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江西 > 宜春 > 铜鼓县历史人物介绍2

铜鼓县历史人物介绍2

更新时间:2023-12-30

  刘采庭(1899~1968),别名畔芗,铜鼓带溪西村人。1924年春,与大塅赖益躬(北伐烈士)一道离乡别亲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10月,加入国民党。毕业后两次随军东征,历任区队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少将师长。后参加北伐战争,在攻克武昌、南昌战役中战功卓著。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曾奉命率部进剿苏区,-苏区军民,并在四川阻击过红军长征。抗战期间,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师师长,奉命到湖北长阳一带巡防长……[详细]
  刘伯伦(1901~1960),派柔有,别号拜农出生在铜鼓荷塘。1915年夏,考入南昌市洪都中学,次年转入江西省立第一中学,接触一些进步书刊和革命学说,思想觉悟逐步提高。1919年秋,刘伯伦在江西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后,往德安县沈毅小学任教,时与邵式平、杨超等发起组织大同学会。1921年春,刘为江西省邮务管理局邮务生时结识方志敏,赵醒侬等人,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因在学生中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而被捕。……[详细]
  帅伦(1902~1926),派明纪,字振纲。祖居铜鼓西向社背村,父春恒为自耕农,淳朴勤劳,家境小康。帅伦自幼聪敏,口齿伶俐。7岁入私塾,三年读完四书五经,能吟诗写对联,邻里称赞是个好后生。1913年,帅伦就读温泉私立至诚高等小学,每日晨光熹微即起,锻炼身体,预习日课,成绩名列前茅。高小毕业后,家庭负担不起到外地求学的经费,留乡随父务农。1919年春,帅伦获得帅文蔚堂、至诚书院提供的学谷奖助,步行到……[详细]
  李建康(1903~1928),号旦睦,字晓平,铜鼓高桥胆坑车坪人。其出生贫寒,有10个兄弟姐妹,建康排名老十。对这个小儿子,父母宠爱有加,家境虽很困窘,仍挤出钱来送儿子到县城奎光小学读书。李建康求学期间,恰逢“五四”运动爆发。在“五四”精神的熏陶下,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被广大进步师生所接受。1925年,中共铜鼓支部建立,马列主义迅速传播,给李建康等人以极大的鼓舞。1926年春,身为胆坑崇乡小学教师的李……[详细]
张傲寒 革命烈士 (19041932)
  张傲寒(1904~1932),原名张国梁,又名张厚丰,铜鼓人。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他文才横溢,秉性刚强。1922年4月,他在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就与陈葆元、陈逸群等人组织进步学生组织——铜鼓竞进学会。他大义灭亲,向反动舅父(铜鼓县恶霸、国民党右派头目)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927年4月,改组国民党县党部时,他以跨党身份当选为县党部宣传部部长。大革命失败后,江西省国民党政府曾几次通缉追捕张傲……[详细]
  陈逸群(1905~1928),又名楚英,铜鼓西向人。1923年10月,在江西省立南昌第一师范读书时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与陈葆元等人一道,在县城创建中共铜鼓第一个党支部。不久又与他人通力合作,建立国民党铜鼓临时县党部,当选为执委兼宣传部部长。1926年夏,陈逸群从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回到铜鼓;同年9月,北伐军进军铜鼓,他领导广大工农群众积极配合北伐军,击溃盘踞铜鼓的军阀杨镇……[详细]
  曾文(1910~1932),出生于铜鼓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被送给排埠叶家做童养媳,16岁改嫁给陈梅生为妻,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曾文到浏阳上洪走亲戚,在那里参加了共青团组织。回家后,剪掉长发,经常走出家门与贫苦群众接触,向妇女宣传剪发、放脚,谋求妇女解放。同年下半年,曾文率先发动少先队,开展土地革命宣传,积极参加打土豪分田地斗争。她组织妇女支援前线,慰劳红军,带头破除封建迷信,提……[详细]
  陈葆元(1902—1932)江西铜鼓县人。1924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与陈逸群等人一起,建立了中共铜鼓县第一个支部,并当选为书记。次年春,任国民党铜鼓临时县党部常务委员。1928年秋,参加彭德怀等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历任红五军大队-表、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第七军第二十一师政委,红三军团后方留守处政委,中共河西道委书记兼地方红军独立九师政委等职。19……[详细]
罗晋 北京电影学院
  罗晋 ,1981年11月30日出生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中国内地男演员,2006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2002级本科。2006年因出演电视剧《战争目光》正式进入娱乐圈,该剧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和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二等奖。2007年主演第一部电影《金碧辉煌》入围温哥华电影节龙虎奖。2009年因出演历史剧《新三国》和宫廷剧《美人心计》而受到关注。2012年在《穆桂英挂帅》饰演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