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白坚武白坚武字馨远,号馨亚,亦作兴亚。一八八○年出生于直隶交河县常家庄。其祖父系清朝举人,大挑知县分发河南,累官至知府。其父无功名,家居。白坚武幼年时,随祖父就读于任所,二十岁时,即有才名于乡里,曾以小三元进学,由是渐露头角。迨至一九一○年考入天津法政学堂,与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学,一时有“法政二杰”之称。与此同时结识民党名人孙洪伊,二人交往密切,均加入同盟会,鼓吹君主立宪。 民……[详细]
|
施从云(1880-1912),字燮卿,祖籍在今会宫镇夏咀村施家嘴。从云幼从兄读,弱冠投天津吴长纯部第十二标充当戈什,后选送保定将弁学堂深造,毕业后回吴长纯部第二十标第二营任排长,再迁督队官,驻奉天,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驻军东北新民府,结识第一混成协八十标三营管带冯玉祥。时清朝腐败无能,丧权辱国,民怨沸腾,武装起义,此起彼伏。从云认为只有推翻清王朝,中国才有出路,立志要走革命道路,救人民于水……[详细]
|
焦易堂(1880~1950)名希孟,号易堂。陕西武功人。幼时家贫,14岁才开始读书,后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部法科。清宣统元年(1909),焦自省自治研究所学习结业,曾遍游周秦汉唐胜迹,萌发复兴民族之志,经井勿幕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次年返武功,被推为县劝学所所长。宣统三年(1911)广州起义失败后,井勿幕奉命回陕,布置同盟会员分头准备起义。八月,井到武功见焦,委其联络关中西部志士。焦在联络武功、扶风等……[详细]
|
姜登选(1880-1925) ,字超六,直隶省南宫县(今河北省南宫市)陈村人,奉系将领。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曾参加“同志会”、“中国同盟会”。回国后,在四川副都统朱庆澜手下任职,先后随朱入黑龙江、广东。后来归于奉系。1922年被张作霖任为东三省陆军整顿处副监。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任镇威军第一军军长。1925年为善后会议会员,并任苏皖鲁剿匪总司令。不久任安徽军务督办,旋为孙传芳驱逐。至德州被张作霖……[详细]
|
陈文褒(1880年~1911年4月29日)清末民主革命者。汉族,广东大埔县西河镇上黄砂村人,在惠州、南洋一代经商,结识革命党人,入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参加广州起义,参与攻总督署,中弹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生平事迹陈文褒,早年家贫,年岁稍长便学做生意,初到惠州,后到南洋经商。1906年,他在马来西亚加入同盟会。其时,清廷特派杨士琦赴马来亚侦伺革命党人的活动和搜刮华侨血汗钱。在一位华侨……[详细]
|
黄郛(1880—1936),原名绍麟,字膺白,号昭甫,别字天生,笔名以太,原籍嘉兴,生于上虞百官镇。清光绪三十年(1904)春入浙江武备学堂。一年后,被选派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学习,加入同盟会。在振武学校与蒋介石、张群结识。宣统二年(1910)毕业后回国,在北京军咨府第二厅、筹办军事官报局任职。武昌起义后,回上海,参加攻占制造局、光复上海的战役。陈其美出任上海军政府都督,郛任参谋长兼沪军第二师师长(后……[详细]
|
万福麟(1880—1951),吉林农安人。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五十三军军长。万福麟出身靖威军列兵,官至东北军陆军上将,沈阳解放前夕去台湾。 万福麟,国民党上将,东北军张学良的部下,曾任黑龙江省督办、辽宁省主席、二十集团军副总司令等职。简介万福鳞(1880年一1951年) 字寿山,祖籍直隶宁河(今天津市宁河县)官庄.生于吉林省农安县(今吉林省长岭县).因家贫,幼年便给财主家扛活,放牧牛马,故乡人称他为“……[详细]
|
李雁南,名群,礼乐新民西宁里人(一说开平人)。父李云锡,生养8子,其排行第六。家贫,性慷慨侠义,青年时曾当船夫,投身绿林遭清廷缉捕,避走香港,于香港加入三合会。之后举家赴南洋,寓居槟榔屿,任教于华人书馆。经革命党人薛南介绍,认识孙中山,遂倾心革命。继后从革命党人赴云南、缅甸开展活动,迁居缅甸经营小本生意兼垦荒种植香料。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缅甸加入同盟会。清宣统二年(1910年)冬,孙中……[详细]
|
爱新觉罗·溥伟(1880年12月30日—1936年10月10日),别称锡晋斋主,清末宗室,道光帝旻宁曾孙,恭亲王奕訢之孙,贝勒载滢之子。溥伟于1880年(光绪六年)12月13日出生于北京,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承袭王爵。历任官房大臣、正红旗满洲都统、禁烟事务大臣等要职。1911年(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东山再起,遭到溥伟和良弼的坚决反对,并组织宗社党,企图阻止南北和谈。清朝灭亡后,……[详细]
|
胡汝麟(1880~1941.2),字石青,以字行,别号乐想楼主,河南省通许县后城耳岗人。10岁丧父,由母罗氏教养成人。光绪二十二年(1896)中秀才,1906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著名教育家、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胡汝麟久怀教育救国宏愿。1907年任河南高等学堂教务长,1909年任省教务公所专门科副科长兼教育官、练习所教员,办选拔及考职事。1915年,他和王抟沙(名敬芳,巩县人,二人曾被称为河南公司派……[详细]
|
陈伯昂(1880.2~1965.6),原名庆明,字伯昂,后以字行,河南省延津县人。幼家贫,13岁辍学帮父开小饭店。16岁赴卫辉府应府考,考取府学案首。1901年入邑庠,1903年补廪生。1905年到省城开封,考取河南武备学堂。1906年被派赴日本东京陆军学校学习军事、测绘和土木工程。孙中山对这批来自河南的留日学生,已有所闻。他们到达横滨刚一下船,曾昭文(字可楼)等人即奉孙先生之命到码头迎接。后来孙……[详细]
|
石陶钧(1880-1948),名醉六,今潭府乡大树村人,清光绪六年(1880)三月生。早年参加岁试,取第一名秀才。与蔡锷等同为湖南学政江标所赏识,后就读于长沙校经书院。二十二年(1896)四月,江标创办《湘学报》,设有掌故、史学等专栏,他与唐才常分负掌故、史学编撰之责。二十三年(1897)三月入时务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春留日,入弘文学院,与黄兴、陈天华等交往密切,并参加黄兴领导的土曜会活……[详细]
|
项松茂(1880~1932) 名世澄,别号渭川,浙江鄞县人。14岁至苏州当学徒。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任上海中英药房会计,后任汉口分店经理、汉口0董事。清宣统三年(1911年),返沪任五洲药房总经理,直到民国21年(1932年)。在这期间,曾亲赴日本考察药业,并派人赴欧美学习,引进先进技术。民国6年,开办天津五洲药房支店,并以资金和产品帮助建立伯特利医院和福幼医院。民国10年,……[详细]
|
赵恒惕(1880——1971) 湖南省省长,湘军总司令,台湾“国民政府”资政。 湖南省衡山县人,1880年12月25日出生于衡山县白果镇赵家湾。少年在家读书,后入湖北方言学堂。1903年赴日留学,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炮兵科。先后加入黄兴组织的革命同学会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08年秋回国。蔡锷邀他去广西陆军小学督练新军。1911年任广西陆军混成协协统。辛亥革命后,广西宣布独立……[详细]
|
方维夏(1880-1936) 教育家,革命烈士。 湖南省平江县人,1880年生于平江县长寿街。幼从父读书,后考入湖南中路师范学堂简易科,毕业后在长寿街创办高等小学校。1898年8月进入湖南优级师范习博物科,毕业后在中学任教。1905年8月,考入日本东京农业大学,专攻农业科学,1910年学成回国。1911年夏到1918年夏,应中路师范(1912年改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聘请任农业、博……[详细]
|
聂云台(1880-1953) 上海总0会长,全国纱厂联合会副会长,实业家。湖南省衡山县人,1880年出生。其父是中国近代工商实业家。1883年随父往上海读书。1893年回原籍参加童试,考取秀才。又跟外国人学英语及电气、化学工程等专业。虽未正式入学,却通晓各科,英语尤为熟练。1904年任华新纺织新局经理。1908年以银31.75万两买下华新,改名为恒丰纺织新局,任总经理。他采用新的科学技术与管理……[详细]
|
易培基(1880—1937),1880年2月28日出生,湖南省善化(今长沙市)人,曾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受过良好教育,毕业于湖南方言学堂,曾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参加武昌起义,曾任中华民国副总统黎元洪的秘书。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任理事兼文物馆馆长。1933年,因故宫盗宝案蒙遭冤屈,-辞去院长之职,移居天津,转至上海法租界。晚年生活处境凄苦。1937年9月病……[详细]
|
陈垣(1880~1971年),字援庵,曾用名援国,字圆庵,别号圆庵居士。新会县棠下石头村(今属蓬江区)人。5岁随父亲迁居广州。自小在父亲指导下阅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书。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以廪生身份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未中,回到广州教私塾。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考取秀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陈垣任《时事画报》(十日刊)。翌年,《时事画报》为当局所忌,回乡暂避,在篁村……[详细]
|
戴戡(1880—1917),贵州贵定县人。1904年赴日留学,被贵州学界誉为神童。在日本获梁启超赏识,归国后得云贵总督李经羲邀请,任云南个旧锡务公司经理,其间结识蔡锷成为知己。1911年辛亥革命前被蔡锷安排在贵州经办盐务,辛亥革命后进入贵州政界,1913年任贵州巡抚使,1915年解职入京任民国参政院参政。袁世凯称帝,遂与梁启超、蔡锷等人密谋“倒袁”。护国运动中任云、贵两省核心联络人,云南起义后策动……[详细]
|
郑万昌,清光绪六年(1880年)生于河北省建成县一户贫苦农家,后几经辗转,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来到方正县大罗勒密村。大罗勒密系山区,常有野熊出没,猎事频繁,郑万昌在青年时代就是一名出色的猎手。他带领的狩猎队驰名远近,群众称之为炮手队。民国18年(1929年),郑万昌被中华民国驻依兰镇守使李杜旅长委以连长之职,率部常驻大罗勒密,为李部筹集军需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郑万昌上 书李杜……[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