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山西 > 大同 > 阳高县历史人物介绍2

阳高县历史人物介绍2

更新时间:2023-12-30

  鲁胜:(生卒年待考),字叔时。代郡人(今山西大同阳高),著名西晋学者、逻辑学家。少有才操,曾宰建康令。年轻时曾在京都洛阳做过佐著作郎。晋惠帝时调任建康(南京)令。见世道多故,便称疾去官,专事著述。著有《墨辩注》、《刑名二篇》、《正天论》等,今仅存《墨辩注》序文,文中提出“名必有形”的唯物观点。其所著涉及到极为丰富的古代逻辑思想发展和逻辑对象争论的历史情况。 他精研天文历法,在任时还-请求修改……[详细]
  清武进士——王万邦 王万邦(1723~1773) 清阳高人。少时体格雄伟,读书通大意,勇略过人。乾隆十六年(1751)考取武进士,授花翎侍卫。越年出任陕西凉州营游击。当时正值西陲用兵,万邦率偏师跟随定边将军攻车库,克其南门,俘馘甚众。后因累积军功而先后任保定城守营参将、张家口副将。他治军严格,官兵一致,在军内威信颇高,人人敬服。接着提升为贵州宁远镇总兵官。乾隆三十六年至三十八年(1771~17……[详细]
  清朝人——吴子琳 吴子琳[生卒不详] 清阳高人。守静好读书,笃行孝友,有古君子风。族侄振兴早夭,遗母老、妻少、子幼,孤苦无依,田园托咐子琳管理。20余年公明无私。本城一姓徐的将百金寄在他家,徐的子孙俱不知。徐偶然得暴疾不会说话,子琳急拿钱交其子,说这是你父留在我家的。一次,子琳拾银50两,慷慨璧还。他一生重义轻财,人皆称赞其德行高尚。子琳教子有方,善为后学,子永寿、永泰、永庆俱庠生,永发……[详细]
  清总兵——母椿龄 母椿龄[生卒不详] 清阳高人。由行伍累官辰州(今湖南沅陵县)协副将。后任镇筸镇(今湖南凤凰县南)总兵。时值坏人挑起苗汉冲突,苗寨少数人居险闹事,经略下令攻公鹅寨。公鹅寨筑在一峻岭上,丛林密竹,四面环溪,深不可测。母椿龄命士兵设高大的战船,架起软梯,拉强弓,上药箭,一声令下,仰射寨中,引起大水,闹事者都纷纷逃奔,作恶者受到罚治,苗、汉土民始得安然。……[详细]
  清知县——母仪 母 仪[生卒不详] 字范公,清阳高人。由教谕升广东长乐(今五华县)知县,消灭盗贼,铲除-,息讼安民,人皆称颂,政绩显著,上宪提调为英德县知县。在英德,关心黎民疾苦,每遇荒歉,开仓济粮,曾豁免数万人的盐课,穷苦人感恩戴德,在其调离后,建生祠,春秋祭祀,以志不忘。……[详细]
  兰承荣(1881~1932) 字向青,号自我,赵石庄村人。天赋聪明,过目不忘,加上刻苦好学,及至十几岁,读书成诵,对《十三经》熟背如流。因此,被山西省保送留日,在日本经纬学校深造,专攻人生哲学。回国后,在省城优级师范教书。山西大学成立后,任教授。一生致力教育,信奉教育救国。誓不为官。省府曾几次委任他县长、省教育科长等职,坚辞不受。他的哲学讲授及观点深为省府要人阎锡山等的赏识,先后聘他为省教育会会……[详细]
道武帝拓跋珪 [南北朝] 北魏开国皇帝 (371409)
  拓跋珪(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字涉珪 ,鲜卑族,北魏开国皇帝。公元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公元386年,16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即位称代王。又在当年四月定国号为“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公元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称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晚年则好酒色,刚愎自……[详细]
  张万邦,字三锡,阳和卫人(今阳高县),明代高级将领。张万邦的祖父张勋,嘉靖(1522-1566)、隆庆年间(1567-1572)曾担任指挥使官职,死后因战功被朝廷赠与劳禄大夫、一品正职。张万邦的父亲张秉忠,承袭指挥使官职,继而升任都指挥使,万历(1573-1620)前期担任大同东路参将,死后也因战功获赠总兵官一品官阶。出自于军营,成长于卫所的张万邦,从小经历了战争硝烟的考验。年少时,学会了骑马射箭……[详细]
  徐化溥,字云山,号云门,自称云门山人,阳和卫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徐化溥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徐氏祖上家境还算不错,母亲就让他安心读书,好长大以后有点出息。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的徐化溥,本想凭着十年寒窗苦熬的满腹经纶连中三元,考个进士混个一官半职。谁知经史兼通的他凭着真本事,竟没能在黑暗的科举场上出人头地,连个举人的边都没能沾上。回家之后他更加发愤读书,立志要以真才实学大大超越那些徒有虚名的纨绔……[详细]
  薛纶,生于明嘉靖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1534年),卒于万历十九年五月十三日(1591)。其后人居于马家皂乡东要泉村。东要泉薛氏祖籍直隶兴化人(今江苏兴化)。其先祖(一世祖)士秀,明初从军,到山西河曲镇戎,被扩入军户并举家随军迁居驻地。后调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天成卫(今天镇县)镇守,全家遂入卫籍居于遂家焉。薛士秀至天成卫后,生子镇(二世祖),镇生子玘(三世祖),玘生四子(四世祖)——春、云、雨、雷。薛春……[详细]
  母配坤,生于明万历年间。潘家屯村人。为崇祯十三年(1640)岁贡。读书经学,有文集。为清乙酉科副。举人。初任房山知县,后任曹州知州,以清廉称,多善政。康熙八年(1669)岁次孟夏榖旦卒,享年不足60岁。皇清诰封文林郎(清代为正七品文官所授的散官名),再封奉直大夫(从五品)。……[详细]
  根据清代朱彭寿《安乐康平室随笔》记载:武棠,字次南,号憩亭,山西阳高人。道光六年丙戌科(1826)进士。历任福建盐法道,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咸丰初在江苏布政使任内致仕(文职从二品)。另据《福建通志·职官志·清·总辖·盐法道》载:武棠,阳高人。二十四年任。其人道光丙戌科(1826)二甲进士。武棠任福建按察使时,有次属吏献来件以艾叶豹之皮制成的皮褂。武听到“艾叶豹”三字颇觉惊喜,突然想起自己当诸生……[详细]
  靳伟,生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卒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古城镇靳家窑村。其父靳天理,先后娶妻两房,生有五子两女。靳伟排行0,故也有人称其靳二先生。幼时学于私塾,少年习武,对七节鞭尤其擅长,十八岁中武秀才。由于天资聪明,长大后外出经商,业务拓展到晋、冀、蒙、平一带,雄踞晋北。到民国年间,靳家一跃成为晋商重要代表之一。靳伟时为晋商奇才,当地俗称“没毛狼”。靳伟认定只有经商才是唯一出路。于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