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9-22
清凉寺在常州市区清凉路22号。寺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初名报恩感慈禅院,毁于元末。明永乐元年(1403)移建今址,称清凉寺,后改名端明寺,又毁于太平天国战火。清光绪至民国间,静波禅师及前任住持,先后重建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楼、法堂、禅堂等300余间。主体建筑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藏经楼为三层木构架硬山顶,用料讲究,雄伟高大。寺内尚存明正统八年(1443)礼部尚书胡荧立《报恩感慈寺佛殿记》断碑。1958年后清凉寺先后被5个工厂、学校占用,佛像陆续遭到毁坏。1982年起,0花巨款迁走寺内工厂、学校,修复后作为常州市博物馆,于1984年正式对外开放。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清凉寺在平遥县卜宜乡永城村北,因文殊菩萨设道场于清凉宝山(五台山)而得名。据清光绪八年(1882)《平遥县志》载,清凉寺初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后在明成化十一年(1475)、嘉靖十六年(1537)、隆庆五年(1571)重修或葺新,清雍正十三年(1735)又重妆佛像。 清凉寺山门为砖拱窑洞五间,再往两旁为钟鼓楼残址,山门顶上原有关公阁,“0”中被毁。穿过中殿即达清凉寺正院,正殿称“七佛殿”,东西殿是观音殿和地藏殿,早年供有“十八罗汉朝观音”和“十殿阎王拜地藏”,由此可推知中殿原为“四大天王拜弥勒”,显然是明清代佛教祀奉格局。 七佛殿年久失修,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文物保0》刚刚……[详细] |
清凉寺清凉寺(第五批国保)时代:元地址:芮城县东北25公里西陌镇坡头村西据寺内碑文载,寺创建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明清两代均有修葺。寺内原有建筑大部已毁,现仅存大雄宝殿一座,为元代遗构。寺坐北朝南,大雄宝殿位于寺院正北方,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建筑面积572平方米。殿前月台宽敞,殿顶筒板瓦覆盖。斗栱五铺作双下昂,昂为琴面式,减柱造,柱础方形,柱径甚大,达0.83米。梁架为彻上露明造,草袱作法,前后乳栿对四椽栿用四柱,前后金柱上各施大额枋横跨三间,元代特点显著。殿前存有元碑7通、明碑4通、清碑2通。……[详细] |
湛卢山中有清凉寺,建于唐中宗神龙年间,历经修缮,今犹完好。佛阁经堂,飞檐逐云,既入山门,顺回廊直入大雄宝殿,两厢及后院为游客休憩之所,凡九十九间,处处相通,可容千人住宿。每逢盛夏,远近游客,不顾劳累,翻山越岭,策杖攀藤,兴致勃勃,来此探胜。宋元符二年,为纪念县人周才在山上祈雨,在旧址上重建,经历代扩建,有下、中大殿及偏殿、僧舍禅房数十间。殿中从奉弥勒、天王、三宝、观音、罗汉等佛像。续贤庵(又称中庵):为北宋理学家杨时的七世孙杨缨就任湛卢山长时所建,并撰有续贤庵记。……[详细] |
位于榆社县城东30公里处的清凉山中。清凉寺内,现存殿宇建筑有正殿、东西配殿各三间,这些殿宇,均为明、清所建。现在,清凉寺被列为榆社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清凉寺景区清凉寺景区位于隆德县城南7.5公里处,距“312”国道6公里,包括小峡和大峡地带,总面积3.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300m,年平均气温4.5℃,年平均降雨量580mm左右,无霜期102天。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共有植物788种,动物207种,是一个天然的野生动植物园。历史上成吉思汗、李自成等攻占隆德城(古称德顺州)时都曾以此地为战场。该景区集宗教文化和生态观光于一体,有佛道兼容的寺庙群、青龙瀑布、成吉思汗点将台、笑佛山、笔架峰、墨池、情人谷、老君卧牛台、香炉峰、关公饮马泉等景点。目前,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行,已完成景区山门建设和8公里的道路整修硬化及景观小桥、桃花池、石桌、石凳等工程……[详细] |
清凉寺:一说为方广寺。在莲花峰下,建于南朝梁天监一年(503年),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重修,清初,寺毁于大火,又经修葺,寺右有二贤祠。寺前有石刻。地处幽深,附近泉石、树木繁多,峰峦秀丽。……[详细] |
古刹清凉寺因与明太祖有关而久负盛名。 清凉寺位于颍上城南17.5公里,邱家湖北坡半岗镇南,寺庙占地5000平方米,周围清溪围绕,院内绿荫掩映,鼎盛时建于盘龙卧虎之地、丹凤朝阳之泽,有玉塔龙井,砖砌花墙,台阶高筑,院落深邃,现存泥金颜体楹联一副,桐邱鸣鹤、淮渚潜龙立于主殿二旁。 清凉寺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传说失元璋即位前,一年盛夏路经此寺,在偏殿小憩,嫌其酷热难当,坟蝇扰人,于是自言自语“可清凉否?”言讫,顿觉清风习习,蚊蝇绝迹,乃大喜,即随口赞日:“真清凉寺也”!寺因此而得名。太祖即位,即传旨重修清凉寺。宪宗又降旨令廖辅赴清凉寺重修,铭刻碑文以记之。大明成化年间,西蜀富顺名僧祖……[详细] |