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原名钟谭宗。出生于广东汕尾海丰公平鱼街,客家人。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和创作工作,贡献卓著。是我国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大师、现代散文作家。 少年聪颖勤奋,爱好诗文。1922年毕业于海丰县陆安师范。师范学校学习期间,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开始学做白话诗。毕业后在家乡一带教小学,20年代中期到广州岭南大学国文系工作并学习 。 1927年秋,在中山大学中文系任助教,与顾颉刚等人组织了民俗……[详细]
|
廖奉灵(1903—1994),女,祖籍广东省番禺县。1903年3月20日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长大。其父廖德山曾是孙中山的同班同学,毕业后又与孙中山同时在澳门行医,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多年,他主张教育救国,曾开办过一所中学,10个子女中有8个当过校长。廖奉灵年幼时即受其父教育救国民主主义思想影响,立下教育救国志向,勤奋读书。1924年毕业于岭南大学,先后在培正、培道、执信等中学任教。1929年……[详细]
|
邹同礽(1903~1938),号云伯,义名恺齐、抗衡、一平,代号童群。原籍江苏省无锡市,3 岁丧母,4 岁寄养在六安城祖父家。幼读私塾,勤奋好学。民国8 年(1919 年),毕业于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考入合肥省立第六师范。民国13 年考入北京大学。在读书期间,深受李大钊等革命家的影响和教育,悉心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民国15 年夏,弃学回乡,投身革命,与施先明等人在六安组织“马……[详细]
|
江靖宇(1903~1971),名澄,字中靖,桐城县大关乡小园庄人。江靖宇少时常放牧于麻山之麓,白沙河滨。13 岁入私塾读书,17 岁考入省城安庆公立甲种工业学校,后因担任学生联合会工作,积极投入-,被校方勒令退学。民国12 年(1923 年),考入安徽法政专科学校。国共合作时,以共产主义青年团员身份加入国民党。民国15 年,在安庆西郊海角州从事农-动,建立了海角州独立区农民协会,辖11 个农会小组……[详细]
|
苏士杰(1903~1936)又名醒民、继善。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人。幼时先后就读于家乡初小、县立象峰高小和华县咸林中学。在咸林中学受进步教师魏野畴、王复生影响,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社会活动。1924年夏考入北京大学,同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共产党员。1926年3日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军校),编入第四期政治大队第二队。同年10月毕业,被派往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政治部,先后任干事、宣……[详细]
|
蒋匀田(1903~1994),名锡,字匀田,祖籍蚌埠。蒋匀田于民国15 年(1926 年)毕业于北京国立政治大学。民国17 年回家乡任蚌埠-秘书,并在华利街创办《蚌埠日报》,此后他的主要精力放在办报上。是年冬该报停办,蒋匀田依靠当地商人王寿松的资金支持重新开办《新蚌埠日报》。民国18 年,他接受北平大学的聘请,任大学讲师。民国23 年他加入了中国国家社会党。北平沦陷后,蒋匀田回到家乡。民国27 年……[详细]
|
柳湜(1903—1968) 教育部副部长。湖南省长沙县人,1903年出生于一个贫寒家庭。幼年丧父,母以刺绣、缝纫供其上学。1916年考入长沙县立师范。受徐特立、朱剑凡等名师熏陶,又常与同窗好友曹伯韩、蒋长卿、黄彝等一起阅读进步书刊,心智渐开,形成了朴素的爱国思想。1921年毕业后,在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附设补习学校教书。先后结识了毛泽东、李维汉等湖南党组织的负责人,思想更加倾向革命。1927……[详细]
|
徐复观(1903—1982),亦名秉常、佛观,其师熊十力为之改“佛”为复。晚年居香港时,用名“天行”。浠水县团陂人。12岁就读于县城高等学堂。旋入省立第一师范。1926年入湖北省国学馆,1928年东渡日本留学,不久,考入陆军士官学校,涉猎政治、经济、哲学诸书,视野大开。“九.一八”事变后,因秘密从事抗日活动被遣送回国。先后在国民党政府军队任团长、军参谋长、师管区司令。“七.七”事变后在国民党参与指……[详细]
|
邓亻壹,邓 亻壹(1903—1931) 红十二军军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郴县(今郴州市苏仙区)人, 又名邓益,1903年出生于郴县栖凤渡一个农民家庭。7岁开始读书,打下古文基础,受到爱国主义传统的影响。1922年考入长沙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加入共青团。1924年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论中国之存亡》一文中指出:“军阀混战,外来侵略,封建思想奴役统治几……[详细]
|
刘宴春(1903年~1971年) 名芳园,字宴春,以字行,曾化名王耀先,刘耀先等。濮阳县人。17岁考入濮阳县立高级小学。半年后因家贫辍学,在家务农。 1922年10月,刘宴春考入濮阳县立师范讲习所。1925年到濮阳县立第一模范小学任教。高小时的同学徐仲三(一小教员、中共党员)经常给他讲革命道理。1930年7月,徐仲三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年暑假,刘宴春又发展两个党员,第一模范小学成立了党……[详细]
|
金慕儒(1903 ~ 1980),字行美(排行第三,乳名美三),利福塔人。他出身贫寒,曾先后从事过织布、染布、挑煤等各种营生。后经人介绍,帮助叶(长春)管事做跑腿生意,主要是经营鸦片烟,穿乡代购,赴津市、常德代售,结识了不少商界朋友,为他以后进入商界名流迈开了第一步。1926年,省农协特派员谢策智来桑植开展农运工作,金慕儒积极响应,参加了农民协会。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大-,农运成员有……[详细]
|
马光宗(1903-1987) 中将。回族,号耀武,甘肃广河人。1930年3月任第15路军骑兵2团上校团长,1935年参与围堵红军西进,1936年6月21日红军包围下马关后,马鸿逵部骑兵营长孔庆福和县长董天祥率部死守,马鸿逵亦从银川派出骑兵部队前往助战。红军为避免伤亡,采用政治攻势,围城两个星期,城内无水,人心恐慌,红军向城内喊话,宣传党的政策。因此,在我军强大的政治攻势下,守城壮丁队纷纷起义。红军……[详细]
|
多才作家——聂绀弩 聂绀弩(公元1903-1986年) 京山县城关人,字干如,曾用笔名耳耶、二鸦、箫今度等,是我国现代老一辈著名的多才作家,新闻工作者,杂文家,古典文学研究学者,诗人。 聂绀弩早年曾在马来西亚、缅甸,当过教员和报纸。在三十年代初,他写过许多小说、诗歌、剧本。在抗日战争时期尤其以写杂文著称。由于他的文学根底扎实,信笔写来,旁征博引,借古讽今,挥洒自如,他的杂文风格酷似鲁迅,为文坛所称……[详细]
|
黄化育(1903-1932),化名张振东,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牛眠村人。 黄化育小学毕业后,考入南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读书。读书期间勤奋好学,成绩优异。黄化育在校期间,由于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经常和进步青年学生一起,阅读进步刊物,传播革命思想。在党组织的关怀、培养和教育下,1924年黄化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0。之后,他对自己要求更严格,工作、学习更加积极认真。他经常组织学生召开演讲会,引起了校……[详细]
|
黄彝(1903-1934) 中共山西省委书记,革命烈士。 湖南省长沙县人,1903年出生于长沙县一个教师家庭。高小毕业后,由徐特立资助,就读于长沙师范学校。他积极参加-,组织救国十人团和话剧团,赴长沙县和浏阳东乡流动宣传演出,开展-运动。还与校学生会其他负责人一道主办学术讲演,号召同学组织读书社,讨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他又创办了一所半日制学校,吸引附近贫苦失学儿童上学。 ……[详细]
|
余泮文(1903—1980),太湖县辛家冲人,晚年定居县城。年轻时,做过13年长工,在家种过3年田。民国18年(1929)参加工农红军,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4年参加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生经受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曾5次负伤,解放后两肺及腰部尚有4块弹片没有取出,是一等残废军人。1950年退休回原籍太湖,继续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他先后16次受到省、地……[详细]
|
房利贵,闽香东岳威虎堂堂主,香店拳第五代掌门人房利贵,字国栋,号登云山闪电手,福建省福州市东门外登云山上山村人,1903年~1981年,房利贵一生均致力于研究民间传统武术,尤其对香店拳这一福州本土少有的民间武术情有独钟,深得其真传,学得精华,无人可比,民国中期房利贵决定打破传内不传外的门规,毅然将香店拳传向社会,得到了社会武术界的赞赏,而今已是桃李满天下,遍布世界各地,被世人尊称为香店拳宗师。19……[详细]
|
张廷枢(1903-1949)张作相次子,原名柏庭,字蔚久,国民党陆军中将。辽宁义县人。1903年生于义州杂木林子村老家。1919年进东北讲武学堂,与张学良同学。1923年,任上校团长,被选送到日本千叶县步兵专门学校学习。1925年回国,先后晋升为少将旅长、中将师长和预备军军长。1928年“东北易帜”后,任改编十二旅旅长,辽宁省第三区剿匪司令,驻防锦州。1931年底,调防北平南苑。1932年,晋升为……[详细]
|
胡也频(1903~1931.2.7)福建福州人。幼年当过学徒工,后曾入海军学校学习。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在北京任《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1928年春到上海从事革命文学活动,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社会科学的书籍。1930年春到济南省立高中教书,并进行革命宣传,组织学生成立“文学会”,研究讨论革命文学。不久,遭到当局通缉。在中共组织的掩护下,同丁玲等人离开济南经青岛回到上海。在上海参加……[详细]
|
金礼仁(1903~1968),字鸿图,笔名秦镜,化名廖治学、戈振北,宁强县城内人。出身子一个破落地主家庭,性格刚毅,勤奋好学,才略过人,一生从教、从政、从军、从报,历任教授、省参议员、教官、总编等职,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入托派。 民国11年(1922)在县立高等小学任教,因带头反对校长任人为亲而被开除,赴西安考入省立单级师范,开始接触进步思想。13年(1924),任陕西中山学院军事政治班主……[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