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谢奕(302-358年),字无奕,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大臣,太常卿谢裒之子、太傅谢安长兄、车骑将军谢玄之父。曾为桓温幕府司马,官至安西将军、豫州刺史。良师益友桓温谢奕年轻就有名誉,初任剡县县令,后入朝为吏部郎,又出为晋陵太守。谢奕与桓温是布衣朋友,桓温任徐州刺史,这时谢奕任扬州晋陵郡太守,起初两人在交往中略为留意谦虚退让,而没有不同寻常的交情。到永和元年(345年)桓温升为安西将军、荆州......[详细]
|
贾充(公元217年-公元282年),字公闾,西晋时期大臣、开国元勋,官拜太尉行太子太保、录尚书事,封爵鲁郡公。贾充主持修订《晋律》,曾参与镇压淮南二叛和弑杀魏帝曹髦,其女贾南风为晋惠帝皇后,地位显赫。公元282年,贾充病重,交出印绶退位,同年四月贾充病逝,时年六十六,谥为武公,追赠太宰。人物生平辅助司马贾逵晚年生下贾充,是充闾的喜庆事,故此为取名。公元228年(太和二年),贾逵病死,贾充尚未成年,......[详细]
|
竺潜(286~374),又名竺道潜,字法深,山东琅琊人,东晋时期高僧。丞相武昌郡公王敦之幼弟。王敦是曾与王导一同协助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成为当时权倾朝野、被目为“仲父”、“王与马共天下”的“王派”中心人物,正是有这样的王室背景,竺潜在当时朝野中的地位之隆,不足为怪。竺潜十八岁出家,师事中州刘元真,师出名门。至二十四岁,竺潜讲《法华》、《大品》。既研究精深,又讲解精湛,故追随他学法问道者,常达五六百......[详细]
|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十六国时期前秦丞相,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王猛官至丞相、大将军、冀州牧,曾平定李俨、击破桓温、灭前燕;富国强兵,辅佐苻坚统一北方;苻坚常把自己与王猛的关系比为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王猛也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王猛积劳成疾,于公元375年病逝,谥号武侯,秦国上下哭声震野,三日不绝。人物生平早年隐居王猛于公元325年(太宁三年)出生于青州北海郡剧县(今山东寿光)。在......[详细]
|
温峤(288-329),字泰真,一作太真,东晋名将,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曹魏名臣温恢的曾孙,西晋司徒温羡之侄。东汉护羌校尉温序之后。温峤17岁出仕,由司隶都官从事累迁至潞县县令。后任刘琨的参军,积功至司空府左长史。317年,温峤作为刘琨的信使南下劝进,从此历任显职,并与晋明帝结为布衣之交。曾任江州太守,参与平定王敦、苏峻的叛乱。苏峻之乱平定后,温峤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封始安......[详细]
|
郭象,字子玄,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西晋时玄学家,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好老庄,善清谈。注《庄子》,别成一书,“儒墨之迹见鄙,道家言遂盛焉”。流传至今。郭象注《庄子》是文学史上的一桩公案。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有详细记载:文学家向秀为“竹林七贤”之一,也是黄门侍郎,少好老庄之学,撰有《庄子隐解》一书,发明庄子奇趣,深得《庄子》神髓,时人以为庄周不死矣!但秀死子幼,无力保护秀注。义遂零落。郭象见秀......[详细]
|
鲁芝(190~273年),字世英,西晋初大臣。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他的祖辈原为本地豪绅。汉末,董卓被杀后,其部将李傕、郭汜率兵攻长安,在关中西部纵兵烧杀,三辅百姓蒙受劫难。鲁芝的父亲在这次战乱中丧生,他与母亲四处飘流,17岁时移居于雍城(今陕西凤翔县)。他在艰苦生活环境中发奋读书,颇有才学,受到州郡地方官的赏识。魏文帝曹丕时,车骑将军郭淮任雍州刺史,发现鲁芝有才学,命举孝廉,除郎中。明帝曹睿......[详细]
|
谢述(389-435),字景先,陈郡阳夏人。少有志行,转太尉参军,从征司马休之,封吉阳县五等侯。世子征虏参军,转主簿,宋台尚书祠部郎,世子中军主簿,转太子中舍人,出补长沙内史,有惠政。随兄谢纯在江陵。谢纯遇害,谢述奉谢纯丧还都。行至西塞,值暴风,谢纯丧舫流漂,不知所在,谢述乘小船寻求之。经谢纯妻庾舫过,庾遣人谓谢述曰:“丧舫存没,已应有在,风波如此,岂可小船所冒?小郎去必无及,宁可存亡俱尽邪?”谢......[详细]
|
晋惠帝司马衷(公元259年-307年),别名司马正度,是西晋第二位皇帝。晋司马衷当政后非常信任他的皇后贾南风。因此贾氏专权,甚至假造晋司马衷的诏书。光熙元年十一月十七日(307年1月8日),司马衷在洛阳显阳殿驾崩,终年48岁,相传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杀,死后被安葬于太阳陵,谥号孝惠皇帝。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司马衷生于曹魏甘露四年(259年)。泰始三年(267年)正月丁卯日,司马衷被立为皇太子,时年九岁。泰......[详细]
|
慕容儁(319年-360年),一名慕容俊,字宣英,小字贺赖跋,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二子 ,十六国时期前燕第二位皇帝。慕容儁即位时名义上仍为东晋的燕王,然而于352年正式称帝独立。慕容儁在位期间消灭了冉魏,入据原本由后赵所占领的中原地区,并移都邺城,大燕进入鼎盛时期,终与南方的东晋和关中的前秦政权三足鼎立。晚年大举征调军队,准备南下进攻东晋,后因激起了国内人民的-,......[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