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李廉方(1878~1959),亦名步青,字福廷,号莲舫,湖北省京山县邓李场人。15岁入学,1896年入湖北经心书院。1902年留学日本弘文书院速成师范科,因与鄂籍留日进步学生创办《湖北学生界》、《汉声》杂志,鼓吹社会改革,被清官府取消学籍,勒令回国,寓居武昌花园山孙森茂花园。当时兴中会会员吴禄贞任职武昌,常和吕大森、李书城、耿伯钊等聚会于李寓所,畅谈革命,联络志士,并介绍青年潜入新军,做运动新军工……[详细]
|
圆瑛(1878~1953),俗姓吴,法名宏悟,号韬光,亦名一吼堂主人。福建古田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10月,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拜兴化梅峰寺增西上人为师。翌年4月,依涌泉寺妙连法师受具足戒。后外出参学,拜谒高僧名师,并广泛涉猎佛教经论。清宣统元年(1909年)后,先后在宁波永宁寺、泉州开元寺、福州大雪峰崇圣寺、宁波天童-禅寺、福州瑞峰林阳寺、槟城极乐寺和上海圆明讲堂担任住持。民国元年(……[详细]
|
梁钟汉(1878—1959) 字瑞堂;梁耀汉(1883—1912) 又名楠、隽民。梁钟汉之胞弟。汉川系马口人,家巨富。先人曾入太平军。弟兄幼受熏陶,读书习武,夙存“排满兴汉”之志。稍长,悉以“汉”入名。耀汉曾中武秀才。康有为上 书变法,钟汉认为是“与虎谋皮”,主张“大丈夫欲有动作,须追踪楚项羽,学万人敌”。1903年4月耀汉赴日本留学,入经纬学校,与海外同志筹划革命事宜,曾与蓝天蔚等组织“义勇铁……[详细]
|
何燏时(1878-1961)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字燮侯。浙江省诸暨县人,1878年8月10日生。早年赴日留学,是第一个在日本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后,历任京师大学堂工科监督,工商部矿政司司长,北京大学校长。后开矿办厂,从事实业救国。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参加抗日民主活动,被推举为游击区的人民代表,两次参加浙东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当选为临时参议会副会长。曾两次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入狱,坚贞不屈后被营救出……[详细]
|
黄洞忱(1878一1956),字国勋,今横埠镇人。洞忱自幼攻读诗书,有较深造诣。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洞忱决心放弃科举道路,毅然投笔从戎,考入安徽省讲武堂(即武备学堂)。他曾与柏文蔚、郑赞丞、熊成基等先后同学,秘密加入“岳王会”。毕业后在新军辎重营任管带兼炮营管带。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熊成基起义失败,洞忱锒铛入狱。因得革命党人暗助,他于宣统三年(1909年)三月越狱逃往日本。在东京他会见了孙……[详细]
|
袁克定(1878-1955年),字云台,别号慧能居士,河南项城人,袁世凯长子,原配于氏所生。辛亥革命爆发后,拉拢汪精卫。后鼓吹帝制,帮助其父袁世凯复辟。袁世凯去世后,袁克定迁居天津隐居。曾任开滦矿务总局督办。1955年袁克定在张伯驹家中去世,时年77岁。袁克定是军事家、政治家,北洋政府首领,袁世凯的长子,原配于氏所生。 幼年随袁世凯历任各地,清末,荫候补道员,后升任农工商部参议、右丞。辛亥革命爆发……[详细]
|
47、于驷兴
于驷兴,字振甫,号艮庐。1878年生于安徽寿州(今寿县)。吉林将军恩泽幕府,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随恩泽由吉林调任黑龙江。1900年1月23日,恩泽因病出缺,黑龙江副都统寿山署黑龙江将军。于驷兴转入寿山将军幕府。8月,沙俄入侵,寿山将军殉国,于驷兴扶灵柩送至杜尔伯特贝子府寿山内兄处,并安葬于此。主要功绩1905年,赵尔巽为盛京将军,于驷兴经人举荐,入赵幕。他善文章,精通内务、政典和刑律。深得……[详细]
|
栾星壑(1878—1929)本名锺尧,字星壑,亦作惺壑。栖霞县(今栖霞市)臧家庄镇西栾家村人。辛亥革命活动家,光复烟台举义副总指挥。1902年 (光绪二十八年) ,栾星壑考取廪生,闻名全县。之后又去烟台育才学堂学习。1904年,受政府选送,去日本法政大学留学。这期间,他结交了徐镜心、丁惟汾等人。1905年9月,经徐镜心介绍加入了刚刚组建的中国同盟会后,他还认识了自己仰望已久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详细]
|
汤尔和(1878年-1940年),杭州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客。早年曾在杭州府中学堂就读师范,1902年协助其师在沪创办《新世界报》。留学日本,毕业于金泽医专(现为金泽大学),其间被推为拒俄义勇队临时议长。又游德,获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归国后任两级师范校医、北京医专校长。1922年后,历任教育总长、内务总长、财政总长。1937年抗战爆发后投靠日本,沦为汉奸,任伪议政委员会委员长、华北政务委员会常……[详细]
|
王谟仁(1878~1954) 大马企业家,被誉为“中国橡胶之父”。光绪三年(1878)7月7日出生于文昌县。在故乡修完小学。后南渡槟城,于1900年初到浮罗交怡,协助开埠先贤庄德昌种植逾千亩橡胶。在一十年代,胶园生产通过当地的同昌栈,把胶片由海路运到槟城,交由王家纪的协丰栈出售。在一战期间,胶价曾一度暴红,收入可观,谟仁收红股所得,在莪苍购置了140英亩橡园,自行经营。以前,他曾受红土坎英人胶园……[详细]
|
51、杨源浚
杨源浚,字伯笙,县城厢团上下村(今燎原乡燎原村塔田)人。清光绪四年(1878)生。20岁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赴日本留学,入振武学堂,三十三年七月转陆军士官学校第五期工科肆业,并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学成回国。次年七月,在广西讲武学堂任学员队长,协助蔡锷训练新军。宣统二年十月调任广西干部学堂科长。次年赴北京,任清廷陆军衙门军制司台垒科科员、陆军工程队副军校。辛亥武昌……[详细]
|
卿衡,号汉藩,县城厢团上下村(今燎原乡下田村)人。清光绪四年(1878)生。光绪二十九年考入湖南武备学堂,毕业后,分在湖南新军第二十五混成协任炮队排长。光绪三十二年调充该协第四十九标队官。宣统元年任督队官。次年,提充该标第二营管带,同时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十月,武昌首义。湖南革命党人以卿衡所部第二营士兵为主力分两路攻克长沙城,旋即组织首批援鄂军,以第四十九标各营为基础,添募部分巡防兵,组成湘军独立……[详细]
|
吴适(1878~1958年),字任之,号兰园。出生于连江东湖乡东塘村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父增昌早丧,赖母和姑抚养成人。吴适自小励志求学,爱好图画,博览群书,弱冠即中秀才,曾在晓澳任小学校长,并被县咨议局聘为文牍。吴适青年时富民族思想,痛恨清朝腐败,淡泊功名。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经其侄济金引荐,加入透堡“广福会”秘密团体,后被推为“大哥”(会长),定期聚会,习文练武,商谈国是,会员很快从……[详细]
|
萧长华(1878-1967),祖籍江西新建,祖辈客籍江苏扬州,生于北京。是著名京剧丑行表演艺术家、卓越的戏曲教育家。从1904年起至1940年止,他在喜连成(富连成)科班任教三十六年,建国后又一直在中华戏曲学校教戏,一生的品德,有很多足以为后人学习之处。在六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前后有上千的生徒,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戏曲人才,遍及全国各京剧演出团体。他从不私收弟子,其它生、旦、净、武生、小生、老旦……[详细]
|
黄炎培 (中国近现代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黄炎培(1878年10月1日—1965年12月21日),号楚南,字任之,笔名抱一。江苏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曾字楚南(一作号),改字韧之(辛亥年在上海赵凤昌惜阴堂讨论国事会议记录签署。后见1915年《学生会会报》、1917年杭州《教育周报》),一作讱之,又改任之(署见《学生会会报》),别号观我生,笔名抱一(见《小说月报》)、同父(见解放前《展望》)……[详细]
|
张一气(1878-1951年) ,原名张鸿钧,平乐县源头九洞村人。自小父母双亡,由祖父母抚养成人。幼入私塾,勤奋好学,能诗善文。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中秀才。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源头、郡塘等地设馆教书。宣统元年(1909年),在桂林经麦焕章介绍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负责筹集革命活动经费。辛亥革命后, 张一气考入广西高等巡警学堂。毕业后,1913年3月,被选为广西省参议会议员、……[详细]
|
段惠君〔女〕(1878~1945) 峡口乡人,生于清光绪二年。县南区名人薛光熙妻。清末,随夫宦游四川成都等地。民国元年(1912)夫妇相携回乡,先协助其夫创办南区高等小学,后又倡办丰西崇实女校及峡口镇女校,是思想开朗、富于开拓的女性。6年,光熙赴京、津、青岛等地,考察教育、实业,慧君亦偕行,与社会接触多,见闻增广,眼界更开。10年同归时,陕西省政府委任慧君为省天足会陕南分会会长。从此,慧君投……[详细]
|
刘三(1878~1938) 原名宗,又作钟,字季平,又字江南,别署离垢,又署刘三,本清诗人龚自珍诗:“刘三真义士,愧杀读书人”意,也因行三。晚号黄叶老人,上海县华泾(今龙华乡)人。早年赴日本,入东京成城学校骑兵科。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春,参加东京留学生-,声讨沙俄侵占我东北罪行,并参加拒俄义勇军(后改名军国民教育会),旋加入兴中会。次年春回国,与费公直等在华泾本宅创办丽泽学院,……[详细]
|
高绳芝(1878—1913年) 原名高秉贞,澄华街道上窖乡人,清举人。历任汕头总0会长、汕头民政长、全潮民政财政总长,是清末民国初期潮汕著名的华侨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高绳芝为泰华商界巨擘。高满华之孙。大慈善家商高晖石之侄。清末与叔父高晖石配合兴办汕头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创办汕头开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开设机器榨油厂;在澄海首创振发织布局,引进日本新式织布机械;架设汕头至澄海有线电话,开澄海民用电话之……[详细]
|
刘家洙(1878~1954)字杏津,今三溪乡前山村人。少有远志,16岁往闽江上游及省城各地谋生,颠连劳顿,历尽艰辛。1901年应黄乃裳招募,赴诗巫“新福州”垦场。初襄理创业,1904年黄回国后受托经营场务,以精明能干、处事缜密、年轻有为而渐为农工所敬服,垦场与政府间之公务往来及为垦农排难解纷等事逐渐落其身上,被推为新福州垦场第二港主。他初到诗巫先从事农务,获利颇多。转而经营商业,创设“达尝堂”商号……[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