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建安二年,鲁……[详细]
|
沐英(1345—1392),明初大将。字文英。回族(一说苗族)。安徽定远人。 少孤、被朱元璋收为养子,从朱姓。深受器重,年十八,授帐前都尉,守镇江。后随军征福建,略崇安,破闵溪十八寨,洪武元年(1368),复姓沐。迁大都督府佥事,进同知。十年(1377),充征西副将军,从邓愈讨吐蕃,西略川、藏,封西平侯。十一年,拜征西将军,讨西番。十三年(1380),奉朱元璋命总领陕西兵出塞,略亦集乃路,过黄河,……[详细]
|
李善长(1314—1390),明朝开国丞相。字百室,汉族,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少读书有智谋,策事多中。元末迎谒朱元璋,从下滁州,为掌书记。拜右相国。被朱元璋称为“在世萧何”,他在朱元璋最势微的时候投奔而来,一直负责军队的粮饷供应,成为前线将士风扫残云的“发动机”。洪武初任左丞相,封韩国公。四年致仕。十年复命与李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二十三年,以胡惟庸党追问,明太祖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详细]
|
胡惟庸(?-1380年),明朝开国功臣,官至左丞相,也是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胡惟庸也自觉奋进,曾以遇事小心谨慎博得朱元璋欢心,进一步获得朱元璋的宠信。1380年,涂节便将祸变上报,告发惟庸,御史中丞商皓也告发了惟庸的阴谋,朱元璋下令诛杀胡惟庸等人。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人物生平官拜左相龙凤元年(1355年),胡惟庸投朱元璋于和州……[详细]
|
蓝玉(?~1393),定远(今属安徽)人,汉族,开平王常遇春的内弟。初隶常遇春帐下,有谋略,作战英勇,屡立战功。由管军镇抚积升至大都督府佥事。洪武十四年封永昌侯。二十年拜为大将军,屯蓟州。 洪武二十一年捕鱼儿海(今中国内蒙古与蒙古交界贝尔湖)之战,杀北元太尉蛮子等,降其众,获马驼牛羊十五万余,焚其甲仗蓄积;又破哈剌章营,获人畜甚多。朱元璋对其宠遇甚隆,比之为卫青、李靖,封为凉国公。但蓝玉居功自傲,……[详细]
|
冯国用(1323年-1358年),中国明朝开国大将。濠州定远(属今安徽)人。 自幼喜爱读书,精通兵法,元末与弟冯胜武装起义,长于计谋,至正十四年(1354年)投靠朱元璋,太祖尝从容询天下大计,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镇江、丹阳、宁国等地,屡建战功。后从征金华、绍兴。擢升亲军都指挥使。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四月十五日,在攻打浙江绍兴之役中,以暴疾死于军中。洪武三年(1370年)追封郢国公。有子冯……[详细]
|
郭子兴(?~1355年),汉族。元末江淮地区的红巾军领袖,反元民族英雄。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地主出身。远祖为唐代汾阳王郭子仪第六子郭暖。他信奉白莲教,并加入其组织,发散自己的钱财。元至正十一年(1351),他响应刘福通起义,与农民孙德崖等率众起义,于次年攻克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称元帅。是年秋,彭大、赵均用等因徐州失守,率军与郭子兴等会合。起义者又推彭大为首,共抗围濠州的元军。郭子兴与孙、……[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