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朱积垒(1905~1929),九峰上坪人,幼时读私塾,1920年到九峰奎文小学读高小,1922年毕业,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厦门集美学校师范部就读。此间,他结识在校学习的共青团两广区委会通讯员罗明和共青团上海委员会通讯员李觉民,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接触马列主义学说,吸收新的思想,打开了眼界。1924年5月,朱积垒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者枪杀中国学生的--。他亲历这次斗争的失败,看清了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的反……[详细]
|
王志成(1905~1974),原名王嵩基。江苏吴江人。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民国14年(1925年)8月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小学任教。民国17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每晚去棚户区贴标语、发传单和发展积极分子,热情地投入革命工作。不久,因入团介绍人匡亚明离开上海,王失去组织联系。民国18年2月,在新加坡华侨中学任教时,研读《国家与革命》等进步书籍,并在校内传播……[详细]
|
卫志毅(1905~1973)陕西泾阳人。1925年考入国民军第三军杨虎城部在耀县开办的三民军官学校。1926年4月随军进西安参加反围城斗争。11月底,西安城解围后,转入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任政治保卫部部长史可轩的随从副官,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初入西安中山学院军事政治班学习,任校学生会主席和纠察队队长,2月经院长刘含初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旋即奉中共陕甘区执委会之命,以国民党特派员身……[详细]
|
李端甫(1905~1932),原名李其楷,化名刘奇之、刘可久,阜阳县行流集人。民国11 年(1922 年)考入设在阜阳的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民国15 年,经堂兄李乐天(李光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阜阳的国民党内部分为“元老”和“二小”两派。“二小派”中小学教员居多,倾向革命。李端甫利用当时北伐军到达阜阳的有利形势和中国共产党在教育界的影响,反对较右的“元老派”,与“二小派”合作建立国民……[详细]
|
斯诺(1905~1972)全名埃德加·帕克斯·斯诺。美国人。1928年夏以美国《密勒氏评论报》特约记者的身份来中国,通过调查采访,对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产生了同情,曾于1934年同哈里逊·密斯出版商签订了写一本关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著作的出版合同。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他急切地希望到陕北苏区去,采访那些令他仰慕、敬佩的红军将士。为此,1936年春,他专程到上海请求宋庆龄帮助。这时,正在西征的红军,为打破……[详细]
|
官天民,海南万宁县(今万宁市)后安墟人。1905年官天民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官开爵,为人忠厚,思想进步,支持革命,后在南洋病逝。母亲冯氏,朴实善良。官天民有兄弟3人,0德民,老三林民,他们跟随父亲到南洋谋生,老三在南洋参加革命,后被叛徒出卖被捕牺牲。 官天民身体粗壮结实,热爱劳动,从小在父亲身边读书,聪明伶俐,加上父亲严于管教,学习用功,成绩优秀,1921年考入广东省立十三中读书。……[详细]
|
朱瑞(1905-1948),朱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1905年生,江苏宿迁人。早年积极参加进步。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克拉辛炮兵学校学习。1928年加入苏联0,后转为中国0党员。1930年春回国,先后任0中央特派员、长江局军委参谋长兼秘书长。 1931年在上海0-兵运科负责兵运学习班。1932年1月到中央苏区,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科长……[详细]
|
陈洪涛(1905—1932),原名陈素华。壮族。武篆区上圩村人。1924年,他考取百色省立第五中学,被选为该校学生会主席。不久,他组织“东凤留邕色学会”,被选为百色分会会长。1925年退学回乡,投身于韦拔群领导的农民革命运动。同年冬,国民党广西省党部在梧州开办宣传员养成所,韦拔群以国民党东兰县党部名义,选送陈洪涛到该所学习, 学习期间, 他加入中共梧州支部创办的新学生社,并加入了共青团。1926年……[详细]
|
陈恭(1905-1928) 广州起义总指挥部副官长,湘东游击队司令员。 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05年9月出生于醴陵县泗汾镇。1919年入醴陵县立中学。1923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4年10月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科。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东征讨伐陈炯明的战斗,以出色的宣传和讲演能力,多次受到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称赞。1926年初,任国民政府海军局政治部秘书……[详细]
|
王德祥,光绪三十年(1905年)生于武称乡龙门村山边屯。王德祥一生,除了农忙时搞些耕种外,平时都是从事木工手艺工作,一直到去世前。在武称乡、同乐镇一带,他的木工手艺很闻名。尤其起新房的人家都爱请他做木工,他设计的房子9柱、13柱的,也有多达17柱房的。他16岁学木工手艺,20岁后就学成了“画墨”,当上了“掌墨师傅”。他技艺熟练,不用画圆圈,能把一根木头刨得圆圆的;在圆柱上用墨线捆圆周线,不用其他器……[详细]
|
赖月华,乳名煌姑妈,1905年出生于福建省永定县凤城镇西门赖屋的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赖月华与当时在励勤学校任教的张鼎丞结为夫妻。丈夫接受新思想、倾向革命的言谈举止,对赖月华有着直接的影响。1927年9月,永定溪南党组织成立后,金砂各乡在溪南党支部的领导下,先后办起了平民夜校,以启发农民的觉悟。赖月华在革命思想的熏陶之下,不但带头剪短发,参加西湖寨夜校学习,还走村串户动员其他妇女上夜校学习。在……[详细]
|
132、邹序龙
邹序龙,字仁让,县永靖团锡溪村(今锡溪乡)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生。民国12年(1923),考入湖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民国14年五卅惨案后,参加长沙声援上海工人学生反帝--斗争,省会学校提前放假,旋与谭国辅、周廷举、陈树华等参加新化旅省学生暑期社会服务团回新化,分赴农村宣传五卅惨案经过。在永靖乡联络进步学生邹新藻、邹光碧、罗世英等20余人,组织“永靖学友会”,印发通俗宣传小册子,开展演……[详细]
|
舒同(1905年11月25日~1998年5月27日),男,字文藻,又名宜禄。东乡人(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区)。书法大师。原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陕西省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任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舒同1905年12月14日(农历11月25日)出生在东乡县孝冈镇(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区孝岗镇),1998年5月27日在北京病逝。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1920年6月在家……[详细]
|
李光庆(1905-1989 ) 全国劳动模范。 湖南省桃源县人,维吾尔族,1905年9月27日生于桃源县枫树乡庄家桥村。未满周岁丧父,家贫未上学。7岁放牛,13岁打短工、做长工,受尽欺凌盘剥之苦。新中国建立后,才从苦海0来。1952年,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双季稻试种获得成功。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选为庄家桥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种稻劳动模范。枫树公社庄家桥……[详细]
|
135、俞大絪 知名学者,北京大学英语教授
俞大絪,女,知名学者,北京大学英语教授。1905年生于浙江山阴,幼年在长沙、上海生活。1927年与后来的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昭抡结婚。1931年毕业于沪江大学。1934年留学英国牛津大学,1936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7年,在巴黎大学进修。抗战爆发后回国,任教于重庆大学。1946年赴哈佛大学进修。1948年回国,先后在中央大学、中山大学和香港任教。1950年,任教于燕京……[详细]
|
韩达生(1905~1941),名绍棠,河南省杞县韩楼村人。少时以优异成绩先后考入杞县甲种农校、开封第二中学。在求学期间接受了五四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启蒙,与同学张海峰、吴芝圃、杜孟谟、马沛毅等组织反对旧礼教、旧文化的杞县风俗改良会,他们阅读《向导周报》、《新青年》、《中国青年》等进步刊物。又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在开封各学校青年中探讨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1925年5月,经马沛毅、彭振……[详细]
|
王占春(1905~1932),龙溪县邹塘村人,闽南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创始人之一。1926年北伐军进漳后,王占春成为-的中坚分子,被选为学生会委员。学校当局阻挠和压制-,王占春和进步学生一起,坚持活动。并参加CY(共青团)组织。1927年2月,王占春正式转为中共党员。参加漳州工农运动讲习所学习,他一方面学习理论,一方面参加革命实践,在漳州、石码一带声势浩大的倒蓝反廖”(石码“土皇帝”蓝汝汉、漳州军阀……[详细]
|
王润波(1905-1933),名启大,开县汉丰镇西津坝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少年时就读于县立高等小学堂,后与其兄同到成都读中学,1919年转学到巴中县中学,次年又转入绥定联中。润波天资聪敏,博闻强识,是学校的高材生,深受教师赞许。1922年中学毕业,因受当时民国主革命思潮的影响,经在上海的同乡友人介绍,1925年12月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1926年1月毕业时,他以学业优异、……[详细]
|
黄励(1905-1933) 中国革命互济会全国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革命烈士。 湖南省益阳县(今益阳市赫山区)人,女,1905年3月17日出生于益阳县城一个贫民家庭。幼年就读于长沙益湘小学,后人长沙衡粹女子职业学校。1924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受党组织派遣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因学习成绩优异被分配到中山大学党的建设教研室工作。她坚决反……[详细]
|
郭志雄(1905~1941年)郭志雄,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乳名佛建,别号积健,百崎乡里春村人,回族。父郭九牧,早殁。母蔡氏孀居,含辛茹苦,抚育两子,志雄排行第二。祖父郭秧,客居上海,经纪印人香木,以微薄的收入养活媳妇和两个孙子,延续香火。志雄童年时就表露出聪颖过人的禀赋和坚毅勇敢的性格。为使他识字明理,祖父送他进乡里西角塾馆读书。因知穷人读书不易,他尽心苦读,卓有长进,……[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