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陕西 > 安康 > 紫阳县历史人物介绍2

紫阳县历史人物介绍2

更新时间:2023-12-30

  曹霄龙(1893~1929) 祖籍江西,明末经湖北移居紫阳毛坝关铁鞭溪。4岁始读书,6岁入学,过目不忘。不到26岁,即读完家中收藏的《诗经》、《春秋》、《左传》、《国语》、《史记》等古文献。民国八年(1919)毕业于县立国民小学,返里任教。十三年(1924),香港《爱国报》以《忠》为题征文。曹霄龙写成一文寄往。文中说:“人民者,国之主人翁。主人翁不知尽于国,是主人翁自不忠。”并对农、工、商、学各界……[详细]
  刘兰田(1876~1925) 原名玉相,毛坝关盘厢河口人。清末随父行船于四川万源县大竹河至湖北汉口之间。因受兵匪欺榨,于宣统二年(1910)联络当地船户及居民成立“哥弟会”,同年秋更名同心团, 以“习武抗匪”为宗旨。民国初,本家族长刘玉珠欺辱民女受刘兰田谴责,遂以“私聚民众,大造叛道”为罪名控告刘兰田。先是由县署派兵往捕未获;后于民国五年(1916)夏,刘玉珠自带团丁20余人突袭刘兰田住宅,刘兰田……[详细]
  陈树发(1881~1937) 字雨亭,原名叙才,本县双河口安沟人。幼时家贫,以佣工为生。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入清军某营,后提升为军官。清末驻陕期间,被编入新军加入哥老会,并成为陕西哥老会头面人物。宣统三年(1911),在西安参加同盟会和哥老会联合进行的反清起义筹备工作,并随新军发动起义。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府成立后,陈树发被委任为军政部次长,不久又改任陕西省都督府军政司次长、东路招讨使兼秦军第一……[详细]
  庞交赞 (1814~1879) 字子襄,号翼堂。祖籍湖北武昌府崇阳县钦上里大市畈,乾隆三十一年(1766)迁紫,定居于汝河清水里二甲深沟-(今深磨乡)。后子孙繁衍,散居于盘厢河、权河一带,至交赞为第三代。道光二十六年(1846)中举,咸丰三年(1853)逢大挑, 选拔为河南知县,先后在郾城、内乡、陈留、夏邑、宓县任职,廉洁简朴,“恩威并著,民爱之如慈父母”。(民国《紫阳县志·人物志》)卸任时,对其……[详细]
  杨家坤 号松泉、道光元年(1821)举人,被选授临潼县教谕,因侍奉老人未就任。后被聘任东来书院讲习,多有成效。兴安知府徐栋赠匾:“仪型桑梓”;广东兵备道高建瓴题联:“周夫子程夫子吾道其南端赖龟山夫子,张紫阳朱紫阳学者仰北现有松泉紫阳”。道光中,主纂《紫阳县志》,两年成书,为今存诸志中善本。生卒年不详,终年78岁。……[详细]
  雷存德(1822~1874) 字震泰,号春圃。原籍湖北黄陂,其祖雷开万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迁紫,定居于大北铺石壁滩。其父雷明智,曾于乾嘉年间紫阳饥荒时由鄂运粮至紫济荒,被封为“修织郎” 。雷存德于咸丰初入清军营,驻防湖北,由军功保举为千总,授五品街;后归里办团练、乡勇,并建造炮船。同治元年(1862)奉命率炮船至石泉莲花石防堵太平天国西征军和川滇农民起义军,因功授守备衔。……[详细]
   张宝麟(1883~1946)原名允赞,字仲仁。祖籍湖南桃源,生于陕西紫阳。省武备学堂毕业后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炮科深造,受钱鼎等影响参与创建陆军同学会及醒狮社,鼓吹反清革命。清宣统元年(1909)春,陕西陆军混成协(即陕西新军)建立。次年春,张毕业回陕任炮营中队排长、一标二营右队排长,又加入中国同盟会,同炮营中队队官党自新、炮营右队排长张钫等从事反清活动。当时,同盟会在西安东岳庙建立了一个武学研究……[详细]
  曾德强 (1958~)笔名黛言。陕西紫阳人。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党政管理专业。在紫阳县从事中学教育八年,历任县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委通讯组组长等职。现任安康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办公室主任。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报告文学集《心中有个太阳》、《生命之巅》,长篇报告文学《中国之痛》,散文集《品茶论道》。报告文学《不仅仅为了成功》获陕西省银凤……[详细]
  李春平 (1962~)笔名琴夫。陕西紫阳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80年参加工作,历任文化干部、宣传干事、文学杂志、国家公务员等。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上海是个滩》、《情人时代》,中篇小说《玻璃是透明的》、《巴山骟匠》、《城市的一个符号》,长篇报告文学《辞海纪事》、《世纪末的流浪》,电影文学剧本《玻璃是透明的》,发表文学作品150余万字。《上海是个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