支部”,与“韩师孙文主义学会”反动分子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民国15年(1926)春,陈府洲在韩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调任潮……[详细]
   郑廷魁,字文湾,澄海县苏湾都樟林人。明天启四年(1624)举人。初授三水县教谕,入京为国子监学录,晋升户部郎中,出任湖广驿传道。后升福建省按察使,因平反官民冤狱,救活数百人而得到人民称颂。旋任江南右布政。著有《荥阳汇编》、《文湾诗集》。……[详细]
   叶芝,号国英,澄海县人。多才多艺,擅写诗文。他县试院试都名列榜首,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贡生。因无意仕途,专心研究分韵诗赋,著有《石莲诗》、《西园稿》、《五云纪游》、《小山寓言》、《一指月咏史绝句》等,刊行于世。工写行书、楷书和隶书,又擅长画兰、菊。 ……[详细]
   陈元勋,字砺谦,澄海县下外都人。幼年聪慧,读书一目十行,成年后,所作八股文,异常清旷。明万历四年(1576)中举人,万历二十年中进士。由司理改为应天府教授。万历二十五年充任浙江举人考试同考官,举贤荐能。后来当了宰相的周祚就是在这一科中经他推荐的。及后,他升国子监助教,转任户部清吏司主事。声誉卓著,祀于乡贤祠。……[详细]
  黄石庵,澄海县隆都上北陇美村人,品学兼优,为一方名儒。曾执教于林大钦故乡海阳县(今潮州市)金石乡,发现林大钦天资聪敏,遂带他到陇美居住就学,悉心培养,使大钦饱学卓识。明嘉靖十一年(1532)林大钦中状元,石庵因此得皇帝召见,赐进士。林大钦又为老师请旨建府第,并亲笔题“黄氏家第”石匾,及“状元先生第,进士世范家”门联(府第今完好)。从此,黄石庵便成为遐迩蜚声的“状元先生”。……[详细]
  王彰,字廷显,澄海县苏湾都上王村(今莲下镇槐泽乡)人。明宣德十年(1435)乙卯科举人,正统四年(1439)中进士,授官刑部广西清吏司主事。王彰天资聪敏,擅长诗赋,特别精通刑律,为官时执法公允,剖析判决案件敏捷。公事之暇常常吟诗,京城中负有盛名的大臣,对他十分器重。王彰官至刑部郎中,后遭贬谪死于山西大同府。著作有《云中稿》和《金台集》。……[详细]
  蔡盘溪,原名规甫,居辟望(今澄城镇西门)。南宋时,曾任惠安、古田等县知事,潮州、连州通判,后升潮州知府。生平博学好古,仁慈正大,每到任所深受当地人民爱戴。蔡盘溪居于辟望时,逢陆秀夫贬黜潮州,安置辟望司。他把秀夫留居家中,朝夕相处,披肝沥胆,忧心国事。他的儿子蔡济(又名丰湖)受业于陆秀夫。后来出仕,也颇有建树。……[详细]
  陈景通(1889—1985),澄海县澄城镇城西管区人,是被誉为“一门忠烈”的革命老人。陈景通青年时期因家贫只身在上海谋生,目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肆意横行,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无能,遂激发了爱国热忱和强烈的革命愿望。民国20年(1931)开始,他全力支持和鼓励老伴及儿女们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民国31年(1942),老伴苏赛金接受潮汕党组织的委托,在汕头盐埕街开设一家小商店,作为党的一个秘密联络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