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马文昭,(1886.5.31-1965.12.13),组织学专家。河北保定人。1915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医学院教授、院长。用活体染色和固定切片等方法开展了线粒体和高尔基氏体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形态学变化的研究1928年再度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进修,进一步研究线粒体和高尔基氏体在细胞中的机能,指出这两种细胞器是细胞各种代谢机能最主要的结构,它们随着细胞机能的亢进和衰退而增长和减少。1949……[详细]
|
曾玉良(1886年— 1923年2月7日),汉族,江苏邗江(今扬州邗江区)人。革命前辈,著名的“二七”烈士。1886年3月25日出生在邗江区槐泗镇荷花村(原曾庄)。曾玉良幼年时家境贫苦,青少年时期,以佃农、捕鱼为生。1906年,曾玉良在湖北省汉阳兵工厂当工人,因参与工人反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的罢工斗争,被厂方除名。这一年,京汉铁路站建成通车,江岸机厂逐步发展,1914年招收工……[详细]
|
高风(1886-1926) 中共保定市委书记,革命烈士。 原名高梅村,湖南省华容县人,1886年2月生于华容。幼年入私塾读书。后考入罗家嘴镇小学。1907年考入南县南洲中学。1911年考入长沙省立高级师范学校学习音乐和体育。1915年毕业后回到华容南山任高小教员。他对华容的政治腐败、-盛行极为愤慨,撰写了《今日之华容》和《华容教育丑史》予以揭露和抨击,散发全县,因此遭到地方豪绅……[详细]
|
王桂荃,女,1886年出生,四川广元人,梁启超的第二夫人,1968年逝世。她是李蕙仙得力的助手,也是她各项意图的忠实执行者,又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戊戌政变失败后,梁、李两家族人纷纷逃-外,王桂荃到日本后,很快就学会了一口流行的东京话。由于她说得一口好日语,所以凡属家务方面的对外联系,大部分都是由她来办,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接触了日本社会的现代文明,开阔了眼界。大约在她17岁时与梁启超产生了爱情,有了……[详细]
|
王梦兰(1886~1911),原名梦伦,字华亭,河南省考城(今兰考县)马目村人。兄弟7人,排行第二。少时聪颖过人,博闻强记,后就学于开封。暨长,尤慕朱家、郭解的侠义行为,急公好义,乐于助人。他性格端庄,耿直豪放,每与人议论,见解高超,往往有所独创。有人说到清嘉定、扬州屠城事,先是泪涔涔下,继之愤然发誓:此是可忍,孰不可忍?每读《民报》,更喜形于色:有方法,有导师,今后光复旧物,惟恃我们努力啊!宣统……[详细]
|
梁日新(1886~1957年)、梁日盛(1898~1990年),二人是同胞兄弟,佛山松桂里“十二石斋”梁氏后人,梁新记兄弟牙刷公司的创业者。梁日新生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排行第四。梁日盛比梁日新小12岁,清光绪二十四年生,排行第六。其先祖原是佛山望族,广东四大名园之一“梁园”即为其先人园林。由于梁氏后裔几代嗜赌,家道日渐衰落,至日新、日盛一代已家产荡尽,难以维持生计。父亲早亡,靠母亲和姐姐……[详细]
|
易白沙(1886—1921)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习,新文化运动学者。湖南省长沙县人。1886年生于长沙,家居白沙井。因平生钦敬明代名儒白沙先生陈献章的言行文章,而改原名易坤为易白沙。从小刻苦好学,熟读四书五经和《资治通鉴》等书,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和体会。1903年应邀赴安徽执教,主持怀宁中学,继为师范学堂、旅皖湖南中学堂校长,较长时间在安徽从事教育事业。他研读郑思肖《心史》和黄宗载、王船……[详细]
|
方声洞(1886~1911年),字子明,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东渡日本,入东京成城陆军学校读书。翌年,参加“拒俄义勇队”。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加入孙中山在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成为首批会员。不久,返回福州,创办书报阅览所,宣传革命思想。翌年,再次赴日,进千叶医专学校,志在研究化学,制造炸弹。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回国与王颖结婚。婚后夫妻同到日本学医,并……[详细]
|
李工生 1886年出生在灵宝县焦村一个没落地主家庭,字广庭,号耀荣。乳名来功。因成年后主张靠自己的力量工作、生活,遂改名工生。 1912年,工生毕业于北平高等筹边学堂蒙文系,1913年在北平参加筹建香山慈幼院,此期间,他与满族旗人清室后裔英宝珠结婚,婚后与英氏一起,到山西省太原、大同等地从事高等教育工作。1921年,工生与英氏携子女回到灵宝,并带回了灵宝出现的第一辆自行车。英宝珠担任了……[详细]
|
耿景惠(1886~1962)名志介,字景惠。陕西高陵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入耿镇私塾启蒙,稍长转入高陵国学讲习所研读古籍经典。他留心国事,志在四方,对清朝政府的腐败政治深怀不满,遂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到西安考入陕西陆军小学堂。他在自传中写道:“我弃文就武,谋雪列强之耻。”后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6年毕业后,应邀到陈树藩的陕西陆军第二混成旅模范步兵营第三连任连长。同年5月该营……[详细]
|
胡怀琛(1886~1938),原名有怀,字季仁,后改寄尘。胡朴安之弟,泾县溪头村人。少聪颖,7 岁能诗,10 岁应童子试,不愿作经书试题,于试纸上赋诗云:“如此沦才亦可怜,高头讲章写连篇;才如太白也遭谪,拂袖归来抱膝眠。”狂放不羁,交卷出场。20 岁再试,因不避清帝讳,被黜。从此深恶科举,不作八股文与试帖诗。后去上海入育才中学(即南洋中学)就读。毕业后以卖文自给,终日笔耕,日写千言,勤奋好学。宣统……[详细]
|
徐金祥(1886——1910),今白湖乡过旗村人。家贫,未曾入学。他从小心灵手巧,常用麻秸、荆条仿造楼台亭阁,与诸儿戏,人惊奇之。及长,从名师学习木工及砖工手艺,一年后尽得其艺。尝嫌师法只会于心而不了于口,学时感到困难,遂遍观九华庙宇,细加考察,认真学习各式建筑技艺,并采取绘图方式,以庙宇为样本,用比例尺绘成立体图、断面图。此后,每在房屋建筑之前,即将大小、高度、宽度,按一定比例绘成图纸,而后按图……[详细]
|
陈大齐 Chen Da Qi (1886.8.22-1983.1.8) 字百年。浙江省海盐县人。中国现代心理学家。 1912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1912年任浙江省立高等学校校长,兼浙江私立法政专门学校教授。1913年任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心理学教授。1914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曾赴柏林大学研究西洋哲学。1925年与胡适等发起成立北京大学哲学研究会。1927……[详细]
|
赖心辉(1886—1942),字德祥,清代光绪10年(1886)生于四川省三台县鲁班乡,父亲是小商人,幼年在家乡读私塾,后在他岳父引荐,在曾伯和(曾秉中,曾德治,字伯和,今中江石笋乡人,云南候补道台,槐轩学派再传弟子,从学李思栋(字松山))门下学习。曾伯和见他大可培养,1907年出任云南省老鸦滩百货厘金局长的时候,带他随同前往。到云南后,读书更为勤奋,1909年被曾伯和保送入云南讲武堂学习。191……[详细]
|
李培基(1886-1969),河北沧县人。1928年11月被委任为察哈尔省政府代理主席,军务繁忙未能赴任。李培基幼年应童子试落弟后入中学堂,清末袁世凯编练常备军,李赴武汉投湖北常备军第2镇,后改为第21混成协,黎元洪任协统。1909年李培基离开武汉赴奉天,考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学习军事,与商震有同学之谊。毕业后又考取东三省陆军测绘学堂。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各省纷纷响应,在奉天的李培基、商震……[详细]
|
马骀(1886~1937)清未民初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和教育家。字企周,又字子骧,别号环中子,又号邛池渔父。四川西昌人,寓居上海。回族。曾任上海美专教授。于画无不能,尤工北派山水,布置严整,渲染深秀,惟作家气较重。著有《马骀画问》,其《马骀画宝》于1928年成书。抗战前卒,年约五十许。马骀幼孤贫,勤敏嗜学,酷好绘画而聪慧过人。稍长,从名师周开鉴学画,为周的入室弟子。其后离乡漫游,足迹几遍全国,既而……[详细]
|
冯孟颛(1886年-1962年),名贞群,字孟颛,一字曼孺,号伏跗居士、成化子、妙有子,晚年自署孤独老人。原籍浙江慈溪,从先祖迁居宁波市区水凫桥畔。17岁时,中光绪壬寅科,补宁波府学生员。1932年任鄞县文献委员会委员长,从事表彰先贤、保护文物等工作。先生自幼好学,矢志攻读,后继承其父“求恒斋”遗书2000册,乃“屏弃嗜欲,节衣缩食,搜访古籍”,利用当时军阀混战,废科学、兴学校,社会风尚以为古籍已……[详细]
|
田玉洁(1886~1929)又名惠成,字润初。陕西富平人。八岁入私塾读书。爱好拳棒,臂力过人,好打抱不平。清末,与在西安读书的同乡胡景翼等结为金兰之交,并经胡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年西安起义成功后,曾随民党人士到晋南抗击清军。后入同州军官学校,毕业后任陈树藩旅连长。1914年奉命回富平募集新兵,正遇该县月窟山一带千余农民聚集响应由河南入陕之白朗起义军。田应县政府的请求,参与了对农民军的镇压。陈树……[详细]
|
余宪文(1886——1947),谱名协铭,字鼎三,乐清雁湖乡人。少时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因家境贫寒,靠亲友资助读完小学,后考入乐清中学,继又在南京陆军将备学堂、保定军校骑兵科、北京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在军队中历任见习官、排长。 清宣统二年(1910),余宪文参加孙中山先生组织的同盟会,从事反清活动。武昌起义后,他回到浙江。1912年1月初任浙江都督府参谋处一科代科长,6月任陆军第五军司令部少校参……[详细]
|
郝寿臣(1886~1961),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工架子花脸。原籍河北香河,幼年随父迁京,从师吕福善、唐永常、朱子久、阎宝恒等学艺。历经数十春秋的艰苦奋斗,终于融金秀山铜锤与黄润甫架子两家艺术于一炉,唱念上自成一格,创成被誉为架子花脸铜锤唱的郝派艺术,以气魄取胜,唱念韵味浑厚,工架凝练,表演浑然一体。他艺术态度严谨,善于刻画人物,数十年艺术生涯中,在220余个剧目中扮演过160多个主要和次……[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