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广西 > 桂林 > 灵川县历史人物介绍2

灵川县历史人物介绍2

更新时间:2023-12-30

  陈全钢,1958年出生于广西灵川县一个教师家庭。陈全钢从小就崇拜保尔·柯察金、董存瑞、雷锋、欧阳海。他常向伙伴们绘声绘色地讲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故事。他在父亲读过的《雷锋日记》上用红笔特别标出这一段格言:“我愿意做高山岩石之青松,不做湖岸河畔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陈全钢把理想付诸行动。桂林一带的农村素有早婚的习俗,结了婚的同龄好……[详细]
   肖永平(1923-1979.2),化名林正民,三街镇南街人。 1942年肖在灵川县立国民中学读书时,参加“进步青年读书会”,开始接受马列主义。1943年底,他听从哥哥肖雷的安排,通过中共灵川特支书记阳雄飞介绍到蒙山县杜莫 (今属荔浦县) 小学任教,接受中共地下党员该校校长刘大春的直接教育培养。1945年转到贺县任教。1946年1月15日经刘大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革命工作。 ……[详细]
   吴培梅(1919.3~1948.3),乳名辛瑞,曾用名吴志刚。三街镇东草坪人。中-员。 1938年秋考入桂林师范,同年11月考入广西学生军。1940年春仍回桂师读书,参加过学校中共地下党组织的读书会。1941年秋,到灵川县南藩乡表证中心校任教(校址在县城)。与全昭毅(中-员)共同组织县城进步青年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以后又捐资兴办“集成号”书店和“新生活服务社”,积极参加由地下党组织的革……[详细]
   俸星保(1921.3~1948.1),曾用名俸定惠、俸晋生。灵川镇同化村人。 俸在县立高小和国民中学读书时,即受到抗日救亡的爱国思想薰陶。1938年参加广西学生军。1939年冬参加过广西昆仓关战役。1941年春学生军解散,遂入桂林师范读书。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由中共地下党组织的“近百年历史研究会”、“政治经济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 和抗日宣传等活动。1944年9月参加“灵川抗日政工……[详细]
   毕凯(1913.9~1946.6),乳名毕冬保,原名毕荣成。苗族。三街镇潞江新庵村人。 毕凯青少年时期,因家贫就读于县简易师范学校。在此期间,他积极参加爱国-,曾被选为简易师范学校学生会主席和出席省学联代表。1936年冬,他秘密参加中共地下党员在简易师范组织的读书会。从此他开始认识到要抗日救国只有跟共产党走。 1938年8月,毕凯和刘志中(现名刘执中)等4人辗转到达延安参加革命……[详细]
   苏鸿基(1898.9~1927.10),字桂联、子固。潭下镇苏家村人。 鸿基青少年时在桂林桂山中学读书,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被选为桂林学生联合会桂山中学干事,1921年参与发起组织桂林“新中国学社”。1924年至1925年在梧州、桂林从事报纸工作。 1926年上半年在广西宣传员养成所学习,并在该所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15日他在《革命周刊》第七期发表《三·八敬告桂林妇女解放协会和……[详细]
   周治庭(1901.1~1988.1),解放前为大圩镇“巨丰”商号经理,经营土产30多年,号称“白果大王”。 周出生于湖南省邵东县余田桥区杨桥乡狮子村。14岁随父经商开店,号“巨丰”。民国9年,他被父派驻梧州牙纪行荣昌隆“座庄”,负责采购运销货物。12年,主持大圩“巨丰”商务,任经理,拥有资本2000银元。 周以经营土产为主, 雇工3人,收购兴安、灌阳和灵川东部的白果、桐油、茶油……[详细]
   苏新民(1900~1983) ,字炎辉,小名炳生。灵川镇塘头村人。出身于书宦家庭。8岁就读于临桂县立两等小学堂。“每见臬台出衙之威仪,因起他日做官的念头”。 (引自苏新民《自传》) 民国10年(1921)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后因父病辍学回家。14年起,先后考入西北陆军军官学校和北京陆军大学特别班;曾在西北军和桂系部队供职,官至国民党百色区民团指挥部指挥官、广西绥署少将高级参谋、第七军……[详细]
   王基杰(1935.9~1977.8) ,又名宝国。广东省揭阳县玉湖乡大坑村人。1960年9月,他在广西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临桂县农业局。 从1961年6月起,他先后在灵川县农业技术中心推广站等单位专门从事农业科研工作。 1963年在县农业试验站工作时,他指导全站人员引进并试种兰花草和红花草(绿肥)获得成功,全县绿肥种植面积由1963年的10万亩发展到1965年的20万亩。 ……[详细]
   曾作忠(1895—1977) 字恕存,别号素忱。祖籍灵川,出生于桂林。在北京求学时积极参加“五·四”运动,被选为学生代表,1921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堂英语系,1924年年仅29岁任北京民国大学英文教授,以后曾任广州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1928年加入国民党。1929年入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院深造,主攻教育心理学,193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受聘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大夏大学、圣……[详细]
   秦廷柱(1902~1974) ,号硕钦。定江乡法源村人。出身于富裕家庭。民国9年(1920)肄业于桂山中学,后随父赴粤考入广东讲武堂学生班。毕业后任见习排长。因年轻气盛,受排挤被遣散回桂。民国13年加入桂系部队,先后任中尉副官、营副、营长、中校团副。民国23年任桂林区民团指挥部常备大队大队长,随指挥官陈恩元到全州、灌阳、资源、龙胜等县堵截中国工农红军。后任灌阳县县长、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队副……[详细]
   易熙吾(1887—1968) 灵川人。清宣统二年(1910)北京高等实业学堂电机系毕业,三年后曾任广西勤工所所长、广西高等学堂预科算术教员。1913年在桂林创办《民报》。1915年参加北京政府内务部县知事考试,曾任绥渌县(今属扶绥)知事、广西省长秘书、钟山县知事,山西省沁源县、霍县知事。1925年到北京主持中天电影院工作。之后曾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在桂林中学任教。1945年主持桂林通志馆馆务,……[详细]
   赵田英(1905.8~1963.12) ,女,瑶族,生于蓝田瑶族乡南坳黄虎坪村。嫁为人妾。她目睹山区居民苦于求医,她唯一的亲生女儿在11岁时也因黄肿病亡。从此,她决心用祖传的一些草药秘方为群众治病。赵田英利用山区丰富的草药,刻苦钻研。亲自采药并在自己身上做试验,经过10多年的临床经验, 共积累了治疗蛇伤药方19种、 黄肿药方25种、 肝炎药方7种、妇科药方20种。1958年,蓝田街一农民,……[详细]
   赵来养(1931~1959.3)原名秦发秀,亨庆乡(今潮田乡辖境)上旺塘村人。家贫,父母双亡,于18岁入赘本乡平山村赵家,随俗更名赵来养。解放后,来养带头参加民兵,积极配合解放军剿匪、反霸,在土改、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都是积极分子。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12月,赵响应县委号召,带领本大队民工参加青狮潭水库工程第一期施工,担任水电一师六团二营四连……[详细]
   周星伯(1875.11~1946.12),字炳义。九屋乡江头洲村人。官宦世家,因家道中落,遂自学中医,以医业终生。同村周六六之女瑞妹,六七岁时患重病已奄奄一息,请星伯开了一个药方。买药时,店主见处方中开有“大黄四钱”,不禁惊问:“大黄这么重,是否写错了?还是问清楚再拣吧!”病家回告星伯。他二话不说,提笔就在处方上写了四句:“不知病情,莫乱说话,免得病家,心上心下。”后来照单服药,只一剂,病……[详细]
   周启运(1792~1853),字景垣。九屋乡江头洲村人。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丙子科举人,清道光六年(1826)进士。曾任河南省洪县、商丘、祥符等县知县、湖北德安府知府、江宁盐巡道兼江宁布政使,同时护理巡抚并代办两江总督事、直隶按察使等职。为官期间,重教化、除水患,颇有功绩。林则徐视察河南时,曾称赞他是一个“好官”。他始任河南洪县知县时,首先恢复篆筠书院,并教育农民挖沟修渠、种树、严禁……[详细]
黄继修 [] (1770~?)
   黄继修(1770~? ),字臣峰。灵田乡镇义村宅背屯人。少年辍学务农。一天,在砍柴回家途中,见哥哥纯修游手好闲蹲在路旁,他怕柴担碰着哥哥,便边走边大喊:“让路! ”纯修以为自己是一个贡生,反而责骂道:“你这个摸牛0的人竟敢如此嚣张!”他愤然回答:“我未必一生都是一个农民。”气急而归。他伺父外出之机,只身跑到20里外的雍田村 (今属灵川镇) 私塾求学。他虽年过20岁,但日夜苦读不停。后来家人……[详细]
李膺品 [] (?~1653)
   李膺品(?~1653.11),字张锦,号狮山隐者。灵田乡迪塘人,富家出身。明朝天启三年(1623)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历任兵部候补主事、监军御使、兵部左侍郎等职。李庸品志气豪迈,慷慨有大略。中进士后,却以兵部后补主事的官名回到家乡。清顺治二年(1645) 6月,南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国号隆武。李膺品到福州向唐王陈述兵要,并把家财和历年的薪俸全充军需,朝野震动,唐王立封他为……[详细]
   李千八,灵田乡混元村人。祖籍山东青州府益都县李家庄。明初迁居于此。专营石工。明洪武五年(1372)曾参与修建桂林“靖江王”府第,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建成,历时20余年·李擅刻龙凤花鸟,雕人物走兽;建庙宇、造石桥,粗工细活,深得祖传。他创建鲁班会,传艺迄今已27代。后裔李光前曾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参与重建桂林花桥,改4拱为7拱,其中3孔干拱为其所造。 1965年,他第24代孙李有……[详细]
  欧阳辟,生卒年月不详,字晦夫,宋代广西灵川人。灵川首位进士。自幼聪颖好学,好琴、书。至和年间(1054~1056)曾从学于梅尧臣门下,深得梅称赞。梅在赠别诗中有:“吾家无梧桐,安可久留风”之句。北宋元佑六年(1091) 中进士,后任雷州石康县令6年。“严操持,尚俭约,节浮费,誉望所归,四方爱戴”。及至绍圣四年(1097)年-恳求还乡时,当地父老多扶辕挽留。时苏东坡谪居雷州,见梅尧臣诗后,对欧阳辟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