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蔡先镳(1912-1945),别名蔡英,福建省莆田县灵川镇人。1929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9月任中共莆田中心县委委员。1938年4月参加新四军北上抗日。1940年奉命回莆田从事敌后秘密工作,任闽中海上抗日游击队副官。后奉命打入伪军内部,为海上抗日游击队筹措经费,收集情报。1945年4月因叛徒出卖被捕,牺牲于莆田县华亭濑溪,头颅被挂在莆田城内古谯楼上示众。时年仅33岁。……[详细]
|
邱子国(1903-1945),化名邱春霖,福建省莆田县常太镇人。1934年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35年12月起历任中共广常兴边区工委、莆田县委、莆田中心县委委员,莆(田)仙(游)永(泰)边区工委委员,中共闽南特委委员,闽中海上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长期坚持闽中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于1942年潜入伪“和平救国军”内从事秘密工作。1945年6月7日,国民党特务勾结伪“和平救国……[详细]
|
陈瓒(1232—1277),字瑟玉,陈俊卿(南宋绍兴八年榜眼,官至宰相)的曾孙,陈文龙(南宋咸淳四年状元)的从叔,生于宋绍定五年(1232年),莆田玉湖(今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阔口村)人。为南宋民族英雄。景炎二年十月十五日,元兵攻破兴化府城墙,陈瓒殉难。明代朝廷追赠陈瓒为兵部侍郎,赐谥忠武,当时民众葬其衣冠于壶公山下,为他和陈文龙建二忠祠于莆田城关。陈瓒家有遗风,从小就以大节自励。宋末,政治腐败,元……[详细]
|
张伯庭,又名张廉、阿四,1901年1月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城郊乡郊下村一个贫农家庭。小时,他读过两年私塾,以后就跟随父亲在家种地。1926年,张伯庭到涵江中学当工友。时有中共莆田支部书记陈国柱、党员黄苍麟在涵江中学任教。张伯庭经常与他们接触,受他们的影响,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并参加了中共莆田支部和国民党莆田县党部筹备处组织革命活动。1926年12月,中共莆田特区宣传委员林嵩岭和黄苍麟介绍张伯庭……[详细]
|
陈靖,字道卿,福建莆田人,后汉乾祐元年(948年)生。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让私宅建造兴化军治,因移家至橄榄巷(今莆田市城厢区长寿街庙前路)居住。父陈仁璧,仕陈洪进,任泉州别驾,因劝陈洪进纳土附宋,宋太祖授以检校膳部员外郎、泉州录事参军。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陈洪进率僚属归宋,陈仁璧因年老,命陈靖代己随行。陈靖少年好学,通晓古今利害之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被授阳翟县主簿,后改许州……[详细]
|
陈文杞(1904—1941),汉族,出生于1904年,福建莆田常太乡(今城厢区常太镇)岐尾村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等五期学习。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历任连长、大队长、团长等职。1941年5月9日,时任团长的他在由于百团大战导致日军敌后大扫荡的中条山战役中壮烈殉国于山西台砦 ,时年37岁。陈文杞捐躯后,国民政府颁令褒扬, 并在其家乡城厢忠烈祠内立木主牌以示纪念。时任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总司令的何应……[详细]
|
陈文龙(1232~1276),福建兴化(今福建莆田)人,成长于长乐后山(今阜山)。初名子龙,度宗为之改名文龙,赐字君贲,字刚中,号如心,陈俊卿五世从孙,抗元名将,民族英雄。早年随父陈粢定居福建长乐(今阜山)。幼颖悟,苦学不厌。淳祐十一年(1251),入乡学。宝祐四年(1256),入太学。宋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进士,龙飞射策第一,宋度宗赐名文龙。宋端宗谥忠肃。清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皇帝加……[详细]
|
徐昌图(约公元965年前后在世)莆田市城厢区延寿人,一作莆阳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约宋太祖乾德年中前后在世。徐寅曾孙,与兄徐昌嗣并有才名。五代末以明经及第,初仕闽陈洪进(仙游人,时任清源军节度使)归宋,陈遣其奉《纳地表》入宋进贡。太祖留之汴京,命为国子博士,迁殿中丞。昌图好作词,风格隽美,为五代词坛有数名手,启北宋一代词风。今人选词和研究宋文学史的,一定要提到他的名字。遗词仅存三首,收入《全唐诗……[详细]
|
陈俊卿(1113年—1186年8月8日 ),字应求,莆田(今属福建)人。宋孝宗时期名相、诗人。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进士,授泉州观察推官。累官殿中侍御史、权兵部侍郎。宋孝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充江、淮宣抚判官兼权建康府事。隆兴元年(1163年),建都督府,除礼部侍郎、参赞军事,为汤思退忌,出知泉州。乾道元年(1165年)复召,又为钱端礼所忌,出知漳州,改任建宁府。乾道三年(1167年),召为同……[详细]
|
林环,(1375~1415)字崇璧,号絅斋,福建莆田人。明永乐四年(1406)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升侍讲。预修《永乐大典》,为《书经》部分总裁官。他曾两次出任会试考官,所取多为真才。林环识略过人,通晓世务,深得成祖器重。成祖驾幸北京,命他为扈从-,“常侍帝侧”。永乐十二年(1414)二月,林环随从明成祖出征瓦剌,途中染病,回到北京后不治而亡,年仅38岁,当时的朝中诸臣都为他的英年早逝而深感痛惜。林……[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